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态心理学总结

 中外比上 2011-05-30

关于变态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

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比例的13.47‰,变态心理学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变态心理学的发端: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年代,这个时代,大概始于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希波克里特提出体液学说。
    自然科学出现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医学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精神分析学派

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判断

人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叫力比多

力比多发展三个阶段:口腔欲、肛门欲、生殖器欲阶段

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对应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本我按快乐原则,自我按现实原则,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

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压抑、克制能力)

说明

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由于自我学习外部世界理性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被新精神分析理论代替,关注重点从本我到自我,幼儿期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可以对弗洛伊德解释提出质疑

行为主义(出生后不断强化)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解释,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机制,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先通过动物实验判断出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病理生理机制,再通过对临床病人观察用类比方法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俄国和美国行为主义互补,斯金纳操作反射理论等是佐证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结合,对变态心理解释开辟新途径

存在人本主义

自我与经验之间不协调导致

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是欧洲15世纪反宗教怀疑论的副本,人的一切必须集中到人本身存在上,世上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

提出一种假设并赋予某种固有特性,进一步从特性推论,解释一切,构成一种学说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适应环境健康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和机构中正常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保人类正常地正确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常识性区分

非标准化区分(李心天)

标准化区分(李心天)

心理学区分原则(郭念峰)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医学标准

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统计学标准

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内省经验标准

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社会适应标准

 

 

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 常形心理冲突 VS 变形心理冲突  简易计分方法诊断:总分<=3 不是神经症
3<总分<6可疑病例    总分>=6诊断为神经症

 

1

2

3

病程

<3个月

3个月~1

>1

痛苦程度

可主动摆脱

靠别人帮助才能摆脱

几乎无法摆脱

社会功能

轻微妨碍

工作交往显著下降

不能工作,完全回避交往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阈限降低,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减退

阈限增高,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内感性不适

内部性质不明,部位不具体的不适度,或难以忍受的异感。见于精分,抑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症

知觉障碍

 

错觉

有中生它,歪曲事实,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带有恐怖性质

幻觉

 

幻听

非言语性,言语性(评论,命令,争论)见于精分,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对精神疾病诊断和鉴别有意义

见于精分,脑器质性和高热患者

幻嗅

见于精分,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

幻味

见于精分

幻触

见于精分,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内脏性幻觉

见于精分或严重抑郁发作

按来源分为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按产生条件

功能性(见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等),思维鸣响(见精分),心因性(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

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时产生变形。非真实感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分。窥镜症见于精分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联想和逻辑)

 

思维奔逸

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音联意联,随境转移。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

思维迟缓

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见于抑郁或情感性抑郁发作

思维贫乏

无明确应答,回答简单,语速不慢,见于精分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松驰或散漫

答非所问,见于精分早期    (交流困难)

破裂性思维

意识清楚,思维联想过程破裂,内容缺乏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逻辑混乱,为精分症特征性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青春性精分)

思维不连贯

言语支离破碎,语句片断,语词杂拌,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

思维中断

言语在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见于精分

插入和被夺

在思考过程中,突然出别人强加的思想或突然认为自己的思想被外界力量夺走(还有自己的思维),见于精分

思维云集=

强制性思维

不受意愿支配的大量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突然出现,迅速消失,见于精分、脑器质性

病理性赘述

不能简明了,直截了当,夹杂不必要的细节,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病理性象征性

混淆具体形象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界限,

词语新作

自己创造文字图形符号,赋予特殊含义,见于精分

逻辑倒错性

推理过程荒谬,见于精分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关系妄想

见于精分

被害--

见于精分,和偏执性精神障碍

特殊意义-

 

物理影响-

见于精分

夸大-

感觉自己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分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自罪-

见于精分

疑病-

见于精分,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

嫉妒-

形式不可理喻,常见于男性,见于精分,酒精中毒性和更年期性精神障碍

钟情-

多见于女性,见于精分

内心被揭露感

又称被洞悉感,见于精分

按起源分为原发性妄想(精分特征性症状)和继发性妄想(见于很多精神疾病)

强迫观念

又叫强迫性思维。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见于强迫症

超价观念

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注意、

记忆、

智能

障碍

 

注意障碍

减弱

见于神经裒弱症候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

狭窄

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

记忆障碍

 

增强

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或偏执状态,患者自己意识不到

减退

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脑器质性损害患者近记忆力先减退,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遗忘

顺行,逆行(脑器质性损害),心因性遗忘(见于癔症)

错构

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有中生它

虚构

内容常变化,易受暗示,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无中生有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造成的,原因有遗传、感染、中毒、头外伤、内分泌异常及缺氧

 

痴呆

综合症候群,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记忆智能受损,伴精神行为异常,脑器质性,须与应激性无器质病变的假性痴呆鉴别。

自知力

 

是患者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评能力。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病情,要求治疗,称自知力完整。精神障碍指征之一。

 

激越状态比惊恐障碍持久,伴不快痛苦情绪显著精神运动性兴奋,不是神经症性的,对发作经过不能清楚回忆,甚至有明显的遗忘症

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

 

情感高涨

自我评价过高,+思维奔逸和动作增多,构成躁狂状态,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情感低落

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自谦,自罪妄想,长吁短叹,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思维迟缓和动作减少构成抑郁状态,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焦虑

焦虑不安,紧张恐惧,伴有憋气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见于焦虑症

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有濒死感,失控感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尿频尿急等,见于惊恐障碍

恐怖

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症状,遇到特定境遇或某一特定事物产生紧张恐惧心情,明知没必要,却无法摆脱,见于恐怖症

以性质改变为主

 

情感迟钝

正常情感反应量减少,精细情感受损,见于精分早期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淡漠

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见于精分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倒错

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见于精分

脑器质性损害

 

情感脆弱

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

易激惹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强制性哭笑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欣快

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

虎头蛇尾

意志缺乏

行为被动,生活懒散,严理时连自卫摄食及性的本能都丧失,见于精分精神衰退时,也见于痴呆患者

意志减退

意志活动减少,不缺乏意志要求,但受情感低落影响,自知力部分存在,

精神运动性兴奋

分为协调性(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和不协调性(见于精分青春型或紧张型,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

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

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不动,完全抑制,见于精分紧张型木僵,抑郁性木僵,心因性木僵,器质性木僵

违拗

主动性违拗,和被动性违拗,见于精分紧张型

蜡样屈曲

木僵到任人摆布,见于精分紧张型

缄默

不语,不答,但有时可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写字交流,见于精分紧张型和癔症患者

被动性服从

绝对服从,见于精分紧张型

刻板动作

机械反复重复,与刻板言语同现,见于精分紧张型

模仿动作

与上述几个抑制症状同现可构成紧张性木僵症候群,见于精分紧张型,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意向倒错

见于精分

几个需要区分的症状

感知:错觉和幻觉

         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思维:    强迫思维和强制性思维

     情绪:    情绪低落和情感淡漠

                 焦虑和恐怖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常见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青春,偏执,紧张,单纯

偏执性精神障碍

妄想系统化,现实不荒谬,病程演进较慢,有时人格保持完整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两周内急性起病,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病前有相应心因,2~3个月内痊愈

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轻型躁狂,有或无精神病症状躁狂,复发性躁狂症

抑郁发作

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迟缓。轻抑郁症,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

双相障碍

情绪高涨与低落交错出现

持续性心境障碍

持续性起伏心境障碍,发作极少严重到轻躁狂,不到轻度抑郁。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混合状态

神经症(非精神病性,具有精神和躯体症状,非人格障碍,可逆)

恐怖症

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

焦虑症

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症)

强迫性障碍

强迫思维

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

强迫行为

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反复陈述症状,无器质,多样常变的躯体症状),疑病症,躯体形式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神经衰弱

精神疲乏,注意力下隆,回忆联想增多,对声光噪音敏感,易恼易激惹,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应激相关障碍区别于时间)

定性应激障碍

急剧精神打击,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发病,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人格解体,强烈恐惧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受强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适应障碍

易感个性基础础,应激性生活事件,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不超过6个月

人格及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偏执,分裂样,反社会,冲动,表演,强迫,焦虑,依赖

性心理障碍

性身份,性偏好,性指向

心理生理障碍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

睡眠障碍

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异常

性功能障碍

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

癔症(人格倾向,自知力完整,病程反复

分离性障碍

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暴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

转换性障碍

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症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判断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标准

许又新

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

郭念峰

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概念区分

心理正常

心理不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变态人格,

神经症,

精神障碍

 

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

第六节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

Ø         躯体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心理问题,

Ø         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问题,

Ø         培养建立生活方式中的心理问题

评估心理健康标准

许又新

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

郭念峰

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躯体疾病患者心理特点

Ø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态度改变,

Ø         注意力转移到自身体验和感觉上,

Ø         情绪低落,

Ø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Ø         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躯体疾病同时伴有急性精神症状,如幻视、谵妄、耳聋等,可能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必须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疾病严重和迅速发展时,或者有中毒现象存在时,会出现意识模糊之类的心理障碍

神经官能类的症状,多在疾病慢慢发展和逐渐严重的情况下产生

 

           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不健康分类:

用途(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区分,合理临床诊断,限定心理咨询范围,咨询方案确定,疗效评估,深入研究,职业培训,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自我心理保健需要),

效度(症状学,预测*自然发展和外界干预*,结构*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疑似神经症(神经症性)

表现(严重程度)

现实问题,冲突,出现不良情绪。(程度轻)

较强烈现实问题,痛苦情绪(程度重),强烈的道德冲突。

非现实,非道德冲突,产生的痛苦情绪。

持续时间

持续小于1个月  间断小于2个月

持续大于2个月  间断小于6个月

持续小于3个月  间断以年计

程度

社会功能没有明显受损
工作效率下降   不失控

社会功能受损相对严重
偶尔失控

社会功能受损(人际不良)
失控

症状泛化

不泛化

泛化

泛化

判断神经症和疑似神经症
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即神经症性心理冲突,同时符合神经症及亚型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神经症,并确认亚型。(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          
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病程、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伤尚未达到诊断标准,则可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介于急性焦虑反应与慢性焦虑神经症之间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创伤后迟发障碍,精神创伤异乎寻常,几星期至几个月才起病,潜伏期是特征性的,

症状:轻到中度广泛性焦虑,警觉性高,易产生惊跳反应。反复体验精神创作的经历,情感钝化和回避。

CDSPIE区别焦虑:

状态焦虑:起病于成年,持续时间短,程度重,有明显植物症状,以漂浮焦虑为核心。
特性焦虑:从小起病,持续一生,程度轻,没有植物症状,典型表现是处境性焦虑或期待性                 焦虑。

焦虑和抑郁共性: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对致病因素同一反应。

不同:原有不同症状,随病情加重和病程迁延,任一种都可以出现另一种的继发症状。

                第八节 压力
压力源

*        分类: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        测评

社会再适应量表:测量重大生活事件,

霍尔姆斯,

与精神障碍,抑郁,精分,严重心理疾病有关,

中科院修订时增加了认知因素

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坎纳,

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

压力种类:

*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         叠加性压力:同时(四面楚歌)继时(祸不单行),

破坏性压力(飞来横祸)又称极端压力
灾难症候群:惊吓期(失魂落魄),恢复期(逢人诉说),康复期
压力适应

*         坎农使用人体生理变化作为指标,对适应压力付出的生理学代价作详细描述。

*         赛利适应压力三阶段(一般适应症候群):

                 警觉阶段(自主神经变化),

搏斗阶段(平复),          

衰竭阶段(无力)
人经常对三类事件产生响应: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
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认知结果是两可的,

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

面对事件。
人面对压力,自己行为是否自由,能否自由控制进退,是关系到压力相对强度的重要因素。

 

 

 

 

 

 

 

 

 

 

 

 

 

 

 

 

 

 

 

 

 

 

 

 

一、
变态心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症状、主要症状、核心症状

症状:患者病后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主要症状:是在患者病程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的的一系列症状,可能是引起患者情绪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情绪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核心症状:在求助者病程一系列症状中,最主要的症状,其他症状一般是继发或伴发的。
2
、关于生理功能和躯体症状
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八大系统的正常的作用。比如消化系统主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呼吸系统主呼吸等等。
躯体症状是指躯体能够感觉到的不适或被观察的到的异常
3
、预后和转归
预后是指事先推测疾病的过程和结局,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推测,不是对已发生的结果的总结。
转归是指疾病的结果。疾病经治疗最后是治愈、未愈或死亡,是已经出现的结果,与预后是不同的概念

4、精神病、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
现在尽量不用精神病这一说法。因为精神病这一概念是一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现在的概念体系是:
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
(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等)
所以焦虑症是第二种情况,是心理咨询的范畴。
你在这里之所以有疑问,可能是因为教材上说我们的工作范围是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可疑神经症。其实在三级书上44四、注意事项的第一句话
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

5.功能性的和器质性的是相对的,器质性的是可以找到生理上的病变基础的,功能性是找不到病理上的病变的,

心因性的则是指的由心理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
解离和转换你说的是癔症里面的么?这块不用管它,记住分类就好了,癔症做了解即可。
预后,不知道你是在哪里看到的,我想 应该是愈后 即治愈之后

 

6强迫观念就是强迫思维,与强制思维有明显的区别。强迫思维的形式下,思维还是自己的,比如,你不由自主地频繁思考今天早上又没有锁门,这个思维还是属于自己的思维。但是在强制思维的形式下,思维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了,比如,你经常发现脑子里一片混乱,稀奇古怪的想法蜂拥而来,你根本不能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已经失去控制。

强迫意向: 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动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
有强迫意向的患者自感内在有一种力量驱使他去做出一些没有理由或毫无根据的行为,又无法克制。例如病人明知无污染,在与人握手或碰到他们的衣服时,非立即洗手不可,这是洗手癖(洁癖)的心理驱动力。通常两种意向行为同时存在,只有通过强迫动作才能较清晰地分析强迫性意向的存在。带有伤害性强迫性冲动亦属本类症状,患者常会出现想打自己亲人、跳楼、跳过飞驶的汽车,担心自己是否会手握刀、剪去杀人或自伤,或者做出十分不合理的行为,例如当众脱下自己裤子。虽然患者从不会真正去实现,而是有一定强迫性冲动意向。

1举例说明主要症状与核心症状的区别;

、主要症状:是在患者病程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的的一系列症状,可能是引起患者情绪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情绪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核心症状也就是主导症状,在求助者病程一系列症状中,最主要的症状,是使求助者感到痛苦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症状。其他症状一般是继发或伴发的。

比如:一个来访者一年前开始有强迫行为,因为强迫行为的存在,他一直都有情绪低落和焦虑。那么在整个病程的大部分时间强迫、焦虑、情绪低落三种症状都有,都是主要症状,但是核心症状或者主导症状只有一个强迫行为


二、易混淆的症状辨析

1、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

强制性思维的另一种叫法是思维云集,顾名思义,是指一股潮水一般的思想,突然大量出现在大脑内。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强迫观念:是指一种观念或思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明知不必要,但仍然无法摆脱

相同点:都是求助者不能自控的思维

不同点

强制性思维

强迫观念

思维的量不同

量大而,混乱,

具体,一般在同一时刻只有一种,

思维内容重复性:

内容一般不重复

反复出现

2、疑病观念和疑病妄想

疑病观念是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坚信不疑的错误观念。
疑病妄想是内容荒谬的,患者坚信不疑的思维
二者在表现上都是患者坚信不疑,但区别就在于: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
所以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3、耳鸣、真性幻听、假性幻听

耳鸣:一般来说声音比较单调,而且是非言语性质的。
真性幻听:多为言语性幻听,也就是说其内容多为言语性质,就像平常人说话一样,有节奏、语音、语调等的变化,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假性幻听:和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所谓到的声音是直接在脑内呈现的,不是通过听觉器官听到的。
4、思维形式障碍与思维内容障碍如何区分清楚?

思维形式障碍:主要表现在速度、量,以及逻辑的异常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是内容的荒诞(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打个比方,就像写命题作文,一类人写的要么字数太少,要么字数太多,要么前言不搭后语,错误连篇(形式障碍);另一类人写的条理相对清楚,就是内容荒诞(内容障碍)

5、疑病妄想与内感性不适,内脏性幻觉的区别
内感性不适:身体里面性质不清楚.部位也不具体的不适感
特点:定位不明确,性质不清楚甚至多变,不易与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区分。常常局限于单一的感觉通道。比如说牵拉感,蚁爬感是由压力感受器感觉到的。但是,这些症状并不荒谬。躯体疾病也可能有类似的表现。

内脏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
特点:定位明确,性质怪异,缺乏相应的躯体表现,比如肠扭转,真正的肠扭转病人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肝破裂的病人是失血性休克等,求助者不可能来说我觉得我的肝破了,肠子扭到一起了
疑病妄想:疑病妄想常常是继发于内脏性幻觉的,就是说先有内脏性幻觉-------我的肝腐烂了,再有疑病-------我的肝有病,并对此坚信不疑。内脏性幻觉是知觉,是患者的主观体验,疑病妄想是思维,是对主观体验作出的主观判断。

所以看下列一段陈述:
我的肝腐烂了---我一定有肝病(依据是我的肝腐烂,其实没腐烂,但患者坚信不疑)
内脏性幻觉--------------------疑病妄想
6
、躯体症状和躯体化症状
没有躯体形式症状这一说法。
躯体化症状:
躯体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感受。但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主诉了躯体症状,却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

精神科也有许多病人在无任何器质性基础时出现躯体症状,或虽有器质性基础,躯体症状却将机体的异常有夸张性表现,这就是躯体化症状。
Kleinman
认躯体化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演化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的种种问题,且体验成为躯体症状。换言之,诉说的是躯体症状,表达的则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

躯体症状和躯体化症状从症状表现上没有区别,区别在于求助者所描述的症状及其所造成的痛苦是否有夸大的表现,咨询是是否能判断出心因的影响。因为躯体化症状的加重或缓解常常呈现比较明显的规律


7
、情感迟钝和情感淡漠
情感迟钝(emotional blunting 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例如,某早年丧父的女患者,多年来母女相依为命,情意深重。病后患者对母亲变得疏远和冷淡,对母亲关心体贴的谈话越来越少,与病前相比,判若两人。情感迟钝不仅仅指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更具特征性的是患者的一些高级的、人类所特有的、很精细的情感(例如劳动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等)逐渐受损,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淡漠(apathy 指患者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患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现为情感反应的量减少,后者表现为几乎没有情感反应。
8、关于神经症和心理问题的鉴别

 

正常心理(一般、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

冲突性质

常形

变形

现实刺激

直接相关

与现实处境无关或鸡毛蒜皮小事或常人难以理解。

道德色彩

明显

不明显

还可以用许又新教授的评分标准做简单评定:
1 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2 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3 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所以如果根据冲突的性质判断符合神经症的标准,但病程不足三个月时,可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9、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激发因素

现实因素,常形冲突

现实因素,常形冲突

变形冲突

持续时间

1-2个月

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不足3个月(答题时用)

情绪反应

理智控制

可能短暂失去理智控制

失控,常人难以忍受

社会功能

正常,效率下降

受到一定影响

可以正常学习生活,但人际关系可能受到影响

泛化

三、案例题的诊断程序
诊断程序:
关于诊断,最好一层一层写,别一步到位。
诊断依据也是一层一层写
第一层:三原则+求医行为、自知力+有无幻觉、妄想
区分正常与异常
以及是精神病性障碍还是非精神病性障碍
(一般诊断的是后者)
第二层: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
有无道德性质
区分是否是神经症
第三层:这一层有五个标准
1
、症状学标准:典型症状
2
、病程标准:
3
、痛苦程度:
4
、社会功能:
5
、泛化、
四、关于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和信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咨询师的基本功。在我们的教材中,列出了收集资料的范围,包括了很多方面。在案例题中也经常出现为了明确诊断,咨询师还需要收集那些资料/为了帮助求助者,咨询师还需要搜集哪些资料等类似的问题。
很多时候,一次搜集资料并没有教材上列出的那样完整和全面。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把握好一个原则:按需收集。怎么理解呢?
其实就是看你的需要是为了明确诊断还是为了继续帮助解决问题。举个例子:一个18岁的女孩,因为失恋而患上了抑郁症。那么你需要不需要了解她母亲的看法呢?从诊断的角度讲:诊断依据包括症状、病程、社会功能、精神痛苦程度。可见这些东西都是一个求助者能提供的,母亲的看法并不重要。如果从帮助女孩的角度讲,我们是不是需要了解女孩的社会支持情况,她的恋爱观、性态度,家长的爱情观和性态度,以及二者之间有无冲突等等。
另外,收集资料还取决于你的理论背景和技术取向。简单而言,如果你是精神分析取向的,你可能要了解一个来访者的童年经历;你是认知取向的,你可能要了解来访者负性的情绪记忆和自动思维;你是行为取向的,你可能关注,行为的强化物是什么;你是人本取向的,你可能会关注个体的感受是什么。而且,你对来访者问题所作的判断,会决定你继续深入时,需要的资料的细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