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一新生应培养的八大成功习惯2(转)

 liubaoliang 2011-05-28

第五个习惯:预习的习惯。

初中你们以记忆为主,老师全程陪同。可高中自主时间会越来越多,强调理解。预习就是理解的过程,复习重在记忆。

老师是按全班中等水平的人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节奏,而每个人的悟性是不同的,领悟力不同。而老师无法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把握教学节奏。这导致了很多同学跟不上节奏听不懂,当然还有些学生觉得讲得太慢,没意思,注意力分散,影响了上课的听课效率。怎么办呢?

要学会预习。

杭二中有位高考状元,打开她的语文书一看就明白了,她的书上到处是注解,问号。她说她每晚都要把第二天要上的功课预习一遍。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第二天可以重点听,而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向老师提问。预习后再把课后题目做一遍,会做的就好,不会做的,第二天重点听,还不懂,下课第一时间找到老师问,直到搞懂为止。那我说:那些已经懂的知识,老师在讲,你不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吗?不会啊。如果我已经懂了,那么我就重复记忆,巩固一下知识,下课后就可以少花复习的时间了。其实她读书很轻松,请问为什么?因为她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预习解决了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了主动学习。由灌输教学变为互动式的学习。

当了预习了之后,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可以很快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就会对你刮目相看,越来越欣赏你,认同你,你自然会觉得越来越自信,成绩提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所以从高一开始,我们必须养成预习的习惯。

 

第六个习惯:整理错题的习惯。

其实读书变得太累,任务太繁重,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把时间花在了重复劳动了。我们老是去做一些做会的题目,老看一些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结果会觉得越来越烦,可成绩还是提不上去。

怎么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查漏补缺。把注意力重点放在攻克那些不懂的,经常会做错的题目上。重新掌握知识点,好好去理解,要学会举一反三。周期性地去做一次,直到做正确为止。

每次考试考完了,很多人会叹气:天哪,成绩下降了,为什么我的付出总没有回报?记住:成绩下降了,这只是一种现象,并不是事实。那么什么是事实呢?事实就是一张卷子总分一百五十分,你得到了八十分,有八十分的题你已经会了。你得关注那失去的七十分。把那些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去。并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好好地重新学习一次。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再做一次,做正确了就把这题去掉,否则你会发现错题越来越多,多得让你害怕,让你晕倒。如果还是做错,那么继续保留,直到做正确才去掉。很多同学,虽然整理了错题,可只是去看错题,没用的。必然去重新做,看跟做的效果是不同的,看看会并不代表你真的做的对。何况错题就是你的薄弱环节,必须强攻,才能战胜它。

我采访了二十六个高考状元,发现他们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有一个方法是大家所共有的,那就是整理错题,这是提高分数最好的良方,请大家好好服用。

 

第七个习惯:学会美好的想象的习惯。

所有美好的生活来自于对生活美好的想象。

有人认为生活实在太单调,太无聊了。每天起床,读书,中午放学,吃饭,下午又上课,放学,吃晚饭,晚自修,然后熄灯睡觉。第二天,第三天,永远如此,活着实在太没劲了。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有些人觉得有意思,活着有乐趣,人生有价值,有意义,而很多人却觉得没意思,没乐趣,人生没什么价值意义呢?

同样的生活,却有不同的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小时候,你们有没有去爆米花过?你来到一个老大爷身边,把一袋米交给他。请问这米能直接吃吗?不能,太硬,没味道。老大爷把米倒那个机器里,加火,然后不停地摇,最后你听到一声巨响,爆米花出来了。请问香不香,能不能吃。当然香了,可以吃了。

学习,生活就象那米一样,是不能吃的,没有味道的。除非加它加工成为爆米花才能吃,才有味道。那么加工的机器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大脑。加工的过程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想象力。所有美好的生活来自于对生活美好的想象。

是人的想象让生活变得无比美好。

我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零四年考上浙江大学。这个男生在高中时成绩属于中上水平,考上浙江大学也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当年九月我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去采访他,让他介绍一下成功经验。这个男生说:“我是一个思想早熟的男生,我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深恶痛绝。”“啊,那你还能考上浙江大学。”“王老师,难道你也这么幼稚地认为读书一定要有兴趣吗?虽然我对教育体制不满,但大学生活还是挺美好的嘛。当我不想读书时,我就闭上眼睛,来点阿Q精神,想象一下美好的大学生活。”“那你是怎么想的呢?举例说明。”我很好奇地问道。“二零零四年的十月一号,我漫步在浙大的校园里,昏暗的灯光透出柔和的,浪漫的色彩,迎面走来一个俄罗斯少女,她问我可以教他中文吗?我一听马上回答no problem。一想到这里我就很快乐了,马上又投入到学习当中。”

你看,这位同学能够考上浙江大学,因为他有对浙大生活的美好想象,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还有位同学,初中考高中时没考好,后来父母无奈,花了很多钱,读义价书,让他到了一个很远的相对封闭的高中读书。他有点气愤,认为父母看不起他,把他送到外地读书。于是他跟父母打赌,说要考上重点大学,并且要父母作出承诺:如果考上重点,必须让送他到意大利旅游。父母答应了,他们签了协议,按了手印。三年后,他的高考成绩是643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嘛。他上网下载了意大利最美的风景图,把它贴在协议书后面,天天带在身边。只要不想读书了,拿出来看一眼:意大利,我来了。

他为什么可以在三年内由一个差生变为一个优等生?因为他有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想象。

生活都是平凡的,普通的,如何成为在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把普通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那就要学会对生活有美好的想象,对未来有美好的向往。

 

第八个习惯:永远欣赏别人的习惯。

欣赏别人正如欣赏你自己。

你们认为什么是影响你们心情的重大因素?我想应该是人际关系吧。与同学相处不好,与老师有距离,与父母沟通不好,会让你们心情郁闷,生活压抑。

那么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有人说:我就是不喜欢这个人,很讨厌他,怎么可能与他处理好关系呢?

大家听说过苏东坡与佛的故事吧。苏东坡晚年研究佛教,有一次他在打坐参佛,对面也坐着一个老禅师,禅师头上没有头发。苏东坡就打趣地说:“禅师啊,你怎么打坐的样子象一堆粪土啊。禅师,你看我打坐的样子象什么?”禅师微笑地说:“你象一樽佛。”苏东坡高兴极了。晚上回到家很兴奋地告诉了他的妹妹。妹妹听完后说:“以后我再也没有你这个哥哥了。”苏东坡很是奇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妹妹说:“你知道吗?哥,大禅师心中是佛,所以看到的全是佛;而你心中是粪土,所以看到的都是粪土。”

所谓境由心生。心里想着什么,嘴上就会表达出什么。

所以不要轻意地批评别人,当你骂别人时,说明你的大脑中都是粪土。也不要怕别人骂你,因为他骂你,说明了他的大脑中都是粪土。鲁迅说过: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的,人家打击你说明了你有价值。

那为什么有时我们会不喜欢某一个人呢?

很重要手原因是我们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请问你们有缺点吗?有。既然你们自己都有缺点,那么为什么不允许别人有缺点存在呢?

你也许会说:“虽然我愿意承认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我真的接受不了他。天天要在一起,要碰面,实在太痛苦。”

我看只能把注意力从关注他的缺点上转移到关注他的优点上。怎么可以做到呢?

方法是动物比喻法。

因为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敌意。因为我们不希望旁边的人超过我们,都希望自己比他们强。如果别人超过了我们,我们就会很难受,恨不得把他给干掉。

最好的方法是不把对方当要看,当成动物,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

比如说你最喜欢熊猫。那么只要对方一出现,你就暗示自己:啊,熊猫来了。几次之后,你会发现他越来越可爱,不再那么面目可狰了,慢慢地你就会喜欢他了。因为人的大脑是接受心理暗示的。你就会把注意力从他的缺点上转移到他的优点上。当你发现了他的优点时,自然会越来越欣赏他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任何一个人都有可爱的缺点,同时有着迷人的优点。

当我们学会了欣赏别人,正如欣赏自己一样时,我们就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与人和谐相处,就会与环境和谐,与世界和谐,那种幸福的感觉在我们体内滋生,滋长。

当然还有很多习惯:比如说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诚实,认真,刻苦等良好的习惯,你们的老师肯定已经讲过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说明了。

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养成成功的习惯,让自己的高中生活变得美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走向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这时我为你们祝福,为你们自豪,你们是最棒的。谢谢你们,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