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南永苏维埃政府成立

 群星小屋 2011-05-23
1933年8月25日 安南永苏维埃政府成立 首次实现土地还家愿望
  安南永苏维埃政府旧址(资料图片)

  安溪东溪是革命老区,在上世纪30年代初,这里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1933年8月25日,安溪中心县委在东溪隆重召开安南永德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安溪苏维埃政府。

  日前,早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东溪溪榜村。

 

  山坳里的苏维埃政府旧址

  东溪位于安溪与永春交界处,离金谷镇镇区约13公里。中午时分,我们来到这个坐落于两座大山山坳里的小村落,当地村民把这两座山叫做“五虎奇山”和“火卷垄”。安南永苏维埃政府旧址在两座青山的怀抱中。

  旧址建筑在村里别具一格:正面看,五拱门的造型将西式建筑风格展露无遗;抬头看,屋顶的设计沿用了闽南山区特别是安永德山区常见的瓦片屋顶。

  “这房子是莫耶的父亲建的。”溪榜村当地村民陈福地的父母亲都是革命“五老”人员,他从小就是听着父母亲的故事还有其他许多革命先烈的故事长大的。当天,陈福地热心地充当记者的解说员。

  旧址的大厅两侧分别是两个陈列馆,右边陈列馆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溪人民的斗争历史以及陈体、陈凤伍、莫耶(原名陈淑媛,《延安颂》的词作者)等东溪英烈的故居及相片;左边陈列馆,则是安南永德红色区域的形成及安南永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历程。

  据陈福地介绍,莫耶的父亲陈铮为归国华侨,上个世纪初回到溪榜村后,在此设计建造了这座房屋,同时建造的还有旧址对面的莫耶故居(现称),“过去,这里是学堂(有一说是教堂)”,陈福地说,他已逝的父亲陈传得就是在这上的学,亦是在此结缘革命,还当了通讯员。

  红色风暴席卷安南永德四地

  1933年8月25日,安南永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

  “这一天,东溪晒谷坪的圣谕坪上布置一新,上挂横幅‘苏维埃政府’,两旁竖挂对联‘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来自安南永德各地的工农兵代表、安溪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领导成员等共50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庄严宣告成立安溪革命委员会(安溪苏维埃政府),下设农会、抗租分田委员会、妇女会等机构。”

  当天,大会还公审镇压了东溪大地霸陈忠修,之后,苏维埃政府没收了当地豪绅地主的粮食等财物,分给贫苦农民,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彼时,安南永德红色政权的影响已覆盖了安南永德四个山区县,红色区域东起南安诗山、金淘、码头和永春湖洋,西至安溪长坑,北达德化三班、盖德,南至同安梧峰,活动范围达3000平方公里,拥有30多万人口。

  猎手陈体成为当地首个党员

  “父亲说,我们这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叫陈体,他原是个打鸟的,因为常在五虎奇山上打猎,就与在永春活动的地下党有了来往,较早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数十年来,关于陈体等早期进步党员的故事在当地村民中一代代口口相传。

  上个世纪20年代,国民党政府掠夺,地主豪绅剥削,使得本来就山多田少、地脊人贫的安溪农村经济破产,农民流离失所。人称“打鸟体”的东溪村民陈体对此深恶痛绝,他在随父亲到安溪、永春边区山上打猎时,与永春共产党人频繁接触,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看到党领导永春农民进行的抗捐抗税斗争,颇受影响。

  1928年,在永春党组织帮助下,陈体在家乡东溪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抗租抗税斗争,是年四五月间,陈体被吸收为中共党员。此后陈体回家乡团结进步青年、知识分子,1929年3月,建立了安溪第一个党团组织——东溪党团支部,陈体任书记。

  为了开展革命工作,陈体依靠组织的力量,首先在东溪的深洋、同榜、龙坑三个村建立农会,同时利用打猎作为掩护,到一些边远村落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军阀的腐败,团结贫苦农民。

  由于陈体积极活动在农民群众中,1930年至1931年,东溪及其附近的乡村普遍建立起农会组织,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抗债、抗粮的斗争。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陈体当上了抗租分田委员会主席。

  苏区农民“土地还家”

  “红军来到,群众云集,慰劳服务,惟恐不周;白军来到,亡命四散,逃之夭夭,惟恐不速。”这是至今仍留在溪榜村一老宅墙上的标语。陈福地说,这代表了当年村民的心声,几经风雨,曾褪色但后人又漆上。

  1934年春,在中心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在佛仔格、贞洋等十几个乡村实行了土改分田,第一次实现了苏区农民“土地还家”的梦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此后,为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及中央主力红军的北上抗日,中心县委和苏维埃政府领导安南永德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和国民党福建保安团、民团等大批反动武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