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生“五邪”(二)

 凤凰传奇1978 2011-05-25

内生“五邪”(二)

(2009-11-13 10:04:41)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由于病起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等,统称为内生“五邪”。因此,所谓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的因素,而是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这里明确指出了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的原因,而是由于脏腑气血津液功能异常所出现的症状。
 
一、风气内动
在讲过脑栓塞的病理形成过程,人如果老是肝火旺爱发脾气,旺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风。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与自然界的天气原理一样。
 
风气内动,即是“内风”。由于“内风”与赶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又称肝风内动为肝风。凡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为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五制,出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病理反应,即是风气内动的具体表现。
中医讲到肝和肾的关系,就是说肾为水,肝为木,因为阳盛了,木就容易着火了。或者因为肾不好,阴虚,水浇不到木头,同样易着火,引起肝风内动。
在生活中,六、七十岁的人容易出现脑栓塞,而三、四十岁的人也会得脑栓塞,其实这里面是两个病理。
老年人是因为阴虚易上火,阴虚不能制阳。
年轻人是因为阳盛老发脾气所引起的脑栓塞。为什么劝大家尽量少发脾气,阳总是过盛就会引起“内风”。老是生气发脾气,阳没有制约了,就容易出现面瘫、中风、脑栓塞等。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风掉弦,皆属于肝。”
只要生气,都属于肝,早晚要发展成病。为什么我总是告诉大家少发脾气,发脾气的根源在哪?是在思想,因为你看任何事情都是看反面,坏的一面,而不去看正面的因素,看正面的你就不会生气,不会老发脾气,是不是这样?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论,你只看坏的方面就容易生气。
当任何事情出来,人往往都会先看坏的一面,不去看好的一面,就容易肝风内动,这种人后期得肝病只是时间问题。为什么会抱怨?因为都是在找别人哪里没做好,为什么不找找自己哪里没做好?老是看别人不顺眼,这也不顺,那也不对,这时内风就启动了。我们学中医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想,掌控情绪。
什么是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提倡和谐社会?你看别人都不好的时候,反过来,是不是别人看你也是都不好?当你认为大伙都不好只有你好的时候,实际情况是大伙都好只有你不好,是不是这样?这就是中医的辩证,《伤寒论》最大的特点就是辩证,其实治病跟做人做事是同样的道理,中医在现代中国发展不起来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学中医到一定层次,你看一些老中医,性格变得与世无争,没什么太多的欲望,这是一种精神境界,看什么都是看好的一面,整天乐呵呵的,不喜欢和人争辩,即使遇到误会也不做过多解释,反倒使世人更不了解中医。
诸暴”,指看到所有的事情都不顺眼,生气而引起内动生风,从而埋下了脑血栓的隐机。
 
即指明了这些临床表现,不仅与风邪为病同类,而且亦指出了与肝有关。
这说明调理要做什么?――疏肝理气。方向就这样出来了,下药很简单,关键是要明白病理形成的过程。
 
“风气内动”,是体内阳气抗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临症指南》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体内阳气之变动有多种原因,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的病理差不多,下面会详细讲解。
 
1、 肝阳化风
肝阳化风,多由于情志所伤,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替,久之则阳愈浮而阴愈亏,终至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而无制,便亢而化风,形成风气内动。轻则可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为口眼斜,或为半身不遂。甚至血随气逆而发卒然仆倒,或为闭厥、或为脱厥。
筋惕肉瞤:是指青筋暴跳,尤其是脖子和眼珠这一块,筋都露出来了。
脱厥:就是虚脱而亡,脑栓塞有时就是这样死亡的。
这一段就把脑栓塞的轻重缓急症状整个说了一遍,其实无外乎肝阳化风,情志所伤,操劳过度。为什么说老板最易得这病?操劳过度,劳累伤肝。操劳过度还包括熬夜、晚上不睡觉白天睡不醒,坐哪都困,坐下就打盹,这也是肝风内动。生活中出现的细节,都意味着将来的毛病。
 
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使其筋脉失其濡养,阳热亢盛则化而为风,出现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等临床表现,并伴有高热、神昏、谵语等症。
如中暑,过度地在高温的地方呆着,大量出汗,汗液过量流出,人体中60-70%是水分,大量失水,再热,就容易把人耗干了,血液中95%是水分,水分蒸发过度,血就会浆,就象是把肝经放在热锅里炒,同样也会形成栓子。
 
阴虚风动
阴虚风动,多见于热病后期,阴津亏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液大亏所致。主要病机是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则变生内风。此属虚风内动,临床可见筋惕肉瞤,手足蠕动。阴虚风动在病机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是有区别的。
这里的筋惕肉瞤,是指人因为瘦得厉害,青筋外露,象可以剔出来似的。
手足蠕动:是指抽筋。
阴虚风动最大的特点是“久病耗伤,阴液大亏”,如老年朋友肾虚长期盗汗、造成体内液体长期耗伤,引起各种慢性疾病。
 
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则虚风内动。临床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神。
“拘挛不神”,指胳膊腿老是感觉伸展不开,筋紧了,血不养筋,也会生风。
 
此外,尚有血燥生风,此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所致。其病机是津枯血少,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和调,于是血燥动而生风。临床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
长期营养不良的人也容易得脑栓塞(病理与“阴虚风动”相同)。
皮肤常年干燥的人主要是缺乏津液濡养了,而不见得是缺血。在日常生活中,老年朋友最常见皮肤干燥、瘙痒,一些岁数大的老人家,脸上皮肤常出现一块块鱼鳞状,这是因为津液亏得太厉害了。这种情况一调理起来,很快就会发现老年斑少了,其实这些不是老年斑,而是体内津液太少,皮肤干了没有水分,而出现的干枯斑点。
肌肤甲错:这个甲就象古代士兵的盔甲,这是阴虚,津枯血少,肌肤失于濡养,由于内里津血太少,供养不到皮肤。很多人五十岁刚过,就出现老年斑,这是不正常的,正常应在八十岁以上才长老人斑,一旦五、六十岁就长老人斑的都是气血太亏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