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航天遥感平台逐显多样化

 听瀑 2011-05-22
我国航天遥感平台逐显多样化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已成功研制一系列传感器,基本实现了对我国及全球的大气、海洋和陆地系统观测和动态监测。

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星和D星形成了双星观测能力,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在汛期可以每十五分钟获取一次观测资料。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直接服务于我国气象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三十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业务气象卫星的气象卫星强国之一,在全球气象观测和我国生态环境、资源利用、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海洋卫星: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两颗海洋卫星,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管理、灾害预警、环境预报、海洋科学研究及国际与地区间海洋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海洋空间探测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第二颗海洋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我国向着海洋卫星系列化、业务化发展迈进了一步。

中巴资源卫星:我国共成功发射了三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目前两颗卫星运行正常。CBERS-02B增加了2.36米高分辨率全色相机,使我国的国产数据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高分辨率数据产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开创了新的纪元。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已经形成了连续稳定、功能多样的数据源,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CBERS卫星数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卫星和地面处理系统多年连续正常运行,建成了地面处理应用系统等三条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数据录入、生产、存储、网络分发等功能自动化。

  北京1号小卫星:2002年11月,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北京一号小卫星计划。北京一号小卫星项目的实施采用了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小卫星的自主运营,促进我国遥感应用的产业化发展。北京一号小卫星在轨运行两年多,星体和地面运行稳定,重点获取我国境内中分辨率多光谱数据和高分辨率全色数据,进一步缓解和解决了我国各行业对遥感数据不断增长的需求,形成实用的对地观测小卫星数据获取及其运行与推广应用体系,

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卫星星座系统:我国民用卫星的又一新型系列,首颗卫星预计将于2008年发射。该星座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是通过建立由多颗遥感小卫星组成的星座系统,提高我国综合环境和灾害监测能力,逐步实现全国和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环境和灾害监测,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探月工程“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从西昌成功发射,精确入轨。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了“第一幅月图”,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坚持独立研制,独立制造,独立试验,打造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探月工程。

 

(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