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安险过线,中融远未达标 信托业净资本告急

 香花供养 2011-05-25
核心提示:2010年年报显示,中融信托“净资本/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仅为18.92%,离银监会不得低于100%的要求差距悬殊,而业内净资本规模最大的平安信托也仅以106%,险些过线。

去年8月开始施行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正在深刻改变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和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能力。

截至5月24日,正常经营的63家信托公司有50家公布了2010年年报。年报显示,全行业净资本规模最大的信托公司——平安信托,净资本即将告急;全行业信托业务收入最多的信托公司——中融信托面临至少16亿元净资本缺口。截至2010年末,净资产高达43.83亿元,而集合信托规模仅有区区16亿元的建信信托,净资本竟也不足了。

原因是,这些信托公司在2010年之前大规模做了信贷类银信合作业务。以建信信托为例,2009 年7月底建行控股后,银信合作立即疯长,年报显示,其信托资产规模660.16亿元,而与关联方交易的余额高达638.79亿元,“主要为公司与控股股东建行开展的银信合作业务”。

“信托公司净资本必须于今年底前达标,然而很多银信合作的合同,在今年底前不会结束。”一家信托公司总经理认为,这是平安信托、中融信托、建信信托等公司感受净资本约束之痛的原因。

由于信托公司净资本约束的存在,“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能力开始受限。

中融信托16亿净资本缺口

经纬纺机(000666.SZ)4月22日公告显示,将联合中植集团、新星房地产等再次对中融信托增资16亿元,其中2亿元进入注册资本,14亿元计入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中融信托注册资本由14亿增至16亿。

经纬纺机2010年8月收购中融信托36%股权,成为其一大股东。此后,中融信托已经过两轮增资,先是将2009年的利润和盈余公积等共2.55亿元增加资本金,使注册资本金增至5.8亿元,再由经纬纺机、中植集团等股东共同出资3亿元,加中融信托截至2010年10月31日可分配利润中的5.2亿元,中融信托注册资本增加到14亿元。

按照《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前的惯例,信托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2亿元就已“足够”,满足了开展各项业务所需的最低资本金门槛。但是由于《办法》的实施,中融信托资本金再次告急。

经纬纺机4月22日公告称,截至 2010 年底,中融信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1799.37亿元,各项风险资本之和超过 65亿元,净资产约为15.39亿元,净资本约为 12.30亿元,净资本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40%的监管指标要求,但净资本占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比例低于监管要求。

按照前述数据,中融信托“净资本/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的值仅为18.92%,而银监会的要求是不得低于100%,差距悬殊。

前述公告称,“据中融信托管理层预计,截至2011年12月末中融信托净资本缺口将达16亿元,即2011年中融信托需股权融资金额至少约16亿元。”

信托业净资本告急

中融信托在市场上风格异常“激进”,净资本存在缺口,在业内人士的预料之中。但平安信托的净资本也即将触线,让业内人士颇感意外。

年报显示,平安信托净资本100.38亿元,继续蝉联全行业净资本最大的信托公司,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94.27亿元,“净资本/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为106%,距离100%的最低要求已经仅有一步之遥。

银信合作“后遗症”

净资本“告急”的信托公司,大多是去年冲高银信合作规模的主力,银信合作规模主要形成于2010年6月前。本报独家掌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4月30日,中融信托、平安信托、建信信托的银信合作规模就已分别高达1643亿元、915亿元、683亿元。

但是,此后银信合作规模突破2万亿,大大削弱了信贷管控效果,引发监管层高度关注。随着前述《办法》出台,今年1月27日,净资本计算标准正式下发,只给予了信托公司不到一年的“过渡期”,年底不达标将被暂停信托业务。

按照净资本计算标准,银信合作业务的风险系数高达10.5%,是其它业务的5-10倍。那些银信合作规模过大的信托公司,立即遭遇净资本约束之痛。

其中,建信信托最为典型。截至2010年底,建信信托净资本31.14亿元,净资产43.84亿元,信托资产规模660.16亿元。

“净资产43.84亿元,在全行业居于前列,而信托资产规模660.16亿元,居于中下游水平,按照通常的信托资产结构,本不应该存在净资本缺口。”前述信托公司总经理认为。

但建信信托截至2010年末,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 34.74亿元,“净资本/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为89.6%,已经低于100%的监管底限。

原因在于,建行控股建信信托后,二者间的银信合作业务大增。年报披露,建信信托与关联方交易余额为638.79亿元,年报称“主要为公司与控股股东建行开展的银信合作业务”。

卡住影子银行咽喉

“分行根本贷不出款来了,唯一满足客户资金需求的方式,就是指望理财条线。”一家股份制行西部某省会城市分行行长5月初对本报表示。

目前的合作方式为:银行把需要维护关系的客户,推荐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设计一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客户提供融资,银行代销该信托计划。最近两年来,大量储蓄存款忍受不了负利率而“出逃”,转为理财资金,正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但是,由于前述《办法》的约束,这种新合作模式尽管增长迅猛,但总量存在上限,因而今年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导致信贷规模失控的可能性极小。

在新的合作模式中,信托公司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沦为“通道”,但所能获得的收益却暴涨5-10倍。以往信贷类银信合作中,信托公司的收益通常只有0.3%左右,但是现在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即便银行同时提供项目,也代销信托计划,“如果净收益低于3%,信托公司谈都不会谈了。”多家信托公司高管对本报表示。

议价能力陡升,一方面是因为信托公司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要承担实质性的风险责任,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办法》出台后,“净资本显得很珍贵”。一定时期内,信托公司的净资本是有限的,要提高收入,只能将净资本“摆布”到收益最高的业务上去。

这正是信托公司转变增长方式的方向所在,但阵痛也是明显的。首先,信托公司的ROE水平将进一步降低;其次,信托业的“二八定律”将进一步显现,“强者恒强”,因为股东有持续补充资本的能力,而股东实力不强的信托公司,面临“要么永远长不大,要么让有实力的央企或者大金融机构来控股”的抉择。

百瑞信托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已于2011年3月完成增资扩股,资本金增加到12亿元,第一大股东由郑州市财政局变为中电投财务有限公司。有业内人士感叹,“又一家信托公司被央企收了。”净资本约束之下,这一趋势可能加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