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就这样考上北大我并不以为考上北大有什么了不起。考上之前是这样认为的,考上之后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在这里写这篇文章丝毫没有一种终于熬出了头之后洋洋自得的感觉。我只想告诉你 们:考研这件事,既不是让你去天上摘星星,也不是让你去水中捞月亮,它实在不是一 件不可行之事。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你还怕什么?任何学校,任何专业,只要你坚定了 必上的信念:在你永不放弃这一信念的基础上稍稍努力一点,你就可以成功的!不要怀 疑,不要动摇,你就勇往直前吧!北大之门就在那里为你敞开着啊! 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我说不出有种怎样的心情。平平静静中,恍惚生出一种隔世 之感了。 我为什么要考北大?我也说不清。好像很早的时候就对这所学府心神向往了。也许是在 高中,也许是初中吧。初中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可能还是怎样考上我们那个市的在全国还 有些许名气的重点高中,也许那时北大还只是心中一个遥远的梦。但我初中时的成绩并 不好。初中三年我在班上从来都排在25名以后,而按当时的惯常情况来看,只有班上前 五名的同学才有可能进重点。但我不怕!我要拼一拼!我就是要考上重点!我就是要让 别人刮目相看!于是我在班主任不信任的眼光中争取到了那个报考重点高中的名额(当时 名额是有限的,每个班限报5人左右,按说我是没有资格的)。然后我就参加了那次中考 。考出的成绩在班上是第六名,我前面的五个同学都上了,我却以4分之差被拒之门外。 我当时很痛心——离成功只差那么一步之遥了!但在那一刻,我坚信了这样一个道理: 不是不能成功!没有不能成功的事!虽然我没有跨过那条有形的分数线,但我确信自己 已经跨过那条束缚我思想的无形之线了。去看成绩的时候,我的班主任给了我一个混合 着惊讶与赞赏的眼神,并对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再加把劲,你就蹦过去了!” 这件事情,让我看到了坚定的信念所能带来的巨大力量。我也相信并非只有我一个人有 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但是我还是想说出来,希望能够给那些还不太确信自己的人一点 点鼓励。总之,我是从此相信了: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有一种不甘落后,永远向前 的精神追求,和一种“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可以成功”的强烈的自我肯定意识;那么 不管外界因素如何变化,你都可以成功的!这一点,在我的考研经历中得到了证明。 我为什么要考北大? 我想我是在内心深处追求着“成为最好”的。我从来不觉得这是不自量力或狂妄无知什 么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这样!不管别人怎么认为,在我心中,北大就是中国最好的 学校了。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她那浓郁的人文氛围中熏染一下。于是,我就选择了考北 大。选择法硕只因为一点,我以为是联考,相对公平一点。在考研之前我就清楚了这一 点——北大绝非我的终级目标,她只是我想走的一段路,想过的一座桥。加上我并不讨 厌法律这一专业,那么为何不报考北大的法硕呢?我没有去管她的录取比例是多少,也 没有去管自己当时是怎样一种水平。我只是想着,不管她的录取比例多么低,只要不是 0;不管我当时的水平多么差,只要我还有学习的能力;那么我就要去考,去拼,去成功 ! 这里得插说一下,我高中的时候沉默了3年,将就了3年。结果高考时候以很平庸的分数 进了一所很一般的省属二流大学。刚进大学时,我的高中班主任给我寄了一封信,里面 有我三位高中同学的照片,他们分别考入了清华北大和北师大。我没有多想,我把它当 作了一种无言的激励。我宁愿相信我的班主任是了解我的内心而不是想炫耀他的成绩。 我大学本科四年过得并不容易,学的是我在高中时最不拿手的英语。我第一学期期末考 试考的是班上倒数第二名。这在我看来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我很吃力地学着这样一个 我到现在都还没什么兴趣的专业,终于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拿到了奖学金。在大四的时 候考过了专业八级。我想,这好歹也算是一点点成绩吧。 准备考研的那段日子是怎么过的?其实在身体方面是谈不上辛苦的。一天十多个小时的 学习能辛苦到哪儿去?怕就怕是心累了,倦了,放弃了!那就完了。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之一。我也焦虑过不安过,无所适从过,我也有在考前一个多月的时候还天天跑去上网 聊天,跑去投影厅看电影一本本的租看古龙小说。好在是我心里从来没有放弃过这种想 法:我一定要考上北大!牢记这个想法真的很重要。它是我在消沉,颓废,挣扎的时候 托我向上的强大力量! 我的心理承受了怎样的压力?我不知道。没有任何人相信我能考上北大的。包括我的父 母,我的室友。父母对我说:“别担心,明年再来。”,室友对我说:“你真的要考北 大啊?!太难太难了!”只有我相信我自己,我是可以考上的!我对自己说:“你没有 退路,你必须对得起你自己!”我真的不甘心,我不甘心比别人差。我高中的同学都很 优秀,他们保研的被保研了,出国的出国了,我怎能就此没落下去呢? 在我破釡沉舟孤注一掷发誓一定要考上北大之后,我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只是有要 考上的决心还不行,必需要有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案。那么,怎样才能考上北大呢? 我必须得有一个绝对的参照标准。我认为那种去研究录取比例以确定自己是否可以考上 的作法很愚蠢。你能否可上为何要取决于于别人的成绩?!我对自己说:“考出400分来 ,还怕上不了吗?”别人考多少我不管,我只管我得考多少分才能上。然后我就给自己 定下了最低的目标:公共课两门160分,专业课三门240分。之后我开始通过一次次的模 拟来检测自己。我在买来的每一本资料的每一页上都写下了“* * 天看/做完,每天看/ 做* * 页”的字样。我觉得这考研,考的就是一个人的耐力,一个的和心理素质。真正 的知识方面根本就没什么障碍的。所有的要考的东西都在联考指南里和那千篇一律的模 拟题里了,让你去考试就像让你从一盆沙子里挑出里面的碗豆一样。这个混装着沙子与 碗豆的盆已经给你了,你只要耐心一点细心一点有信心一点,尽可能多的把它们从沙子 里面捡出来就行了。这会很困难吗?这会很可怕吗?一点也不。真的很容易的!其实只 要你在心里不怕它了,任何困难就都不再是困难了! 说实话,虽然我给自己规定了每天至少上10个小时的自习和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却并 未完完全全地贯彻到底。因为那时我每星期还有二十几节课的本科课程,且那段日子我 也确实有过很多苦闷、迷茫、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觉得有时候有一种很强烈的孤独感 和悲壮感,就突然不知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要做什么了。很多时候我都在日记上写到: “没有人逼你啊,是你自己选择的!你能怪谁?你还想退缩吗?你还能放弃吗?到时候 考不上你不会觉得羞愧吗?你怎能给自己后悔的机会呢?”一段时间的消沉以后,我又 打起精神继续投入战斗了。就是这样一段段日子的反复,我终于熬到了考前20天。那20 天里我真是出奇的平静,一点也不害怕不担心了。我觉得是时候了,是生是死就这一次 了。但我当时心里觉得自己“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我按步就般的充充实实的依计划 过了这20天。算起来,除去那些低迷的日子,我真正用在认真学习备考上的时间大约只 有百来天吧。但这足够了。因为在这百来天里,我做完了我认为足以保证我考上北大的 所有准备工作:我把索爱群的政治讲义看了三遍(窃以为那本书不怎么样);做完了两 本政治题典(岳华亭的和任汝芬的,其中岳华亭的做了两遍,这两本书还可以);还做 了20套模拟题。当我发现我可以把自己的错误率控制在单选题2道以内、多选题5道以内 、且觉得以自己的文字功底把那些主观题阐述清楚与给出的答案基本相符的时候,我以 为我的政治考个七、八十分应该没有问题了。我做完了石桢春的220篇;做了一本曹其军 的模拟题;做了一本黑博士:还做完了从90年到2001年有真题。我以为这已经够了。是 的,我是英语专业的,可我实在不认为我比人家非专业的高明多少,我是没敢放松的。 而且结果证明确实如此。至于专业课方面,我把联考指南看了至少三遍;做了我当时可 以找到的所有的模拟题,总共35套。当我发现我的客观题的40分里可以保证丢分不超过 5分、主观题大致可以答得与所给答案相差无几时,我想这就差不多了吧。就是这样的, 我觉得我做得足够多了,虽然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最后总算没有惊慌失措。原本要掌握 好这些要考的知识,并不需要太多时间的。 之后,我很从容地走进了考场。考完之后,除了觉得民法和综合考得不如人意外,总体 感觉还算可以。我以为,北大离我已经不远了。 回首考研准备阶段的那段心历路程,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受了一些折磨。我也害怕啊!我 在一遍遍地对自己说一定要考上一定可以考上的同时也在隐隐不安,万一考不上可怎么 办呢?虽然我的室友们全都在准备考研,但我发现我跟她们不一样,她们没有我这般强 烈的一定要考上的意愿。我觉得自己是在孤身做战。那种心灵的折磨很残酷,我无处诉 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揪心的等待,终于可以查分了。当怀着一种混合着急切、兴奋与不安的 心情,按下那一串数字时,我听到了那最先报出的两个分数:政治68分、英语65分。我 觉得我的心一下子就沉下去了,我怎能相信这个分数?这离我的估计少了30分!我勉强 听完另外三门的分数后加出了总分,364。我想我是完了,全完了!我难以相信,躺在床 上又查了两遍。我怕自己输入考号里输错了,要知道政治和英语是我考完后感觉最好的 两门啊。可是没错,就这点分了!我当时真是急得心疼了。这是个危险的分数,而且大 半没有希望了。我以为自己是可以以绝对的高分考进北大的。没想到算来算去的400分是 这么难以达到。364分,我已经排在北大本部计划招生的180人之外了。还不至于让我绝 望的是,我到底取得了复试资格。 我老怀疑我的政治和英语的分数被加错了。因此还特意让我北大的同学帮我查了一下, 幻想着改分的老师在统计各小题分数时因为大意在十位数上少进了一位。然而幻想终归 功是幻想,现实是残酷的。我的政治多选题错了8道题之多,英语中20分的作文只得了1 0分、10分的翻译只得了5分。我始终没明白,我那已经达到专业八级水平的英语成绩为 何让我那字迹工整且自我感觉良好的作文和翻译竟敢连及格分都没拿到。后来听说也有 同学英语6级得优秀、GRE考两千三百多的考研英语也才得60多点,我就不再愤怒了。好 歹我过线了,好歹有复试资格了。得这么低的分数我也不再责怪自己了。 从政治和英语两门来看,我还是有一些经验教训的。政治辅导班的窜讲班和冲刺班我都 上过了,题也做了不少,平时模拟时成绩也还不错,为何就没能拿高分呢?当时我在考 场上时总觉得时间太过充足,在做多选取题时是慎之又慎,一些多选题是想了又想,改 了又改,说不定那时都把好几道本来做对的题给改错了。不久以后我在网上对答案时又 把那些题做了一遍,就只错了4道了。也不知怎么弄的,考试时就那么冤枉丢掉8分了。 当时还清楚地记得有两道多选题是在任汝芬的系列之二上见过的原题,就是记不清答案 了,当时懊悔得要命。因为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我在做后面主观题的时候就显得很仓促 了,差不多是在考试结束前一秒才完成整张卷子的,之后还心有余悸。对于政治,复习 时应该特别注意多先题这一块,我觉得这部分做好了,考个七、八十分就不难了。再就 是考试的时候要把握好时间的安排。 关于英语,我觉得那分值高达40分的阅读理解真是太重要了。这次要不是这部分做得还 差强人意,恐怕我就要废在英语上了。作文与翻译部分判分时主观性太强,我们难以把 握。但阅读理解不同,作为客观题它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你只要在这40分上得个34分左 右,你的英语就没问题了。当然,2003年的英语听力要算分了。这20分的听力是万不可 忽视的。对于专业课,好像没什么可说的。只是反复地看指南,尽可能多的做些模拟题 就行了。那些题的重复率很高,而到时候考的无非也就是这些题。专业课很容易对付的 。我没有上过辅导班,我只是一遍遍地看了我的联考指南,直到发现做题时已经可以得 心应手了,然后就考了232分。这个分数离我的最低标准还差了8分,我并不满意。但我 以为我花的时间还不够多,我相信,你只要比我多花一点时间,比我再多做一些题,多 看一遍指南;你考个240、250是完全可能的。 364分,很少很少很少。如果是等额复试,我就没机会了。上帝保佑!我到底还是取得了 复试资格。在北大突然决定把原定的复试时间从4月下旬改为4月13日(好像是13日)时 ,我在还没来得及准备的情况下只身北上了。心里惴惴的,觉得此去凶多吉少了。 复试之后感觉很不好很不好。面试的老师毫无表情地看着我,我有些紧张的答完了抽签 得的三道题,很快就出来了,为自己没能取悦那几位老师担心不已。刚巧我前面进去的 一位男生在里面慷慨激昂的讲了很长时间,且声音洪亮得在门外也可听清。我更加觉得 自己的表现真是糟透了。答题时显得没有一点力量,没有一点气势,还有些不够流畅, 又只讲了那么短一点时间。我真是沮丧极民。我给室友发短信说:我死定了,没脸回去 见你们了,我去投未名湖算了。当然,我最后还是在体检完之后踏上了返校的火车。心 情灰暗到了极点。 复试的结果让我惊喜万分。面试得了八十多分,这算是相当高的了。笔试是在面试之后 的当晚进行的。由于面试感觉不好心情受了很大影响,在笔试时就很敷衍地应付了一下 ,得了60多分。最后的结果是我的排名从初试后的180多位上升至复试后的130多位了。 北大的差额复试真的很残酷的,据说真有人初试考380多却因复试不及格而被淘汰的。我 不知自己哪来的这么好的运气,就这么逢凶化吉地过来了。在等复试成绩的那段日子里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枚棋子,不定会被摆放在哪儿。在去复试前有位网友曾对我说, 他会为我祈祷,助我顺利通过的。不知是否他的祈祷起了作用,总之我是动后余生了。 然后,就只等着调档政审完毕后接录取通知书了。 就这样,我考上了北大。在我的同学,我的老师们惊异的目光中考上了北大。本来,我 并不优秀且我所在的学校在我之前据说还没有考上北大研究生的。我的同学们原本觉得 北大好遥远的,但在目睹我就这么考上后,他们也觉得北大很近了。他们想:“她都可 以考上嘛!想必也没什么难考的!”确实是这样的,我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人都可以考 上,并且觉得实在没花太大的力气。那么你们还怕什么呢?尽管去考吧!坚定的信念加 上些许的努力就够了。当然如果加上更多的努力,就更万无一失了。 总结所有,我想我的这点不值一提的“成功”最多的还是应归功于我那不甘没落的心理 和我那永不放弃的信念吧。我也不知自己那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但有一点可以 肯定,不管是在学业还是在事业上,我都会不停地想向前向前向前! 北大不是终点,只是起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