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是70年代生人,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脑,甚至黑白电视都还没有普及,只记得上小学那会一般老师很少布置作业,下学后便可以痛痛快快的玩,相比现在的孩子简直是幸福,那时的游戏不多,但还是留下了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砍皇帝,那时候用的砖头 (多人游戏) 中间是皇帝,左边是宰相、右边是大臣,大家远离5、6米按顺序将手中的半截砖头或大点的石头抛出 扇洋画,家住宣武区的大都知道有个叫三庙的地方(一吕二赵三典威四关五马六张飞,哈哈 我还记得)
骑马打仗,(多人游戏)
记得最喜欢玩儿的游戏是骑驴,这个也是多人游戏,分两组
争地盘,用小刀往地上铎着玩儿(2人游戏)
撒冰棍棍儿,两个人比赛挑着玩儿,(可2-3人游戏)
弹球,经典游戏,大中小玻璃珠有多种玩法,可弹可砸,(多人游戏) 扇烟盒,烟盒纸叠成三角型元宝,2人或多人都可玩,玩法多样,看谁出的多谁先扇。 跳皮筋,没怎么玩,女孩子玩的游戏 推铁环,一般人家不一定有这玩意 打弹弓,有拿树杈做,有时候拿8号铁丝窝 火柴枪,用自行车链条拆下几节,然后拿8号铁丝窝个手枪形状,上火柴头击发很好,听响儿 纸弹弓枪,用铁丝窝个弹弓形的手枪,发射纸折叠的子弹 拿废弃油笔芯插上一点嚼过的小纸片儿,团成小团儿总共要两个,前后各一个,第二个放入笔芯里后,拿铁丝或铜丝一捅便可以打出去了,可以打4-7米远;其实用的是空气压缩的原理,打到脸上还挺疼,上课时偷偷打同学玩的东西,就是打完同学后,如被老师发现,就被老师吼到教室门口的外面=罚站 猪拐,女孩子比较爱玩的东西,猪蹄子上的几块骨头洗干净玩 木头枪,木头雕刻的冲锋枪,也就是个样子 拔根儿,杨树叶子茎,立秋后捡杨树叶子茎 两人互拔,我经常放到鞋垫的下边焐一焐,这样的好处是形成老根儿了 顶鸡蛋,这个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玩儿过的,记得还是小班
沙包,玩法多样 抽陀螺,也叫木改。冬天冰面上用鞭子抽的转的很快,一般是找块 水泥地上玩儿 土水枪,用医院废弃输液皮管子,一头扎进,另外一头插入油笔芯捆紧,去水管子上灌水,自然膨胀后用来开水仗,过瘾 还可以用一没用过的气门芯的橡胶管冲上水作水枪用,橡校管冲上水后跟香肠一样! 四方纸元宝,叠成四方形纸质元宝,放在地方使劲拍,翻过来即赢 弹拐拐,右腿叠加到左腿,左手握紧右脚,两人或多人碰撞,谁腿先落地谁输 踢毽子,经典游戏,那时候是自己制作,拿3根鸡尾巴长毛,两个铜钱一小截油笔芯,缝制好踢 纸飞机,用纸叠各种各样的飞机,很经典至今仍会 放风筝,自制风筝,拿废弃竹门帘的竹条,最经典的是三角形风筝带个尾巴,用木头做过工字型的绕白色注麻线,我们北京人大都玩儿大沙燕,很少放三角 竹直升机,一个棍,上面一个类似螺旋桨的东西两片,拿手一搓放手便飞上天了 飞镖,用针做头,后面纸质四角形状做稳定尾翼,扔着铎树玩儿 土制弓箭,比较简单,随便找跟竹子弯曲线绷紧,拿竹棍发射,讲究点的用雨伞的铁撑子当箭,后面用鸽子的尾巴羽毛绑上,可以起到稳定的作用 家在以前的八一湖附近住,所以下学后经常跑到八一湖里面有湖,拿细绳栓住小的黄蜻蜓尾(YI)巴,用短棍拴好,看到河面有大蜻蜓飞过便慢慢摇动,等大蜻蜓过来趴上去,徐徐放到地下,左手直接一捏翅膀,捉到后把翅膀叠加夹在自己手指间,直到两手全满夹不下为止。回到家就放飞到房间里,大劳子可以活3天 小学的晚上还去草丛或犄角旮旯的地方得蟋蟀,不过我得的三眼大扎枪比较多,呵呵。。。
还还玩斗蟋蟀,号称喂过大蒜的蟋蟀会得冠军
那个年代很有意思,简单而充实,暂时想起来这么多,由于没有实物不能给大家配图,见谅 ![]() 这个马口铁青蛙大概大多数70、80年的盆友们都熟悉吧。一看到就想起了我们的童年。
女孩子攒糖纸,就干净文明多了 男孩子攒烟盒,那个时候还没有硬包的香烟,满大街都是软包的;春城四毛八、红梅五毛三、后来北京还出了个叫天坛的黑大炮,记得是四毛钱一包。
香味橡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