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 中国木薯淀粉酒精网

 LM0318 2011-05-27

甘薯覆膜栽培具有增温、保墒、防旱、防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甘薯早发快长,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的作用。招远市连片种植的6.67hm2甘薯,通过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平均鲜薯产量77.32t/hm2的大面积高产纪录,比常规栽培每公顷增产29.43t,增幅61.5%,增加产值7651.5元,增加纯收入5755.5元,经济效益显著。

1 甘薯覆膜栽培的增产因素分析

1.1 提高地温,增加积温

据多年试验观测,春甘薯覆膜栽后一个月内,10cm土层地温比不覆膜提高3~3.3℃,生长中期(8月中旬前)提高1.27℃,后期提高1.71℃。全生育期积温增加385.4℃。

1.2 保墒防涝

覆膜栽培既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稳定土壤水分,保水保墒,雨季能起到防涝的作用。据测定,10cm土壤覆膜含水量,5月中下旬14.5%,不覆膜11.2%;8月份14.8%,不覆膜18.7%。

1.3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覆膜后土面不直接受雨水冲击,可使耕作层保持松软,土壤容重减少。据甘薯生长前、中、后期调查,覆膜栽培0~20cm土壤容重减少0.06~0.23g/cm3,总孔隙度增加0.2%~3.1%。

1.4 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覆膜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可溶性养分。据栽后40d测定,土壤有机质增加0.053%,碱解氮增加2.5mg/kg,速效磷增加3.9mg/kg,速效钾增加4.0mg/kg。

由于覆膜优化了甘薯生态环境,因而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栽插早,覆膜比对照可提前10d左右栽插,还苗快,分枝结瓜早,封垄提前;2促进根系发育,根长叶多,栽后12d调查,覆膜甘薯根长增加55%,根重增加64%,蔓叶重增加1.9倍。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深耕

冬前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土层厚度80cm以上,排灌良好的壤土,深耕25~30cm并及时耙耢。

2.2 选用脱毒壮苗

选用烟薯16、27号、鲁薯6、7、8号等脱毒高产壮苗进行栽插。

2.3 增施钾肥,分层施肥

甘薯是收获块根作物,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以钾素最多,其次是氮。据测定,每生产1000kg鲜薯需吸收纯n4.9kg,p2o51.34kg,k2o11.5kg,其比例为1∶0.3∶2.3。高产栽培一般每公顷需施有机肥75t以上,纯n225kg,p2o5112.5kg,k2o375kg。其中60%~70%的有机肥结合翻耕深施入土壤,余下的30%~40%有机肥和氮、磷、钾肥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垄内。甘薯栽插后,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30~45kg穴施入甘薯株旁,注意不让化肥接触薯苗以防烧苗。

2.4 足墒起垄

甘薯薯块的形成与土壤前期墒情关系密切。栽插时如果墒情不足,就会使块根变成营养根、梗根或使膨大部位下移,从而影响产量。因此高产栽培必须足墒起垄,墒情不足要开沟造墒。起垄要求垄距70cm,垄高20cm,株距20cm,每公顷栽7万株左右。

2.5 适期早栽,及时覆膜

在确保不受冷害的前提下,栽期越早越好,我市4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3~15℃时就可进行覆膜栽培,比露地提前7d左右。

栽插时要做到深插斜栽,入土11~13cm,将薯苗3~5节斜埋垄内,外露2节和3~4片叶,栽后浇足水分。每公顷用乙草胺1.5kg或72%都尔乳剂2.25kg兑水900~1000kg喷施,要喷匀、喷透,尽量不要喷在薯苗上,然后覆膜,随覆膜破口把薯苗掏出膜外,薯苗周围再压一把土,防止风刮破地膜和散墒。

2.6 田间管理

防旱排涝。甘薯生长期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60%~70%,遇旱可小水顺沟轻浇,也可喷灌。遇涝要及时排水。

追肥。对叶黄脱肥地块可每公顷喷施1%尿素溶液750~900kg2~3次,7~10d一次。生长正常的地块,在中、后期每公顷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900~1000k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