分享

美丑不分的网络作秀是一种病态

 文山书院 2011-05-21

美丑不分的网络作秀是一种病态

——互联网网友谈“网络审丑”

光明网记者 郝魁府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21日   06 版)
插图:朱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口耳相传的话到了网络时代却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2004年,“芙蓉姐姐”凭借着在网络社区发表的大量雷人照片迅速走红网络;2006年,胡戈通过恶搞电影《无极》而风靡一时;2009年,被人们称为“凤姐”的罗玉凤因一系列雷人言论在网络走红……

    一场又一场的雷人秀你方唱罢我登场,网友刘峰认为:“愈演愈烈的网络作秀是一种病态。”

    新浪博主时言平认为:“当价值迷失的时候,网络审丑也就成为一场无聊的狂欢。”

    网民看审丑:网络审丑实际上是一种病态

    鸿水(中国经济网博主):在娱乐界还有更多的审丑案例,比如范冰冰被曝“包养传闻”等。如果是正常的、正面的娱乐新闻鲜有人过问,一旦听到某明星有绯闻了、某某和某某“偷情”了,立刻引发广泛关注。说到底,目前的娱乐已经变了味,审丑实际上就是娱乐的病症,需要医治。(摘自博文《娱乐的审丑趋势是一种病态》)

    友刘峰:“愈演愈烈的网络作秀”是一种病态,“芙蓉姐姐”的成名模式也许会被更多人接受并效仿,假使社会对此只是包容,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加以鼓励,不作任何价值判断,很难说今后是否会有人选择更过激的举动,来引起关注。

    光明网网友:毫无疑义,一个社会,任凭“审丑”泛滥成灾,怎么说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审丑”泛滥可以休也!

    “审丑”流行原因:“浮躁”导致审美泛滥

    Lifeweekly(天涯博主):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现在恐怕要改为“出名要献丑”了。原因很简单,在人们陷入审美疲倦后,审丑如火如荼了起来。有人把原因归结为社会,认为是“浮躁”导致审美泛滥;也有人认为,让凤姐这样的人大行其道,其实包括了我们每个人。(摘自博文《审丑运动:都是推手,都在出丑》)

    Isaacwang(新浪博主):去年10月份互联网热词榜单显示“羊羔体”、“小月月”等词入选。“小月月”排名第一,甚至催生了小月月经济。淘宝网上竟然能搜索到1900多个与小月月相关的宝贝。当价值迷失的时候,网络审丑也就成为一场无聊的狂欢。

    专家解读网络审丑:肤浅正成为一种病毒

    张天潘(媒体评论员):必须承认,在“愚乐时代”肤浅正成为一种病毒,让人一段时间里高热不退。但这种“狂欢”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我们也不必太过于忧心忡忡。在自由社会里,多元化或多样化是一种最合理的存在。因此,对于凤姐,我们不妨淡然对待。

    韦志中(心理学者):凤姐是典型的病态型自恋人格。一个自我认同病态的人,可能是两种极度的表现:一种是过分贬低本身;一种是过分强调本身。凤姐归属第二种。固然,“芙蓉姐姐”可能具有相似的人格。这样,她们才能在熙熙攘攘的文化潮水中自我陶醉,获取超强的抗压力。不过,与其从个体角度分析,不如从社会形态角度理解,这样,我们才可以或许真正明白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