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赉诺尔即达赉诺尔,蒙古人称呼伦湖为“达赉诺尔”,并以湖名同时作为地名。
二、三万年以前,呼伦湖(达赉湖)要比现在大得多,扎赉诺尔矿区,包括今灵泉、铁路车站、二卡一带都在湖水之中,汪洋一片。四周百草丰茂,林木丛生,生活在中原一带的数群古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北上于此。他们以狩猎为主,兼事采集,以石刀、石斧、木棒等为耕作工具,成群地栖息在山丘湖畔的草丛密林中。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湖畔早期的原始文化。在扎赉诺尔蘑菇山(前哨车站北三公里处)北麓,已经发现很多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计有50余件。 时至一万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已处于“新人”阶段,属蒙古人种,与北京“山顶洞人”有着某种渊源关系。他们已经穿上了用兽皮缝制的衣服,栖身于简易的茅草房中,端着做工粗糙的陶碗,这时人类的生存能力已经增强。 1948年,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中国史前之研究》中提出“扎赉诺尔文化”一说,指出中国北方文化起源与扎赉诺尔文化有关。法国学者德日进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写道:“扎赉诺尔是东方太平洋沿岸与西方波罗地海之间古文化桥梁的拱心石。”日本学者林谦作在《福井文化与东北亚文化关系》中称:“扎赉诺尔可能是福井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学者刘后一在《追踪扎赉诺尔人》中谈道:“两万年前,西伯利亚还没有人类踪迹,人类起源于南方,在掌握了取火和缝制衣服方法以后,才逐渐向严寒地带迁徙,扎赉诺尔是中转站。”古人类从中原来到扎赉诺尔,西往蒙古、北往西伯利亚,东往朝鲜、日本。再往东越过了万年以前还是冰原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创造了古老的印地安人文化。台湾学者任庆华在《美洲人从哪里来?》一文中认为:“首批部落从东亚迁徙来到阿拉斯加,是距今一万两千年前的事。”从当时情况分析,这些人抵达依旧寒冷的美洲后就四散到了各地。由于冰河期漫长,衣食都难于解决,使得人口锐减。其中一小部分留在了美洲北部,后来演化为今天的爱斯基摩——阿留申人。更多的部落则南迁,经过中美地狭,抵达亚马逊河畔,那里的丰富资源哺育了众多的印地安人生长。 (载于《扎赉诺尔矿报》1992年3月15日第一版,署名王正一、吴铁英,本文有增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