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复习

 pgdh 2011-05-24

    突然近来感觉很轻松,我是没资本这样的,难道我内心已放弃高考,临近高考几次考试竟总是一次比一差,我真的有点无望了,就现在我竟然还在上网,还有一个月我该怎么办?难道十二年就这样的结果,我承认有些心理问题了,我该怎样转变目前的状况?唉!
用户: 舍我其谁↓↑
   高考是融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考试。考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不仅需要牢固掌握知识,学会相应的分析、综合的能力,更需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高考前心态的调整?具体说来就是要在考试前和考试中能做到:冷静、沉着,不骄不躁,不悲观、消极,保持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进取心。 但随着现在竞争的增强,家长以及考生本人期望值的增加,考生的压力很大,这种过度的压力使得他们不知道怎样在考前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往往导致生活作息制度打乱,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知道如何展开有效的复习。这更容易使考生产生消极心态。对此,对迎考的考生提出以下建议:一、 张弛有度,防止“飞镖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上,人们把行为举措产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飞镖效应”。这好比用力把飞镖往一个方向掷,结果它却飞向了相反的方向。 在高考生的学习生活中,“飞镖效应”随处可见。比如,很多学生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完全忽视了手段的择优选取,不顾人发展的可持续性,无视体育锻炼,放弃一切平常的兴趣爱好和文娱活动,拼命加班加点开夜车,这种做法不但无益于学习,反而会弄得整天头昏脑胀,甚至出现厌食、胸闷、失眠等一系列生理表现,降低了学习效率;还有的考生把自己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很重,误认为自己紧张不安的情绪会对考试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因而一到考试前就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结果越提醒便越紧张,反而强化和巩固了问题。 为了防止“飞镖效应”,使努力的方向与期望的目标一致,建议考生们: 1、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充沛的精力。 2、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听听音乐,以此来放松情绪。 3、对自身出现的一些紧张、焦虑等情绪不过度关注。二、更新复习方法,克服“高原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在人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时候,由于身体的疲倦和知识结构的重复性,可能会出现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心理学家把它称为“高原现象”。这种现象在高三的复习阶段表现特别明显:过去学习新知识,头脑中的知识点与日俱增,能明显的感受到进步,体会到较强的成就感;而高三的复习主要是不断重复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难以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就容易感到沮丧,对自己丧失信心,出现心理疲惫现象,影响以后的学习。 实际上,“高原现象”只是一种暂时停滞现象,是可以突破的。并且在突破以后,可以让自己的水平达到新的境界。要想尽快地突破高原现象,必须明白自己的高原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学习动力不够,意志力不够坚强?还是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局限,复习方法单一?或者是自己的综合能力不强,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 分析出自己的“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后,考生们: 一方面要从思想上认识“高原现象”产生的普遍性,予以接纳;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积极主动地采取更新的方式进行复习,提高复习的积极性,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比如:制订新的复习计划;采用灵活的复习方法;抓住新颖有趣的内容和习题,把知识串连起来,使书“由厚变薄”。三、 遵循“水桶原理”,抓基础,不钻偏题、怪题。 所谓的“水桶原理”,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给你一堆长短不一的木板,让你用它们来做一个木桶,那么这个木桶的容积究竟应该由谁来决定,是最长的木板还是最短的木板?很显然,只有最短的木板才能决定这个木桶的容积。 水桶的容量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由此可推,高考想要考好,要各科均衡发展。 有的同学学习缺乏计划性,常顾此失彼,拣一样,丢一样,显得杂乱、无序;兴趣也随着成绩的变动而变化很大,要么哪科好就喜欢哪科,要么相反,那些差就抓哪科。成绩差了也往往不去找自己的重难点在哪儿,盲目地钻偏题、怪题,或盲目看书或盲目买练习来做,只求数量,追求心理平衡,而不讲究质量和效率。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考生在考前:
1、制定有效的考前复习的计划,根据自己各科和各知识点的优、弱势情况,合理分配各科以及各知识点复习的时间,做到不偏科,不留较大的弱项,保证复习的全面推进,全面巩固。
2、高考仍然是考基础知识,考生应该着重使基础知识融会贯通,除非基础知识已经相当牢固,否则不一味钻偏题、怪题、难题,以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讲究复习方法,各科交替复习,保证学习的效率。四、 保持“瓦伦达心态”,注重应考的过程。 人们把专注于做好眼前每一件事,不考虑得失,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之为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伟大的绳索平衡家。50年代,观众在美国电视上看见他在走一道新的钢索节目时从钢索上坠下而死。这位绳索平衡家走钢索一辈子,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诚心诚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所以他一直走得很好,除了最后一次。事后他太太回想说,她知道这一次他一定会出差错,因为他不断地说: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有了患得患失之心,太在意事情的结果,而难以集中注意力于完成事情的过程。 这瓦伦达式的悲剧其实也时常在高考学生的身上发生。譬如,一个一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父母、教师、自身的压力下,因太渴望金榜题名而背上重重的思想包袱,在考前阶段不断给自己加压,弄个“离高考还有最后多少天”的“倒计时”来提醒自己,或者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考好。”“一定要上多少分。”“一定要上某个大学。”“一定不能让父母失望。”这太多的“一定”轻者使得自己的头脑整天胡思乱想,心浮气躁,重者造成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在考试中一遇到难题就心慌,手出汗,头脑出现空白,导致考场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 高考是关系到每一位考生未来发展的大事,每个人对它的期望值都很高,都渴望成功,因而要始终保持一种“瓦伦达心态”确实很难,但如果太急功近利地关注于考试成绩,就会让自己的头脑充满对未来的担忧,而难以集中精力于当前的学习,这就更容易发生瓦伦达式的悲剧。倒不如专注于学好、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为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积累丰厚的条件。这就需要考生们: 1、客观评价、认识自己,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2、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不患得患失,在战略上轻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五、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想象,拥有“PMA心态 ” PMA是英文positivementalattitude的缩写,意即乐观、积极的心态。美国成功学者希尔拿破仑研究了世界上500名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了17条规律,其中第一条就是PMA,如:“我能行。”与此相反的就是NMA(negativementalattitude)即悲观、消极的心态:我笨,我不行,我肯定考不好,我恐怕不能如愿。如果老是想:我肯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难题,我肯定会失眠……越想越烦,越烦越学不下去、睡不着,这样就真的学不好、考不好了,这在心理学中称为预言的实现。反之,积极的预言也会实现,如可以说“我最近不错,学习效率比较高”,“只要努力,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问问团队巍巍你我家共1人编辑答案
---其他答案
其实不需要这样紧张
努力过了就够了,有付出总会有回报,不要太在乎结果怎么样,顺其自然
有拼搏的精神 也要有接受的能力
考的怎么样不要看的太重就好了 有这个心态就可以对付任何事情了 更何况考试
有时候这种心态能让你的心情更平稳,会对成绩有更好的影响
问问团队恋爱配配队共1人编辑答案
我们高考前 有个专家到学校演讲
告诉我们一句话
进考场之前和自己说:爷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