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社会中,圣经无疑是最重要的著作,它不但是宗教伦理的根本,也蕴含了大量的哲学思想。在中国,道德经是否中国第一哲学著作当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是中国文献中哲学的深刻与论述的明晰的最佳契合点。向前追溯,则趋于古奥,向后发展则流于审美。 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圣经的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亚当,又通过亚当的身体创造了夏娃,亚当和夏娃生了该隐,之后繁衍出庞大的人类社会。道无形无象,同时又存在于并主宰着万事万物,小到电子,大到宇宙。这一特征与上帝十分相近,虽然传统基督教曾认为上帝有形有象,但是到了黑格尔及以后的泛神论那里就更趋近于无形无象了。道生一与上帝创造亚当一致。一生二与夏娃的产生一致,也就是男人和女人这两个对立的存在出现,在道德经中二指的是阴阳,因为在其它章节论述很多,这里没有名指,阴阳对立关系的出现就如同数理逻辑中01一样是万象之源。二生三与亚当夏娃生该隐对应,三对于二有了巨大的进步,它定义了生命的繁衍。三生万物是将二生三推而广之,对应着亚当夏娃所传承下来的人类社会。中国以三为多,西方以二为多。三和二是有本质区别的,甲乙丙三者,以一种简单的单向制约关系就可以构成平衡——甲制乙,乙制丙,丙制甲。最简单的就是妇孺皆知的包剪锤的游戏。一种儿童自制玩具纸风车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关系,三个小纸条,甲套乙,乙套丙,丙套甲,构成一个很好的平衡。 与圣经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当代汉语中自然的意思,而是自然而然之意,没有任何意志在里面。而基督教哲学认为世界的角角落落都受上帝意志的驱使,同时又在上帝的视野之中。 古代圣人的浪漫请调是很高的,从中国的古神话中也可见一斑。摩西是记载了一个历史事实呢,还是用浪漫的笔法描述了一个哲学观点呢?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