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针、灸穴位
素材: 网络 编辑制作:冷月所闲愁
禁针穴:是指这个穴位不宜用针刺。有的是完全禁针,有的则是分情况下禁针。由于历代医家记录的方法不同,所以,下述的穴位,都属于禁针的。 禁针穴歌《医统》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1.古代针具粗,容易造成较大损伤,比如风府、哑门等,针具过粗而又操作不当的话,易伤及脊髓,会阴等穴位下密布神经、血管,操作不当亦有损伤可能。 2.古代消毒措施较差,某些血管丰富的穴位,如消毒不严格易造成感染,久而久之,亦演变为禁针出。 3.临近脏腑,胸腹部某些穴位如不注意针刺角度和深度,易伤及内脏,如肩部的肩井穴,如果自后向前刺较为安全,如从上向下刺则易伤及肺尖。 4.孕妇及小儿的特殊情况,小儿囟门未闭,骨骼未及成人坚硬,针头部穴位宜注意,而某些穴位有活血化瘀作用,孕妇当禁,如合谷有促进宫缩作用,孕妇针之不慎,有流产之虞。石门穴有避孕作用,所以古人认为女子不宜针此穴。 但是现在的针具较细,消毒也比过去严格,许多穴位已不是禁针穴位,只要操作得当,一般头部、四肢的穴位都很安全,至于胸腹、背部、项后的穴位,只要角度得当,问题也不大,另外,毫针进入人体后,宜缓慢进针,因为人体的内脏及神经、血管能自然的对外来的物体进行“躲避”,缓慢进针,能有效减少事故。针尖触到人体各种组织时,医者手下的感觉是不同的,用针的人平时要努力锻炼手感,不但对把握针感有特殊意义,也能减少针刺事故。 禁灸穴,是指这个穴位不宜使用灸法。与禁针穴相同,有的穴位是完全禁灸,而有的则是分情况下禁灸。 禁灸穴歌 哑门风府天柱擎,承光临泣头维平, 针灸均禁类:全身共三个穴位属针灸均禁。一为鱼际穴,该穴的禁针提法,首见于《素问?刺禁》:“刺手鱼腹,内陷为肿”;禁灸,则见于《医学入门》一书。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种,现代本穴早已解禁。另一穴为乳中穴,但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尚有关于本穴刺灸的记述。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治卒癫“可灸三壮”;又如:《铜人针灸腧穴图经》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绝对禁忌。但现代已未见灸刺的报道,仅作为定穴的一种标志。三为脑户,本穴禁针,最早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而禁灸一说,则至清代才出现。脑户,为督脉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针灸过程中曾发生过意外的原因之一,本穴现代已解除禁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