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自我中心”的叛逆期问题解说

 欣悦心理馆主 2011-05-29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并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十一岁到十五岁左右少年,正是处在形式运演阶段。即通常所说的“自我中心”的叛逆期阶段。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和更大灵活性。
    而今天我在这里谈到:“与父母杠”顶嘴 ,该怎么办?”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真正控制不住自己,而是区分不清哪些问题该与父母交流,哪些问题是可以忽略不去与父母“抬杠”。因为,有些问题父母也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孩子当然有理由去解释清楚;当父母说的不错时,孩子此时就必须有所判断,努力学习一定的心理调控能力,用心倾听父母的言论,这样才能逐步的走向成熟。

而父母对待孩子自我中心状态时,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以免产生对“自我中心”的概念的误解,其实就是七岁与十四岁儿童心理的不同状态反应。所谓主体观点的改变是指不再以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而是注意去了解别人、了解外界。要做到这点,有两个条件是必要的:一是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并能使主体脱离客体,以致不会把主体的特征赋与客体;二是不再把自己的观点当作是唯一可能的观点,而能和别人的观点互相调和了。只有做到这两点,儿童就不再以自我来看问题,他开始学会合作、协调、适应,最后彻底克服自我中心。
    以上所说的其实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情感教育”才是当今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情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没有情感就成了冤家。所以,通常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啊。 

                                              心理咨询师   袁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