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有工作成就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且行且录 2011-05-27

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有工作成就感

作者:本报评论员

  去年年底,一则消息曾令人感动:校后勤集团决定从2010年开始,每两年为千余名外聘员工提供一次免费体检,增强一线员工的自我保健意识,重视疾病预防,保证身体健康。此举令这些职工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集团和南航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无独有偶,近日又了解到一个信息,学校保卫处针对校卫队队员开展学校历史、文化、建设发展情况的讲座,组织时事政治和业务培训,鼓励队员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文化水平和素养,自建队以来已有20余名队员取得大专学历。感动之余,也为两部门的做法击掌叫好。自20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后勤、保卫等外聘员工较多的部门用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员工由原来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变成了“劳务派遣”人员,从法律上来讲,他们只能算是劳务派遣公司聘用的员工,是由公司派遣到南航的。但事实上,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离不开他们,他们也实实在在地在为学校工作着。如何在新的用工制度下,增强这些员工对南航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便成为困扰校内有关部门的大问题。面对实际情况,后勤、保卫部门从员工的生活、学习和职业发展入手,注重人文关怀,让他们把平凡的工作与学校的建设发展联系起来,使每一位员工工作得有尊严、有意义,找到了成就感。
  一个人首先要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谋一份职位,多赚些钱,养家糊口过日子,这是正常的。但是,除了物质和金钱外,人们更需要尊重,需要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体现个人的价值,得到精神和心灵上的满足。这样,再琐碎的工作也会有价值,再淡泊的人生也会变得美妙、精彩。“编外”人员尚且如此,“编内”人员又何尝不是?但现实中,我们有些编内人员年复一年地上课,日复一日地从事枯燥的管理工作,好像慢慢地就没有了工作激情,找不到工作成就感,出现了职业倦怠,被动做事,敷衍了事。
  增强教职员工的工作成就感,无外乎三招:一是提高待遇,不断给予物质奖励。事实证明,单纯的物质刺激与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事业的兴旺并不能画等号。二是提升员工的职务、职级,但客观上受制于职务、职级数量与结构限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三,从建立科学公正的激励机制上入手,从提高文化认同上入手,让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岗位奉献中寻求成就感,有意义地工作、学习、生活。这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不竭动力,也是保持事业长久不衰的源泉。
  增强员工的成就感,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尊严、思想、生活、劳动等开展工作。
  首先,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人格、尊重人的劳动。每一位教职员工都与学校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都有得到平等对待与人格尊重的需要,每一个人的劳动都需要得到应有的承认。日常生活中尊重人主要体现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上,领导与员工谈谈话、聊聊天,其实体现的是对教职员工理解与尊重。
  其次,要把教职员工的工作与学校工作和事业发展联系起来,大道理要讲透、小道理要讲实。只有把教职员工自身的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联系起来,找准结合点、着力点,教职员工才能感觉“工作更有意义”,才能找到工作的动力与责任。
  第三,除了物质肯定外,更要建立精神肯定与激励机制。对员工不能总是板起面孔,要不吝表扬。他们每做好一件事、取得一点成绩都应给予肯定。当然,学校工作也要使精神激励办法体系化、制度化,通过长效机制形成风清气正、鼓励先进的良好风气,真正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各部门、各学院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增强教职员工的工作成就感,让每一个人都在学校的发展进步中体会工作的意义、进一步升华人生的价值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