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说命下》逊:顺。厥:其,语助词,无义。修:学问修养。学习要顺着自己的志向,敏于求知,就会取得成功。 ●志者,学之师也。 汉·徐干《中论·治学》志向是学习的先导。 ●学者,不患难与共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汉·徐干《中论·治学》研究学问的人,不怕知识不多,而怕不立志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取得学习上的成就。 ●饰治之术,莫良于学;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饰治之术:指修身养性的方法。修身养性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习,要有广博的知识,在于孜孜不倦地学,而孜孜不倦地学在于要有坚定的志向。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太人无可成之理,况为为学之大乎? 元·虞集《尚书斋说》志向不确立,小事也办不成,何况治学这样的大事呢。 ●立志不高,则其学皆常人之事。 《小学·外篇·嘉言》如果志向不高,那么学习就不会取得超群的成就。 ●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 宋·朱熹《四书集注》笃:诚。志向不诚笃,涉猎虽多亦不会有成就。 ●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 宋·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学习没有远大的志向,虽学得多也无用。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以求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宋·朱熹《近思录·集注》气轻:不扎实浮躁。作学问的人要立大志戒虚浮,否则容易自满而学无进步;虚浮往往自以为是,把未知未学作为已知已学。 ●为学须先立志。 宋·朱熹《朱子语录》做学问必须先立大志。 ●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逦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峻之一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宋·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迤逦yǐlǐ:连绵曲折。 ●言学,便道为志;言人,便以圣为志。 宋朱熹《近思录·为学》讲到治学,就应以明道为志向;讲到育人,就应以致圣为志向。 ●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 宋《朱子语录》读书学习要靠自己的努力。 ●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 宋·张载《经学理窟》学习到了感觉得是一件乐事,那就会自觉不停顿,因而必然进步。 ●学无难易,在人自学耳,才觉退,便是进也。 明·陈献章《与湛民泽书》学习没有难易,在于每个人的自觉性罢了。当觉得有所退步时,却是一个进步。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立下志向才可学习思考,如此才能方能日日增长而更加聪明,从而变得学问渊博。 ●学者之识量皆因乎其志。志不大则不深,志不深则不大。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论语》学者的见识、度量都取决于其志向。若立志不远大,则无沉潜之识见,若立志不远大,则度量不大。 ●学诗须有才思,有学力,尤要有志气,方能卓然自立,与古人抗衡。 清·薛雪《一瓢诗话》学力:学问功力。卓然:超越寻常。抗衡:匹敌,喻互不相下。要超群不凡地自立于世,与古人相匹敌,不仅要有才思学力。尤其要有志气。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成。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俱成于志气:都有凭志气而有所成。 ●志定而学乃益。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确定了志向,学习才有进益。 ●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所以先要立志。 清·黄宗羲《宋元学案》研究学问的人不确立坚定的志向,在困难挫折面前,就会消沉沮丧,所以一定先要立志。 ●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 清·曾国藩《国朝先正事略序》做学问,首先就要求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其次就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最后则要有锲而不舍的毅力。 ●为学必须先立志天下事。 清·陈宝箴《论学必先立志》学习首先要确立以天下事为已任的志向。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弈:围棋。数:技艺。小数:小技艺。下围棋这样的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去学,也是学不好的。 ●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孟子·告子上》鸿鹄:天鹅。援:拉。缴:射箭用的丝绳。学习时却考虑如何射获鸿秸而不专心致志的人,虽与别人一块学习,却不如别人学得好。 ●学也者,固学之一也。 《荀子·劝学》一:专一。所谓求学,就是要始终专一地学。 ●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淮南子·主术训》心不专一,就不能集中精力做事。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唐书》(唐太宗语)艺业:技艺和知识。专精:精神专一。病:只怕。心力:精神。懈怠:不着力用功。 ●学必激于自进,不至于成德不敢安也。 宋·扬时《二程粹言·论学》为学必须振奋精神,勇于进取,不成就美德,则不敢苟且偷安。 ●读书要在存心久。 宋·苏轼《次韵张甥棠美述志》读书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凡学之不勤,心其志之尚未笃也。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专虑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宋·朱熹《学规类编》笃志:立志专诚。详玩:细致周密地体会、玩味。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宋·林逋《省心录》心不清明就不能发现真理,志不坚定就不能建功立业。 ●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 宋·林逋《省心录》用心专一而进行学习的人,雷声也惊动不了。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志趣:志向兴趣。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礼记·大学》知道了所要达到的境界,志向才能坚定;志向坚定了,心意才能宁静;心意宁静了,情性才能安和;情性安和了,对事物才能详细考虑;详细考虑了,处理事物才能恰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