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行凶者当众作恶

 昵称3915706 2011-05-29
当行凶者当众作恶……

  本版图片 TP

  【主持人】

  阿  竹  

  【嘉  宾】

  顾  骏  

  上海大学 社会学教授

  张志刚  

  上海师范大学 心理学教授

  主持人的话

  如果你在公共场所目睹有人公然行凶伤人,你会上前阻止?还是袖手旁观?最近在116路公交车上就发生了这样的恶行。视频在网络上公布后,车上冷眼旁观的几十名乘客,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换个位置,是你在那辆车上,你又会怎么做?

  A 网友热议集体“冷漠”谁之过

  主持人:日前,一名人高马大的光头乘客因乘错公交车迁怒司机周卫琴,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对其拳打脚踢。危急关头,周卫琴忍痛稳住方向盘,将车安全靠边停下。在这个过程中,一车乘客却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阻拦行为,最终她被光头扔下车。整个事件全过程的视频在网上被无数人点击,微博上大家纷纷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首先来听听各位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阿华0729:公交女司机在遭乘客暴打的那一刻,仍紧握方向盘将车停靠在安全地带,保证乘客的安全,令人敬佩!反之,乘客的冷漠无动于衷令人失望!

  张仁亮:我觉得女驾驶员的精神可嘉,社会和企业应该给予表扬,凶手应该得到严惩,就算精神病是有监护人的,该监护人应该得到相应的处罚。

  我爱小饭团:太没人性了,一定要严惩,不然公交的驾驶员每天工作都提心吊胆的,还能上好班啊!

  绯闻女孩:116路女司机被打,让我觉得这个社会缺乏正义感。“硬汉”人物的出现只有两种情况:一在影视题材里,二是脑子不正常。社会风气让我们离正义越来越远。

  退一步:我们应该想想如果自己在现场,我们自己会冷漠吗?其实只要有更多的人当场指责打人者,打人者的气焰就不会那么狂,受害人的心理和伤势都会好很多。呼吁大家适当管些闲事,让自己的正义感体现一下,帮助人是做善事。  

  千寻不获:我喜欢的上海是文明的上海,我喜欢的上海是精彩的上海,我喜欢的上海是让人感到温情的上海。116路车厢里的乘客,你们的冷漠是这个城市的耻辱,令我为之汗颜!生于斯,长于斯,从何时起我们的市民就这样屈于淫威、集体噤声了?  

  苏罗明:为何在车上的40多位乘客中,只有两位老人劝阻,一人报警,而其他人便在场袖手旁观,为何无人出来见义勇为呢?如果当时车上有人能挺身而出,上前制止这一恶意伤人的暴力举动,该女司机不会伤得如此之重,可能有人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是怕也被殴打到,如果我在场一定站出来。

  互助友爱:法治社会,各司其责;如果越位,后果自负。法治社会,人的行为标准不是道德,也不是正义,而是法律。见义勇为是正义,但必须承担被打伤没人管的结果,因为见义勇为不是法律规定。你打伤他人,或损坏了车上的东西,必须赔偿,这是法律规定。我们选择了法制,就不要埋怨人们的冷漠。

  点点霜叶红:我有一位朋友,有一次在路上,见一个男人打女人,上去见义勇为制止,结果和这个人打了起来,并因此被罚了款,还陪了医药费。因为这二人是夫妻,在作证时女人没说实话(可能不敢),而路人又没人肯作证。后来,他常挂在嘴边的词是:莫管闲事!可能这样的事多了,因此群体冷漠吧!

  天列九部:比如说有个年薪30万元的人,在此事件中见义勇为了,后果是致残了,那么有谁能维持他的30万的生活水准?他救了别人,谁救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呢?社会不缺英雄,但经验告诉我们英雄往往是“流了血再流泪”的! 

  点点霜叶红:我婆婆是电视迷,她说电视台报道过很多见义勇为者,当时风光一回,事后无人理睬,受伤致残,家里倒了主劳力,使家庭穷困潦倒,妻离子散,有好心人通过电视台呼唤众人救助给点钱,可是,这总不是个办法呀,因此儿孙出门,总要嘱咐一声:莫管闲事。我想,有这样做法的老奶奶不会仅此一个。

  天山童姥:有没有人从国家制度上考虑人们的敢于见义勇为呢?比如说警方有个110的短信平台,使人们可以在不惊动坏人的情况下发短信报警呢? 

  B 殴打女司机受伤害的是公共秩序

  主持人:网友们的这些微博,代表了相当部分关注这个事情的普通百姓的看法。看得出来,大家情绪很大。作为社会学家,顾骏教授对这个事件怎么看?

  顾骏:公共秩序要靠公共力量来管理,不可能靠公民个人力量。我们现在走向法治社会,从法律层面来看,这件事情中,乘客打电话报警也好,出面阻止也好,都不属于他们的法律义务。那是道德层面的事情。

  不要指望别人随随便便见义勇为,见义勇为后的损失算谁的?有些地方设立了见义勇为奖,那个奖真的有用吗?恐怕连医疗费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什么生活质量了。

  一个社会如果要求个人在与己“无关”的场合,能够为正义挺身而出,除了寄希望于个人的血性和良知外,是否还应该事先做些什么?如果一个人平时体会不到正义,平时自己遇到不正义从来没有见过别人挺身而出,平时也几乎没有目睹有人为别人或公共利益挺身而出,到时候却被要求挺身而出,这个提要求者是否会显得过于一厢情愿?

  主持人:可是,事情发生时还是有两位老人曾站出来劝阻那个打人的青年。

  顾骏:那两位老人是上个时代的人。他们是按上个时代的标准做事。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我们愿意接受的和不那么愿意接受的东西。不可能要求一个时代全部都是让你乐意接受的东西。那些在微博上骂乘客太冷漠的人,是按照道德常识看问题。但道德是不准备为人承担责任的。这个事情真正伤害的不是那个女司机,而是公共秩序。

  C “探头在看”帮助人们克服人性弱点

  主持人:作为心理专家,张志刚教授怎么看待这件事?女司机被殴打,乘客们“打酱油”,难道只是因为内心“冷漠”吗?

  张志刚:我看到,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甚至对上海人提出了质疑,认为上海人太冷漠。事实上,同类事件,不只是在上海发生,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着,并且,这些事情也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我觉得,我们不要简单地指责那些乘客太冷漠,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发现,造成这类情况,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身份不明”。当时在公交车上有三四十名乘客,他们互相可能都不认识,并不知晓旁人的身份。有研究发现,人在“身份不明”的情况下,会在文明的阶梯上下降好几个层次,这也是所谓的“去个性化现象”。反之,如果当时的乘客中有十个是互相熟悉认识的一群人,那么现场的情况可能就会不同了。

  第二是“责任分散”。研究发现,一个事件发生时,只有一个旁观者,和有三十个旁观者,结果可能大不一样。只有一个旁观者的情况下,旁观者采取干预行为的可能性更大。而旁观者数量较多时,责任分散了,反而就不太容易采取干预行为。

  第三种原因是人们可能不知道有效的处理方法。这个事件中,有老人曾劝阻行凶者,结果是老人受到威胁噤声。面对这样一个外表凶悍的行凶者,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如何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很多人不了解,也就不敢有所行动。

  主持人:正如顾骏教授先前说的,这起青年殴打女司机的事件,伤害的是公共秩序,需要公共力量来解决。可是,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辆公交车上配警察,或者说在任何一个公共场合都有警察驻守。

  张志刚: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些很智慧的东西。比如,有句老话叫做“人在做,天在看”,这种说法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尽可能克服“身份不明”的意识。将它用到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妨变通一下,变成“人在行为,探头在看”。116路公交车上的这起事件,我们看到车厢后部的监视探头录下了全过程。事实上,在很多公共场合都装有探头。管理部门可以告知“这里有探头”。当人们知道,我们在公共场合的行为,有“探头看着”,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它能帮助人们克服人性的弱点——因为“身份不明”而导致的“去个性化现象”。到境外旅游时,我们会发现,文明程度越是高的地方,越是会愿意提醒大家“这里有探头”。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管理部门可以突出这样的意识。

  D “彬彬有礼的终止方式”既保护自己又阻止恶行

  主持人:那假设今天我们就在那辆公交车上,看到恶行发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有效地阻止事态发展?

  张志刚:可以马上报警。上海的110出警速度非常快,警车呼啸而来的声音,本身就极具威慑力,会让行凶者停止自己的行为。此外,坐得离行凶者比较远的乘客,可以喊“警察来了,警车来了”,哪怕还没有拨打110,这样的喊声,对于行凶者来说,也是一个突然的强刺激,很可能会让他中断行为。

  主持人:可是,如果距离不太远,又担心直接拨打110会惹怒行凶者,直接冲过来伤害自己,怎么办?

  张志刚:可以尝试发出一些异样的声音。比如,孩子的突然大哭,比如高声的干咳。这也可能让行凶者中断行凶。

  主持人:现场有老人曾经出言劝阻,可是却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行凶者威胁。车厢里其他人也没有站出来支持老人,跟着一起阻止恶行。这也是乘客们让网友诟病的重要原因。

  张志刚:在媒体报道的细节中,我们发现,当时车厢里的人们是缺乏互相的联系的。并不是大家都不想帮忙,都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做。所以,在这样的时候,要赶紧看其他人,用目光和别人交流。你看别人,只要对方没有躲避你的目光,那就意味着你的注视可以启动对方的良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去面对行凶者也许会吃亏,要学会争取身边其他人的援助。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的是,去阻止行凶者的恶行时,你怎么说话。行凶者一边行凶,一边在下意识里会有提防,提防旁边有人对他说“不许打人!”“ 不许欺负女人!”之类的话。如果你真的那么说了,很可能他一拳头就冲你打过来了。这个时候要说他下意识里没有意料到的话。我们叫做“彬彬有礼的终止方式”。比如,可以说“小伙子,请不要这样做。”或“这位先生,请你不要这样。”他不会料到你会称他“小伙子”、“这位先生”。行凶者行凶时,是一个高情绪的状态,当忽然有人这样对他说,就打破了他的情绪的环节,这会使得他激动的情绪消退。这个时候,他会看你,记得,当他看你时,你可以毫无表情,但必须迎着他的目光看着他。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行凶者再出手打人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