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被“妖魔化”形象不彰背后确有硬伤—中国公关网

 clear yao 2011-05-22
 一次次被“黑”,连连不断地被“妖魔化”,网络中的东莞形象如此不堪,令认同东莞的人开始叫屈:“东莞到底‘惹’了谁?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东莞的“不公”遭遇,记者邀请到长期关注东莞,研究东莞社会、经济的3位专家、学者(我们尊称其为“三谏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他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将东莞 “妖魔化”虽然是外界认识上的误区,但这也反映了东莞自己确实仍有“硬伤”——治安问题尚未得到根治、城市形象管理上存在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尚需完善……东莞更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正视自己的问题,一点一滴地去改善,最终实现华丽转身。

  东莞市政协常委汤瑞刚说:“东莞这几年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给城市形象加了分,但是政府在决策时有时显得比较被动,缺少正视自己的心态。”

  对于东莞的治安“顽疾”,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东莞市委市政府特聘研究员林江教授表示:“东莞的外来人口过多,产生的问题自然也会多。但是东莞治安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东莞在行政区划上没有县一级,镇街在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上都已相当于多数城市的一个县,但镇街的编制却又只是镇一级的编制,这就造成了东莞的镇街以镇一级的人力、财力配置去管理县一级的事务。所以难免会出现警力有限,进而导致治安管理不给力的局面。”

  谈到东莞的城市形象管理,中山大学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何艳玲举例说:“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虎门销烟,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虎门就在东莞,这反映了东莞的城市形象营销做得不够。”

  言论:

  东莞“被黑”的原因有两个层面,首先是东莞这座城市确实有被“黑”的把柄存在,其次是这个城市被误读。

  在东莞的社会问题中,治安问题是比较严峻的,也是被批评、被诟病得最多的。客观地说,当一个城市的非户籍人口占的比例很高时,社会治安所面临的压力自然也很大。而外来人口太多只是问题的表象,东莞治安差主要是由警力有限造成的。

  “三谏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么多年来东莞人在与台商、外商打交道过程中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最能体现东莞这座城市的核心价值。

  形象不彰的背后确有硬伤

  “东莞被“黑”甚至被“妖魔化”虽然是外界在对东莞的认识上有偏差,但更多的还是东莞自身的问题。”

  广州日报:怎样看东莞屡屡被“黑”、被“妖魔化”?

  林江:东莞被“黑”甚至被“妖魔化”虽然是外界在对东莞的认识上有偏差,但更多的还是东莞自身的问题。比如,一个事情在东莞发生了5次,当同样的事情第6次出现时,即使不是东莞的事情,也会让人联想到东莞,甚至将该事扣在东莞头上。这其实就是程度的问题,东莞出现的社会问题毕竟还是比较多的。

  汤瑞刚:在被“黑”这个问题上,东莞自身的问题多一些。直观上来看,这是在出现谣言后没有及时地去查证、去更正辟谣,政府在这方面还缺乏一套反应灵敏的机制。但是进一步来说,东莞之所以被“妖魔化”,还是东莞这些年出现的社会问题较多,而且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何艳玲:东莞“被黑”的原因有两个层面。首先,东莞这座城市确实有被“黑”的把柄存在。这些年来,东莞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政府管理水平却未能与之相匹配,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积留,也造成了一些社会积怨,给人留下把柄。其实,这也是很多经济先发地区曾经或正在经历的。

  东莞“被黑”另一个层面的原因是城市被误读。导致这种误读的原因又可能有两个:第一是东莞正面的东西没有传播出去。比如,东莞踏实、进取的精神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是可能在对外传播上并未得到有效强化;第二是东莞正面的东西被误解,比如东莞被人诟病的治安问题,据我所知,这两年东莞治安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大家可能还是认为东莞治安很差,偷抢盛行。

  政府管理没跟上经济飞速发展

  “在东莞的社会问题中,治安问题是比较严峻的,也是被批评、被诟病得最多的。客观地说,当一个城市的非户籍人口占的比例很高时,社会治安所面临的压力自然也很大。

  东莞给人的负面印象有两点需要提到,一是社会治安问题,一是特殊行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相关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管理跟不上经济的飞速发展。”

  广州日报:东莞有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

  林江:在东莞的社会问题中,治安问题是比较严峻的,也是被批评、被诟病得最多的。从东莞的人口结构来看,东莞常住人口800多万,位居全省第三。在这800多万人口中,外来人口占的比例又是比较高的。客观地说,当一个城市的非户籍人口占的比例很高时,社会治安所面临的压力自然也很大。

  其实,外来人口太多只是问题的表象,东莞治安差主要是由警力有限造成的。东莞在行政区划上没有县一级,而镇街在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上都已相当于多数城市的一个县,编制却又只是镇一级的,这就造成了东莞的镇街以镇一级的人力、财力配置去管理县一级的事务,所以难免会出现警力有限,进而导致治安管理不给力的局面。

  不仅是治安,其他问题的管理也存在同样的窘境,东莞的镇街被赋予了超过其承受能力的责任。目前,广东省的扩权强镇,东莞的简镇强镇、给镇街下放事权等就是要改善这个问题。

  汤瑞刚:治安一直是东莞人的一块心病。熟悉东莞的人都知道,以前坊间曾经有这样的段子:“东莞常住人口160万,平均每人被抢1次。”东莞治安混乱的形象就是被人这样口耳相传传出去的。
 虽然这些年东莞治安有了好转,但是多年困扰东莞的两大问题——治安和色情行业并没有得到根治。但是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治安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少,以此观之,我认为东莞还没有一个正视自己的心态。另一方面,东莞近年来在打击色情行业上下了大力气,也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东莞的色情行业存在着层层的利益链条,所以打击它也不能像一阵风一样,企图一次扫清。

  何艳玲:我个人认为,东莞给人的负面印象有两点需要提到,一是社会治安问题,一是特殊行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相关的,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管理跟不上经济的飞速发展。不过,近年来东莞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只是由于外界长期的误读以及东莞本身宣传做得不够,所以广受诟病。

  要给文化一片土壤

  “一个城市的文化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东莞可能某个方面有欠缺,但不应该以“文化沙漠”一棍子打死。

  发展文化需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就算我们这代人真是“文化沙漠”,如何让我们的后代成为有文化、有素养的人,让他们生活的城市变成文化繁荣之地,就是这个长期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广州日报:东莞的文化发展得如何?

  林江:有人说东莞是“文化沙漠”。首先,这个提法是值得商榷的。“文化”这个词包含的范围是很广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是文化,所以不能泛泛地说东莞就是“文化沙漠”。近年来,东莞在发展文化事业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建大剧院、图书馆,推进粤剧繁荣等。不过,东莞在硬件设施上是做上去了,但是广义文化做得还不够,譬如怎样使新莞人与老莞人和谐共处。

  汤瑞刚:一个城市的文化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东莞可能某个方面有欠缺,但不应该以“文化沙漠”一棍子打死。提到东莞是“文化沙漠”,难免让人联想到一句俗话:“要培养一个暴发户一代人就够了,但要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 文化的确需要积淀,需要给它一片土壤,慢慢将它培植起来。

  虽然现在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功课,在未来5年内还将继续投入50个亿来发展文化事业,但是文化不是每年投十来个亿就能创造出来的。发展文化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就算我们这代人真是“文化沙漠”,如何让我们的后代成为有文化、有素养的人,如何让我们的后代生活的城市变成文化繁荣之地,就是这个长期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何艳玲:东莞的决策者们这两年也在一直关注文化这个问题,也提出了明晰的口号,比如“如果上个30年是制造支撑之年,那么下个30年则是文化支撑之年”,这些都是很好的信号。

  东莞本身还是有很多文化资源的,至少有两点是东莞需要考虑的:一是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挖掘文化资本,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也是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这些方面本身都有相适应的文化资源;二是与产业结构相配套创造文化资本,比如与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文化创意、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都是可以重点推进的产业。

  踏实改善就是最好的城市名片

  广州日报:东莞的城市形象管理有哪些不足?

  林江:在管理和推销东莞的城市形象上,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例如邀请清华大学的专家团队对东莞的城市品牌形象进行调研和规划,邀请市民票选东莞城市标识等,这些都体现出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但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中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没有凝练出东莞这座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并将之宣扬出去,从而形成东莞的城市精神。

  就个人观察而言,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么多年来东莞人在与台商、外商打交道过程中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实守信。很多东莞制造的产品无需把关,就能在国外的超市、卖场上架销售,就是源于外商对东莞人的信任。所以,我个人认为,诚信最能体现东莞这座城市的核心价值。

  汤瑞刚:现在都流行被“就业”、被“升学”、被“××”,而东莞的很多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制定”的,可以说,东莞的改变也不是自己主动地去寻求改变,而是一种被动的、滞后的改变。2007年我曾提出一个打击欠薪的提案,但当时并未得到重视。直到后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樟木头的一名老板欠了2000多万元逃走,欠薪问题被闹大,市政府才重视这个问题。如果这种被动的心态不改变,就很难制定出有远见的政策。

  要让东莞脱离被“黑”、被“妖魔化”的怪圈,政府应该正视东莞自身的问题,首先从最差的城市形象的改善做起,一项一项地改,不能外界质疑一项,再去改善一项。总之,政府一步一步踏实地进行改善,就是最好的城市名片。

  何艳玲:东莞屡屡被“黑”、被“妖魔化”已经反映出东莞在城市形象营销和城市形象危机管理上仍有不足。

  就城市形象营销而言,比如国人对虎门都很熟悉,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虎门在东莞,这表明东莞并未做到持续强化其形象中的关键要素,造成形象资源的浪费。

  要塑造好东莞的城市形象,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城市形象的营销体系,形成一个长期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形成一个善治的局面。善治的核心就是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共同合作,达成特定目标。

  从城市形象的构建来说,这三方的力量都很重要。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可能会造成“一损俱损”的格局。因此可以说,“良好治理、共同合作”,这是我认为的接下来东莞在形象构建方面的基本基调。

  东莞从以前的排外变得包容

  广州日报:如何评价东莞这座城市?

  林江:东莞是一个很实在的城市,东莞人在谈生意、办事情时很少跟人讲虚的东西,向来都是单刀直入。这个特性决定了东莞人踏实、肯干,这是好的方面。

  但有些时候,东莞人又因为太实在而无法长远地看问题,做事情只顾及眼前的利弊得失,难以把握的东西又不愿意去尝试。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企业的产业升级转型,市政府和镇政府的层面热情都很高,但是到居委会这一层就不那么积极了。因为升级转型后,外来工必将大量缩减,当地居民的出租房屋的经济收入也就大大缩水。

  汤瑞刚:我在东莞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觉得东莞这几年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给城市形象加了分。比如公路密度排到全国第一,城市绿化好让人生活得很舒服。语言文化方面,以前去商店购物、去政府开会,店员和官员都是操着一口东莞话,现在东莞的本地人基本上都学会讲普通话了,即使不会的也在学讲,整个城市从以前的排外变得包容了。

  何艳玲:东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东莞人也有着踏实进取的可贵精神。虽然东莞因一些社会问题广受诟病,但这并未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本人对东莞这个城市的认知。

  因为,一个城市怎么样,就像穿鞋子一样,只有当地市民最清楚,所以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亲身融入这个城市之中,去感知和体会。就像我生活的广州,外界也有不少说法,但我本人就很喜欢,觉得这座城市有它很独特的魅力。相信对于东莞人来说,东莞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