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景堂兴建记

 清心淡泊 2011-05-28

             城景堂兴建记

     遍览全球,纵横古今,其世界民族文明史,煌煌然历五千年而不绝者,唯我中华文明。究其因,在于泱泱中华,自古至今,极重传承,或口传笔授以布道,或刻碑著说以立言,或修祠建庙以系亲,致我文明,势若长江,前浪后浪,滔滔不绝。其间修祠建庙,功不可灭焉。

     古之祠堂,乃同宗奉祀祖先、行使族权、弟子蒙训、婚丧聚会之所。有传祖训、严族规、启幼智、系宗亲之功,为族中神圣之地。

     吾支廖氏,源于姬姓,伯廖受姓,经秦汉、至隋唐,纪载不详,爽公后,方有详记。爽公,五代衡州太守,福建衡山鼻祖。生十子,四子匡晏,登进士,为顺昌令,乃福建衡山世系一派脉祖。历五世,至理安公,为吉安太守,是江西吴西泰和一派脉祖。历六世,至淇惠公,平金人之乱,镇守长沙,是楚南沩宁一派脉祖。衡山世系四派祖刚公,北宋御史中丞、工部尚书、徽猷阁学士,生四子,皆秉旄节,时号万石,累世以华发奉养,堂号世采。

     楚南沩宁廖氏四派祖讳城景,由长沙徙居宁乡(今南口坪乡横田村),承将门家学,好武事,创神庙,祀关帝,开疆拓土,家声兴隆,派生五万(万户、万重、万仪、万熙、万凝),皆有建树。殁葬乌牛山子山午向,墓右建祠,名“五云庐”,为五万后裔祀拜之所。后派下各脉,凡族人聚居之地,皆先后建有本支分祠。总祠分祠,脉络分明,纲举而目张。各地同宗,得以相亲,祖宗礼教,得以遵循。惜乎文革,大破四旧,大小宗祠,相继湮毁。遂至族内无处办公、无人举事,有祖而不知其名,有脉而不知其源,同源血亲,暂失联系,同宗合力,不复存焉。

     所幸大乱后必有大治,今国运昌隆、百废皆兴。族中有识者,痛吾堂堂大族,举族无祠,甘沐风雨,敢当大任,于庚寅(公元2010年)初决议,合五万后裔,新构城景堂,以统全族。于是,出钱出力,八方奔走,筹钱募物、寻宗访亲。各地同宗,纷纷响应。

     惜“五云庐”旧址,地处偏僻,交通不达,舟车难至,且廖氏后裔,几已外迁,祖籍之地,不复为廖姓居矣,复其旧庐,巳不合时宜。乃另选吉址,奠基宏建。此处廖姓子孙环聚,为建祖祠,捐山献地二十余亩。依山而构,山厚地广,可纳后裔子孙繁盛之象。祠堂结构,多沿旧制,修筑手法,鉴用新规,建筑施工,历时载余,耗资甚巨,凡百六十余万,建筑占地,约近两亩,上下两层,高达五丈。  时至辛卯        月,方告峻工。竣工之日,开祠祭祖,宗亲云集,举族欢腾,一派祥瑞。

     诚冀吾族宗亲,精诚团结,承祖遗德,遵纪守法,报效国家。建大功、创大业、成大德者,将迎入祠堂,或铭或传,永为族人楷模。

     是为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