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的美丽与忧伤 / 犹想宋人 / 第1页-[天涯]

 长大依然 2011-05-26
朝千年的美丽与忧伤
  犹想宋人
  
  
  人的一生想干、要干的事情难以计数。我们对此均感同身受!
  人的一生能干、干成的事情却屈指可数。我们对此均无可奈何!
  我们一起干点什么呢?如果我们有共同的意愿。
  比如现在,我们青灯一盏,史书三卷,香茗半壶,室内心灵空明,窗外繁星满天,就可以沿着历史的隧道回溯,去巡游曾经闪烁过光芒的时空。
  不必说宇宙洪荒,盘古开天;不必说夏商西周,三国两晋;不必说四书五经,七侠五义;不必说秦皇汉武,隋帝唐宗;不必说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不必说绿肥红瘦,姹紫嫣红。
  我们一起说说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我们共同谈谈三百多年寿命的两宋吧!我们再去回望那千年的美丽,我们再去咀嚼那千年的忧伤!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一起成为宋朝的旅行者了。
  我准备了简略而又精致的旅行线路图,别的就囊中空空了。我需要的是你的慧眼和睿智,还有就是足够的耐心和低开高走的激情。
  衷心地期望应者云集,从者如流!衷心地祝愿不虚此行,不枉此旅!
  队伍庞大!多么壮观!来的都是亲人,多数未曾谋面。来的不要走啊,没来的抓紧来!
  好嘞!欢迎大家参加宋朝之旅!开场白和欢迎辞就这么简短!
  在踏上旅途之前,我来告诉大家一千年前的世界与中国的大势与要况。因为那时候没有网络、手机,那时候没有黑色幽默、魔鬼辞典,那时候没有我、你和我们大家。那时候我们中国有的多数就是世界第一,我们是理所当然的排名老大!
  我并不十分了解一千年前的中国与世界,但我有一双精于探寻的手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搜索到了独孤求醉先生的《一千年前》,索性拿来与各位共享。
  当然不是全文,我们只需要我们需要的:
  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安静,只有中国的城市人流拥动、欢歌笑语。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中国的首都有一百五十万人。一千年前中国的人口超过二十万的有六个城市,十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四十六个。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福利设施,这是城市高级现代化的特征。
  13世纪,世界除中国以外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巴格达,城市规模在三十至五十万人之间。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威尼斯,只有十万人口。欧洲14世纪的伦敦也只有四万人,巴黎有六万人。而中国13世纪杭州、苏州、成都都是超过百万以上的大城市。13世纪欧洲最富裕地方的意大利人有幸来到泉州,不禁感慨中国城市是光明之城。13世纪西方最富裕地方的意大利人有幸见到杭州,不禁感慨中国城市是天上的城市,认为杭州是最优美最高贵的城市。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一百二十五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英国钢铁业年产才有七万六千吨。
  中国11世纪开始使用纸币,而欧洲17世纪后才开始使用纸币。公元1661年,瑞典才发行纸币,成为欧洲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一千多年前中国的货币比今天的美元、欧元要坚挺吃香,中国的钱币物超所值。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是最会做买卖的,宋朝人用泥土烧成瓷器就轻易换来大批金银珠宝。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人都很值钱,中国的工匠是世界各国急需的人才,是世界的宝贝。
  一千多年前西方最富裕地方的意大利威尼斯人见着中国的商船不仅感慨“中国的商船也是人们能够想象出的最大的船只,有的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这些船不仅拥有精确得近乎奇迹般的航线图,而且,它们还拥有几何学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还有那些熟练运用天然磁石的人,通过它,他们可以找到通往陆上世界尽头的路,对于他们的天赋,连上帝都会赞美。”一千多年前意大利人见着中国的面条后,于是他们发明了今天的意大利面条。一千多年前意大利人见着中国的冰激凌后,于是今天他们承袭了这种吃法,并认为自己发明了冰激凌。
  一千年前中国人会自豪地说:“我幸福,因为我是人,而不是动物;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是中国人,而不是蛮族人;我幸福,因为我生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洛阳。”
  一千年前的中国农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都是世界最发达的,一千年前的中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是世界第一。一千年前的中国经济、政治、科技、工艺、文化、娱乐、学术、数学等等都是世界第一,即使是军事也是数一数二。
  一千年后的西方人说:“一千年的中国经济总量最高时候占当时世界的百分之八十。”
  独孤求醉先生还说了一些听起来刺耳、琢磨起来有道理的话,我还是忍痛将那些文字删了。这没有什么理由!先生还在文末注明说:文中一千年前的中国仅列举当时的宋王朝,其实当时中国其他王朝的文明程度也相当高,但因为史料散失严重所以无法全面介绍。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个世界可不就是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来什么!
  我们的结论是: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一倍而是十几倍。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我们问题是: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如此之大,一千年后的中国人怎么能知道?
  这正是我们的宋朝之旅的目的所在!
  诸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么?
  肯定有!不然你就会转身而去。
  转身而去的不一定是最聪明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子篇·太祖
  之一:黄袍加身得天下
  
  
  太祖开国,北宋历九帝,南宋亦历九帝,时间上北、南两宋相继各历一百六十年左右,堪称“平分秋色”。
  三百二十多年的宋朝可以浓缩为一艘船的历史。
  开国之初时是一艘战船。战船之主是宋太祖赵匡胤。
  两宋之交时是一艘游船。游船的主人唱罢退场、乐完归阴。
  恭帝之时是一艘孤舟。七岁的皇帝独演“楼船载国”的悲剧。
  太祖当年万万不会作如是想,我们只能对他多些宽容与原谅。
  绿水因风皱面,青山为雪白头。天若有情,天将因宋而衰老;天若有恨,天将为宋而悲愤。天有情天不只爱赵氏天子,上天之子民是芸芸众生;天有恨天不只恨宋家寡人,青天让世间风雨交加、泥沙俱下。
  天子最可能有在天之灵,否则皇帝老儿们就空有上天之子的虚名。
  不管他们是否乐意,我们首先访问的是宋朝的皇帝们。如你所想,首当其冲的就是宋太祖。
  北宋之初的船主赵匡胤孔武有力、威震四方。
  这首先是因为他本人拥有足够的力量,并将这种上天所赋和后天锤炼的力量集中用在了战场上,这样才能有希望获得天大的收成。
  赵匡胤在22岁时投后汉枢密史郭威帐下从军,在高平之战中奋勇杀敌,大败北汉军,其军事才能受到后周世宗的赏识,升为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后统辖作为皇帝亲卫军的禁军,成为世宗的亲信将领。接着随世宗征南唐,数战皆胜,屡立战功。时年30岁的赵匡胤只经过八年的时间,就由初入行伍时的无名小卒成长为高级将领,头戴武官最高的节度使衔,掌握了队伍精壮、战斗力强的禁军的实权。在再征淮南的战役中,战功卓著,逼和南唐,又随世宗伐辽。
  出身可能决定不了经历和收获。赵匡胤得天独厚的平台使得他能够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他效劳的朝廷的关键人物。他可以决定和影响包括皇帝在内的很多人的生命和命运,而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和运作更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这比刘邦强了百倍。刘邦起事时人微言轻,实力薄弱,要不是几个老乡认定了他,民主选举多少次都轮不到他人五人六、堂而皇之地坐成庄家。要不是吕老爷子有先见之明,将女儿作赌注押在他身上,他打一辈子光棍也未可知。要不是项羽有勇无谋,大男人多有小妇人之仁,一万零一个刘邦也早已被他粉碎一万零一次了。
  这比朱元璋好了千倍。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出身布衣,穷困潦倒,生活窘迫,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他的几位亲人是饿死的,他出家当和尚是为了混口饭吃,在僧多粥少的寺庙里他是干得最多、吃得最少的,是那饥肠漉漉熬日月的惨兮兮的小沙弥。还是为了填饱肚子,他加入了草头王的造反队伍,从大头兵干起,历尽艰难险阻。本意是当个土匪作为生计,没成想走上了争霸皇位的难归之路。这不就是歪打正着么!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赵匡胤虽然在军中飞黄腾达,他还没有资格和能力让他的亲兄弟成为左膀右臂,他的父亲也没有在军中给他留下可以坐享其成的根基。但赵匡胤没有错过在当时可以发展“义社兄弟”组织的大好机会,并且他的这个圈子在军中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这就是所谓的“十兄弟”,除他本人外,还有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斌和王政忠。这是真正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兄弟,等到这些人以自己的行为决定历史的走向时,历史就很自然地将他们尊称为“勋臣”了。
  当其时也,主少国疑,命悬一线;后周君臣,提心吊胆。东北面是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强大的草原汗国契丹,时常兴兵南下骚扰,是混乱不堪的中原的巨大威胁。北汉是后汉的残余势力,从属于契丹,也屡屡出兵攻周。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位七年。期间继承并发展了后周太祖郭威推行的政策,致力于经济和政治改革,使北方的政治局面趋于稳定,为再一次的民族大统一创造了条件。实力雄厚的周世宗向南扩张控制了富饶的淮南地区,挥师伐辽收复了大片失地。在幽云十六州有望重回怀抱之时,他突然病重并死于大业未竟之际,年仅三十九岁。
  承接周世宗的是他的七岁的四子柴宗训,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被尊为周恭帝。在如此震荡的潮流中,周恭帝被抛在了一叶扁舟之中,如何经风过雨、过礁击流,没有几个人心中有底。
  当利益无限大而风险无限小时,没有人会省却吹灰之力。皇帝的宝座四围皆空,信手得之如探囊取物。有能力得者心向往之却虚与推脱,无能力者心生异念而推波助澜。
  野心成长为阴谋,历史就会因之而变;器重积累成专权,座次就会随之而改。先后受到后周太祖和世宗赏识并委以重权的赵匡胤在令人艳羡的位置上仅仅向前迈了一小步。
  实施这个惊天动地的阴谋,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圈套就改天换地、顺理成章了。
  箭在弦上,引而不发,就是懦夫;铤而走险,盲人瞎马,就是蛮人。
  有时候干大事也只需要小把戏,这就需要看是否具备人们常常不能忘记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当皇帝就是天大的事,放在谁面前都将会是杀人如麻,血流成河。
  赵匡胤就是以小把戏干成大事业的千古一人。
  我们一起试着去条分缕析:
  时间上的巧妙选择:公元960年春节。在这样一个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后周君臣同样有充足的理由快乐一番。周恭帝还是盼过年的小孩子,心急如焚的皇后也可以将烦恼暂时忘却,难耐煎熬的文臣武将自然可以放松几天,赵匡胤自己也是神清气定地融入到节日的气氛中。无论边关如何紧张,权且以为天下太平,等到节日之后去面对也是常理。
  事件上的瞒天过海:祥和的节日里,突然从镇州和定州传来惊人的消息,奏报说契丹兴兵南下并与北汉之兵联合入侵。幼小的皇帝自是惊惧无比,年轻的皇后更是束手无策,在不辨军情警报是真是假的情况下,惊惶失措的柴宗训派赵匡胤率领禁军出征抵抗。率军出征者非赵匡胤莫属,因为这时他已执掌军政六年时间,手中握有重权,屡建奇功异绩,有众人所望,得士卒之心,有着时下五星级的人气指数。
  宋史是赵家天子的家史,历代赵氏皇帝都煞费苦心地为家天下涂脂抹粉。这次警报和所谓的契丹用兵在史书均无记载,从当时及过后的情况分析,契丹刚刚战败,断无可能在战败后的一个多月再次兴兵,也绝无可能在天寒地冻、草枯马瘦之时用兵南侵。率军离京北上的赵匡胤并没有遇到交战对手,他心目中只是有一个假想敌而已。
  地点上的游刃有余:赵匡胤率精锐之军离开京师,既可以摆脱朝廷的控制,又可以集结兵力号令诸军。这样,进可以挥师入京,以武力夺取皇位;退能够以逸待劳,用软功逼其禅位。就在这里号令天下,等待皇帝的玉玺撞进怀里来。
  条件上的万事俱备:最让人感到此中游戏与滑稽的是,这些好似忽然计上心来的人竟然准备了一件必不可少的黄袍。为新天子的金玉之身遮挡子虚乌有的风霜雪寒的御衣已经准备好了,别的事情更是不在话下。大年初二,赵匡胤的副手殿前副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率前军出发,当时京师传言说“策点检为天子”。等到初三赵匡胤率大军出发时,军中擅长占星术的苗训诡称看到太阳下面另有一个太阳,改朝换代已成天命。各色人等提前给相关人员打了适当的预防针,期望到头来不要因为改天换地而大惊失色。这正是无以复加的万事俱备,只欠心平气和、志满意得地轻轻地说一句:“从现在开始天下归于赵家门下!”这才是干大事的人,想得多么周到与细致啊!
  操作上的水到渠成:部队开到京师东北的陈桥驿,在赵匡胤的指使下,他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在军中鼓动说:“现在皇帝幼弱,不能亲理政事。我辈出生入死,有谁知道?不如先立检点为天子,然后再北征。”又派人回京告诉他的心腹兄弟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等人,作为回师夺权的内应。是夜军中将士无人入睡,赵匡胤假装大醉不醒。初四凌晨,赵匡义、赵普与诸将一起携带兵器闯进赵匡胤的军帐内,齐声高呼:“诸将无主,我们愿立太尉为天子!”在半推半就之间就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等到众人参拜、山呼万岁之后,赵匡胤开始提条件:“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众人皆说惟命是从。你看这事办得!我是为了你们才当皇帝的,让我当了皇帝你们就得听我的话!言外之意是你们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就不按你们的意愿和想法去当这个皇帝!
  毕竟赵匡胤非同常人,他以众人捧起的皇帝身份下的第一道所谓的圣旨是不许手下诸将惊犯宫阙、侵凌朝贵。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率军回京,闻此兵变的后周大臣在仓促之间图谋抵抗。石守信打开了宫门,宰相范质、王溥被挟。泪流满面的赵匡胤对他们说:“我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到了这种地步,真是有负于天地。事已至此,可又怎么办呢?”在范质等人无言以对之时,手执佩剑的军校罗彦槐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须有个天子!”范质、王溥等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赶紧躬身下拜。朝中大臣见大事已定,急忙拱手祝贺。
  中国自有始皇帝嬴政以来,皇帝成了至上无上的职位,这就诱惑得无以计数的人铤而走险地做着皇帝梦。直到民国时期窃国大盗袁世凯意欲复辟称帝之时,孙中山先生曾无可奈何地说:“四万万人都想当皇帝。中国向来没有为平等自由起过战争,几千年来历史上的战争都是大家要争皇位。”
  没有多少人不了解皇帝的职位及其职权,有两点应该是共识:一是皇帝权法无边。只要有此想法并为之付出,就可以一步登天,惟我独尊,尽享人生极欲,尽如人世梦想。二是换手率和成功率高。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两千年间,大约经历了二十六次改朝换代,每个朝代平均统治不足百年,期间鱼龙混杂,各色人等把得天命当皇帝看作走台唱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你若耍赖我动武,每位皇帝平均在位不足十年。“皇帝轮流做,今朝到我家。”即使是手无寸权、脑无尺慧、眼无丈望的人也可以说说这句话过一下瘾,等到有些人说了就当事做或者不说暗地里去做的时候,那就是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另外一点就不是多数人所能了解和认可的,那就是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具危险性的职业和岗位。谁也无法准确统计因想当皇帝而梦想成空屈死了多少人,因谋皇帝位而驱使毫不相干的人送了多少命,因在皇帝位上被人妒嫉愤恨而丢了多少命,也没有人能说得清到底有多少姓氏人家将自己家族的血用来浸润那让人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传国玉玺。
  当皇帝的快乐是虚华的怪胎,当皇帝押上的是身家性命。一个王朝的前奏是腥风血雨的紫红,也是前一个王朝血雨腥风的黑红,开始的辉煌与结束的凄惨都是腥风血雨与血雨腥风的凝结。鱼死网不破,网破鱼不死;成功不成仁,成仁不成功。这些前仆后继的人一再悲叹:“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这就像打擂,颇有些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意味。心狠手辣的秦二世胡亥为夺帝位杀死了哥哥扶苏,让皇位之争初次沾染了血腥之味;李世民亲自炮制了玄武门之变,清除了妨碍他君临天下的亲兄弟;五代十一国时期国兴国亡如走马换灯,旧皇多数不能善终,新皇大多丧权丢命。
  这些都应了这么一个怪圈:自己一门心思、孤注一掷地想当皇帝,就是自己把自己架到火鏊子上烤;一帮人赤胆忠心、出生入死地扶助这个人当皇帝,就是这帮人将这个人架在火鏊子上烤。有烤糊的,有烤病的,更有烤死的,鲜有因烤得舒服而志满意得的。
  如此看来,赵匡胤是最聪明的。他得天下如探囊取物,兵不血刃,箭无一发,行禅代礼,既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又实现了自己的最高梦想。
  军人治国,岂能不悬?!
  赵匡胤眼中看的、脑中有的、心里想的,肯定纷繁杂乱,忧心忡忡。假装酒醉可以轻松蒙混过关,装作熟睡难免彻夜辗转反侧。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是皇帝,你不烧火没有人替你烧。
  你猜赵匡胤烧了几把火,烧出来什么样的局面?
  你应该有兴趣继续了解。
  稍事休息,我们还将继续踏上宋朝之旅,去看看赵匡胤如何烧火吧!
  
  
  
  之三:中原山水归一统
  
  
  政治家的前身是阴谋家,否则就无法担当得起政治家的美名。当阴谋变成阳谋,当暗夺变成明抢,当一切可以大白于天下时,这肯定离掌控天下已为时不远。
  赵匡胤也不例外。他烧的第一把火没有耗费多少柴薪,点火之后无非是浇上了几杯美酒,就炉火熊熊,大功告成了。等到灰飞烟灭之时,锻造出来的就是纯金度极高的军权集于皇帝一人的军权中央。
  头三脚难踢,第一把火难旺。集权治军上已高枕无忧,其它的问题就更易于迎刃而解。
  疆土很显局促,周边需要扩张。横扫乌合之众,致力扩疆拓土更是他的强项。先前是给人家打工,现在自己做了老板,更要精心并用力。
  这就要烧第二把火,将军队投入熔炉,让国土无限膨胀。派将扫平荆、湘、后蜀、南汉、南唐,一路势如破竹,尽入囊中。亲率军队出征北汉,力争消除心头之患。
  地盘大了,人口多了,条件好了,头绪多了,治国安邦需要人才,经世济民需要财富。因此,政务成了不可忽视的大事。赵匡胤又将手中最后的柴火集中起来,烘烤朝廷与地方的政务。
  这是第三把火。这把火烧起来也很顺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主要得益于他的远见卓识与未雨绸缪。心计颇深的赵匡胤厚待前朝帝王,留用前朝旧臣,以安民心,以稳政局。万事不用推倒重来,新事可以缘例旧制。发一道诏书,或者口头表扬几句,再不行赏点田宅美女作小恩小惠,主动去握对手的手,去暖敌对者的心。跟着谁都是混饭吃,没有多少人特别较真,况且更能性命无忧,衣食丰足。地方节度使权大无边,时常失控,就来个斩草除根,判其死刑。从中央派人到地方任行政长官,财权上收。自八世纪中叶以来一直炙手可热的节度使官制从此退出政权的舞台,曾经的辉煌化作飘浮的尘埃。
  将相难和,文武相争,历来是皇帝最头痛的事情。文皇帝难以驾驭手握重兵的武将,武皇帝不易安抚心比天高的文人。太祖与宰相赵普同过朱雀门,赵普应天子之问解释了“朱雀之门”中“之”字的用法。太祖笑答:“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之后不久就有了明显的改变,因为他知道在天下承平的岁月中,统治集团中的文人儒士的作用不可或缺。他经常深有感慨地说:“宰相要保读书人。”同时,要求手下的武将读书研经,掌握为政之道。
  然而,太祖崇文尚文却不废武弃武,职业军人的英武之气在关键时候峥嵘尽露,气吞万里如虎。南唐主派闻名于世的江南名臣说客徐铉请求太祖缓兵。使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太祖只是静听,到最后才说:“你说我与煜形同父子,那么父子不同堂,各为一家,那可以吗?”徐铉张口结舌。再使时,徐铉声高言厉,太祖按剑而起,直说:“江南君臣与民并无罪过。但天下一家,作为天子,我的卧榻旁边难道能够容忍他人鼾睡吗?”一榻之处都是别家地盘一直是太祖的心腹之患,寝食不安,处心积虑。
  内外相制,上下相维,最终集权于中央,集权于君主一人。赵匡胤迅速完成了从强硬的职业军人到铁腕政治家的转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政治家之一。
  我们这样知晓宋太祖赵匡胤,肯定也会挂一漏万、以偏概全。我们不问的,他不说;我们不问时,他颔首微笑,默而不语。
  我们还应知道,太祖是厚道的。他没有杀前朝的皇帝,尽管后周世宗已经无可奈何地引颈向刀,尽管有皇之争以来一直奉行的斩草除根、斩尽杀绝,尽管他的皇子皇孙最终难逃国破身亡的境遇;他没有杀有功的拜把兄弟,这些异性兄弟在有宋一代都有着王位相袭、俸禄从厚、反罪从轻的待遇;他没有杀害自己的亲兄弟,这更容易理解,没有珍贵的手足情就不可能善待前朝皇帝、旧臣和相依为命的异姓兄弟。
  我们还该知道,太祖是孝顺的。孝顺的太祖十分听母亲的话,没有做丝毫的违背。太宗是太祖的弟弟,这种传位法,肯定不是太祖的本意,而是出于杜太后的考虑和安排。杜太后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女人,经常参决国家大事。太祖本性孝顺,非常敬重太后。太后临死之前,把太祖和宰相赵普召进宫中,安排后事。太后对哭哭啼啼的太祖说,你能够得天下,只是由于周世宗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小孩子闹得人心不归附。假设周氏立一个年长的皇帝,天下岂能到你手中?你和弟弟光义,都是我生的,你百岁之后,应当传位给弟弟。四海之内,百姓至众,能立年长的君主,才是社稷的福气。杜太后又对赵普说,你也要记住我的话,千万不能违背。又让赵普将自己的遗嘱写成文字。赵普将遗嘱收藏在国家存放机密文书的地方,由谨慎可靠的宫人掌管。谨遵母命的太祖没有在母亲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按照母亲的嘱咐传给了胞弟赵光义,并且没有对皇位的后续传继说过只言片语。他只管住了自己,他知道不可能管住别人和自己死后的事情。
  我们还要知道,太祖是短寿的。在力将消灭北汉,踌躇满志地部署统一战略之时,太祖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身亡,时年仅50岁。这个“斧声烛影”的千古疑案成为历史的一大谜团,知情人都已经化为尘土。千年已过,时光荏苒,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一切的疑问和疑问的一切。即使神灵大发慈悲,揭露真相,揭开谜底,因早已物是人非,也失去了其实质意义。
  无法想象太祖再多活十年或更长时间的话,历史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我们为太祖抱屈,也为历史忧愤。可我们无能为力,回天乏术。就如现在,太祖就端坐在我们面前,有着疆场上的威武和政事上的温和,依然英姿飒爽,依旧神清气定,虽然心中藏有无限的冤屈和积淀了千年的怅望,他却没有说出一句表白自己的话。
  我们对他只能心存敬仰。
  即便是太祖赵匡胤亲把船舵,这艘从中原地区初航的战船也无法在漠漠西北和茫茫草原靠岸,这隐患一直笼罩着两宋全朝。
  由此可见,上天是公平的,从不垂青一个强大的民邦,也不薄待一个弱小的民族。斗争是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热闹、高潮和低回,最终都无一例外地归于沉寂。
  
  随着存留时间最长的建国三十三年的后汉的消亡,持续了七十三年的五代十一国时代终于结束。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到公元979年北宋完成统一大业,历时二百二十五年。这个噩梦实在是太漫长了,漫长得十几代人没有等到宋朝的丽日蓝天。
  
  宋朝应运而生,世界同此凉热。公元十世纪初年,高句丽王国建立。八十年代,法兰西公爵卡佩特继西法兰克国王位,改国号为法兰西王国。
  
  
  
  
本文由贴库网(www.)自动同步脱水整理,访问地址:http://www./124164/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