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食疗调理爱出汗的宝宝

 刘燕燕 2011-05-21

          中医食疗调理爱出汗的宝宝

 
  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询问说自己的孩子平时容易出汗,一活动就汗多,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或者体内缺啥营养了,需不需要补一下啊?其实,小宝宝出汗多有很多原因,有的时候汗多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全都是病态。

  4类型汗症中医诊疗

  中医将小儿汗证分为4个类型,每个类型都有不同的表现,并且有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药。

  1.表虚不固型

  主要见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经常出汗,或者伴有盗汗,出汗以头项、肩背明显,活动尤甚,汗后乏力、倦怠、畏冷。平时易感冒,面色晄白、唇淡、肢端冷、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治法为益气固表,方药选用玉屏风牡蛎散加减。

  2.营卫失调型

  主要见于急慢性疾病后期的孩子,主要表现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微寒怕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中医治法为调和营卫,方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气阴亏虚型

  多见于急病、久病、重病之后失于调养的孩子,主要表现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萎靡不振,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中医治法为益气养阴,方药选用选用生脉散加减。

  4.胃积热型

  有些小儿由于食不知节制,食用过多肥甘厚味,但脾胃功能很弱,结果导致脾胃湿热蕴积,热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盗汗。主要表现为自汗或盗汗,以头部或四肢为多,出汗后皮肤温度较高,汗液颜色发黄,口渴但不想喝水,口臭,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治法为泄热健脾,方药选用泻黄散加减。

  7味止汗食疗方

  对于病理性多汗,应针对病因进治疗,缺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疗来调节改善一下孩子的多汗症状:

  1.黄芪红枣汤

  黄芪15克、红枣20只同入锅,加水适量,文火煎1小时以上。每日1剂,分2~3次服用,食枣喝汤,连服15日为一个疗程。主治气虚表卫不固型小儿汗证。

  2.黄芪羊肉

  羊肉90克用沸水略煮,捞出后即用冷水浸以除膻味。用砂锅将水煮开,入羊肉与黄芪、淮山药各15克,加龙眼肉10克同煮汤,进食之前加盐调味。若孩子咀嚼能力,可煮成浓汤饮服。有健脾补虚、滋养敛汗的功效,主治小儿病后体虚盗汗者,但阴虚太甚者不宜服用。

  3.黄芪粥

  黄芪30克加水煎成浓汁,加入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稀粥,用适量红糖调服。每日2次,早、晚温服。有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主治小儿自汗证。

  4.黑豆小麦粥

  黑豆、小麦各50克共熬粥食用,主治小儿阴虚盗汗。

  5.黑豆圆肉大枣汤

  黑豆30克、龙肉10克、红枣30克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煨1小时。每日2次分食完,连吃15日为一个疗程。主治小儿表虚不固或营卫失调型汗证。

  6.浮小麦大枣粥

  浮小麦50克、大枣6枚、糯米60克,水适量。适用于病后体虚、自汗、怕寒的孩子,尤适于病后胃纳不佳的孩子。注意,感冒的孩子勿服食。

  7.参莲饮

  孩儿参10克,莲子15粒,放在碗内用沸水泡。去皮和芯后,将莲肉与参同放碗内,加冰糖和水适量,放在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每天1剂,连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有益中气、补脾阴、止虚汗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