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sdlcdcj 2011-05-26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
A卷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褴褛lán 1ǚ        寻觅mì         悚然shǒng
B.尸骸hái          蹂躏róu lìn    燕子矶jī
C.徘徊pái huái     撰写zhuàn      蹒跚pán shān
D.狰狞zhēng níng   绑缚fù         熙熙攘攘xī
二、“风景秀丽的燕子矶”这句,作者为什么要在叙述“燕子矶大屠杀”加上这句话呢?
三、思考:“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 族史上的奇耻大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联系现实,说说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对此你有何感想?我们热血青年该怎样肩负其历史使命?
答案:A卷
1、 A2、①美丽的地方却成了屠宰场,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日军的残暴,中国人民的无辜。②如今的燕子矶依然秀丽,但它却时刻提醒着人们不应该忘记在这片土地上曾有过的血腥屠杀,亡灵们的哀号,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更不要让这段悲剧再一次重演。3、略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南京大屠杀》达标检测
B卷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残绝人寰(  )    2.步覆蹒跚(  )
3.凶神恶熬(  )    4.逝者如失(  )
5.大肆喧传(  )    6.惨不忍赌(  )
7.面目狰宁(  )    8.振惊世界(  )
二、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史料,请问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
三、回首百年来,说说我国近代历史上还有哪些奇耻大辱的史实?
答案:B卷
1、 略2、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南京大屠杀是有据查的,并非当前许多日本人认为的那样是凭空捏造。 3、略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南京大屠杀》达标检测
C卷
一、解释下列词语
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人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凶神恶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惨绝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织讨论:作者结尾时说南京大屠杀“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为什么?我们以后的路到底该怎样走?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
三、近几年来,日本政府不断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否定给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对外侵略,甚至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你将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驳斥这一错误言论?
答案:C卷
1、略2、略3、略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寻找时传祥》达标练习
(A卷)
一、为下列句子中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偌大 A.ruò B.nuò (  )
2.老茧 A.jiǎng B.jiǎn (  )
3.挨打 A.ái B.āi (  )
4.遣送 A.qiǎn B.qián (  )
5.诚挚 A.chì B.zhì (  )
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沧sāng(  ) mò(  )然 污miè(  ) chún(  )朴
àn(  )然 糟tà(  ) shì(  )世 diān(  )倒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几十年后,老家的农民大爷还记忆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 (  )
2.今天,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仿时传祥的足绩,探寻他的生前身后。(  )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采访时传祥老伴崔秀庭老人是在一天傍晚。老人住着挺宽敞的三居室,她指着去年春节时73岁的王光美来看她的合影,便说起了李瑞环、倪志福等时常来看她的事,然后就一定要记者在她家吃饭。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记者默然。
    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1.文中哪句话能够体现出时传祥家庭生活的简朴?请用曲线标出。
2.“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因为自己的丈夫有记者来采访即将出名而高兴。
B.老人黯然是因为国家不重视清洁工作,人们瞧不起低贱伺候人的掏粪工作。
C.在如今的现代化的大都市中,掏粪工是个已经消失了的行业,但时代仍然需要时传祥精神。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有些年轻人看不起脏、累的工作。所以老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
D.老人为自己的丈夫有记者来采访而激动,黯然是因为家里过于简陋,没有因为时传祥获得全国劳模的称号而使生活变得富裕起来。
3.“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对这句问话你如何作回答?
参考答案
一、1.A 2.B 3.A 4.A 5.B
二、桑 漠 蔑 淳 黯 蹋 逝 颠
三、1.油—犹 2.仿—访 绩—迹
四、1.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2.C
3.在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中,掏粪工是个已经消失了的行业,但只要存在着社会分工,行业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差异,也仍然会存在着苦、累、脏的工作,这些工作同样要有人去从事。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也仍然没有过时。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寻找时传祥》达标练习
(B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偌大      污蔑     糠菜     黯然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诚挚
黯然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后来,便赶上了那个动荡的年月。
  ②背了大半辈子粪的时传祥因与被污蔑为“工贼”的共和国主席握过手,便也成了“工贼”。
  ③挨打、挨骂、吃不饱又成了时传祥的生活。1971年,他带着一身病痛被遣送回解放前他揣着七块糠饼子、步行十三天来京的山东农村老家。
  ④淳朴的乡亲不认为他是什么“工贼”。几十年后,老家的农民大爷还记忆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五六十年代,哪天早晨起来看到村里大道被扫得干干净净,乡亲们就知道,准是传祥回家了。”
  ⑤可是,这次回家时传祥却扫不动了。
  ⑥1972年l0月26日,一直半昏迷的时传祥竟变得很激动。他让老伴把院门、屋门都插上,又让做几样“好菜”,翻箱倒柜找出半瓶薯干酒。他要敬十三年前这一天握过他的手的刘主席一杯:“就冲他能看得起俺这个掏大粪的,俺就到死也不信他是个坏人!”
  ⑦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
  ⑧1973年春节,时传祥听到刘主席已逝世,便精神失常了。两年后的5月19日,他也走了,时年60岁。
  ⑨采访时传祥老伴崔秀庭老人是在一天傍晚。老人住着挺宽敞的三居室,她指着去年春节时73岁的王光美来看她的合影,便说起了李瑞环、倪志福等时常来看她的事,然后就一定要记者在她家吃饭。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⑩记者默然。
  ⑾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1)第④段在表现人物上运用                             的方法,表现了时传祥                的品质。
(2)第⑾段作者说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大家为什么笑?他们笑说明他们对掏粪职业的态度如何?
(3)文章题目为“寻找时传祥”,你认为作者的真正用意是寻找什么?
(4)结合最后一段话,谈谈“寻找”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1、nuò   miè   kāng   àn   
2、诚恳真挚
   心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3(1)侧面描写    勤劳,一心为大家(2)因作者写一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掏粪工而笑。   说明他们鄙视普通的劳动,对这一职业没有正确认识。(3)寻找时传祥对人民正直、敬业、实在的态度和精神。(4)提示:当前人们受名利至上思想影响,许多人失去了正直、敬业、本分等优秀品质,作者在这里想让时传祥的精神能在社会上影响更多的人。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寻找时传祥》达标练习
(C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偌大(   )   老茧(   )   诚挚(   )   黯然(   )
  薯干(   )   聊天(   )
  2、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今天,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
  (2)问起时传祥,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几位大学生也双眼漠然。
  (3)很快,一张国家主席与掏粪工诚挚握手交谈的照片传遍了大江南北。
  (4)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3、文学(文体)常识
  《寻找时传祥》是一篇_______。 三十六年前,一个北京掏粪工人        与共和国的主席        握了一次手。作者写作本文是希望人们像时传祥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
  ①后来,便赶上了那个动荡的年月。
  ②背了大半辈子粪的时传祥因与被污蔑为“工贼”的共和国主席握过手,便也成了“工贼”。
  ③挨打、挨骂、吃不饱又成了时传祥的生活。1971年,他带着一身病痛被遣送回解放前他揣着七块糠饼子、步行十三天来京的山东农村老家。
  ④淳朴的乡亲不认为他是什么“工贼”。几十年后,老家的农民大爷还记忆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五六十年代,哪天早晨起来看到村里大道被扫得干干净净,乡亲们就知道,准是传祥回家了。”
  ⑤可是,这次回家时传祥却扫不动了。
  ⑥1972年l0月26日,一直半昏迷的时传祥竟变得很激动。他让老伴把院门、屋门都插上,又让做几样“好菜”,翻箱倒柜找出半瓶薯干酒。他要敬十三年前这一天握过他的手的刘主席一杯:“就冲他能看得起俺这个掏大粪的,俺就到死也不信他是个坏人!”
  ⑦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
  ⑧1973年春节,时传祥听到刘主席已逝世,便精神失常了。两年后的5月19日,他也走了,时年60岁。
  ⑨采访时传祥老伴崔秀庭老人是在一天傍晚。老人住着挺宽敞的三居室,她指着去年春节时73岁的王光美来看她的合影,便说起了李瑞环、倪志福等时常来看她的事,然后就一定要记者在她家吃饭。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⑩记者默然。
  ⑾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1)整体感知文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
  (2)第④段写了什么?表现了时传祥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3)联系今天城市环卫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请你写两句赞美他们的话。
参考答案
  1、
  偌大(ruò)    老茧(jiǎn)  诚挚(zhì)  黯然(àn)
  薯干(shǔ)   聊天(liáo)
2、
(1)探求;寻找。
  (2)从眼睛中透露出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3)诚恳真挚。
  (4)形容情绪低落的样子
  3、通讯  时传祥 刘少奇 正直  敬业  实在
  4(1)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士”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2)写了五六十年代时传祥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表现了时传祥正直、敬业、实在的精神品质。
  (3)略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阿炳在1950》达标检测
A卷
1、 给加点字注音:
聆(     )听     摇尾乞(    )怜     哄(    )堂大笑     煞(    )费苦心      
一献三酬(    )  深山幽(    )谷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介绍了著名乐曲《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坎坷的人生以及作品被保存下来的经过。
B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故事情节都是作者虚构的。
C本文多角度叙事,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表达方式。
3、解词:
截然不同:
高山仰止:
千古绝唱: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阿炳在1950》达标检测
B卷

阅读课文“阿炳与其他的乐师不同……………可惜当年录音时由于录音钢丝不够,我们已无缘听到了。”
1、 简要概括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
2、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对比写出阿炳的演奏技艺和品格的?
3、 阿炳音乐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来衬托其技艺绝妙的?
4、 联系选文最后一段,试简要概括文中阿炳的性格特点?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阿炳在1950》达标检测
C卷
1、 填空:
本文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记忆》中的一个专题“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作者根据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            与              结合起来叙事写人,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了阿炳的命运。
2、选择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勒(lè)令     聆(líng)听        糯(rú)米
B琵琶(pípá)   婉(wǎn)转        殿(diàn)堂
C惟妙惟肖(xiāo)      魅(mèi)力          歼(jiān)灭
2、 阿炳只是一位民间艺人,他能够创作出享誉世界的经典名曲,你认为他的成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
A卷
1、 略2、B3、略
B卷
1、 阿炳解放前在无锡街头卖艺求生的生活。
2、 ①与其他乐师比②与叫化子比③与他们的表演比
3、 婉转优美。听众之多;听众掌声雷动,如痴如醉的感受。
4、 正直刚强,敢于以乐曲来反抗黑暗的社会,与人民同心声。
C卷:
1、解说词   人物同期声
2、 B
3、 提示:从阿炳的气质、品性以及骨气方面考虑。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滑铁卢之战》达标检测
A卷
1、 注音:
倏(     )然    濒(    )临    头晕目眩(      )    
殉(       )难            优柔寡(     )断
2、本文的体裁是一篇            ,是从         和        中生成出来的一种散文体裁。
3、阅读“决战”一节,回答。
① 作者认为决战双方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作者描述双方的形势是怎样的?
答案:
A卷:1、略2、历史特写    新闻    文学  3、①谁的增援部队先到,谁就胜利②势均力敌、筋疲力尽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滑铁卢之战》达标检测
B卷
1、 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① 它是一部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的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杰作。
② 热拉尔看到他如此                。(遇事不果断,拿不定主意)
2、课文由6个小标题组成,是按          顺序叙述的,作者抓住了               (用一个小标题填)
3、阅读“决战”一节,回答
① 第一段中说“双方的统帅似乎都听不见这嘈杂的人声。他们只是倾听着更为微弱的声音” “更为微弱的声音”指什么?
②“谁的增援部队先到,谁就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一句写出了什么?
答案B卷
1、①扣人心弦②优柔寡断2、时间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3、①计时器的滴答声②增援部队决定谁能赢得这场战争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滑铁卢之战》达标检测
C卷
1、 解词:
优柔寡断
灭顶之灾
2、 填空
滑铁卢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与          ,主帅分别是          、         。法国增援部队的将领是               。
3、 阅读“决战”一节,回答。
第3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拿破仑的?他犯了一个什么关键性的错误?
答案C卷
1、略2、略3、①心理描写  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来描写拿破仑期待、焦灼、忧虑的心理。误以为援军到了,而再次发动攻击②恰当  形象生动的展现出两位统帅急切盼望的心情。

文 章来源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shti/cuer/81255.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