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语学不会时怎么办?

 兰黛公主 2011-05-30
 
 

英语学不会时怎么办?

立志为什么重要

 

   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孔子自述一生之成就,起点是“余十有五而有

 

志于学。”立志是成功的起点。美国音乐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权威Gary McPherson曾对157

 

随意选择的孩子的音乐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起点是这些孩子开始学习乐器之前(大多为七

 

八岁),终点是高中毕业,用访谈、测试、录像等方式监视其进步的全过程。结果发现,孩

 

子们最后的成就,都和他们的立志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这些孩子在学习乐器前就被访谈过,

 

按照他们的志向分为三类:一为短志型,即一周准备练习20分钟;二为中志型,一周准备练

 

45分钟;长志型,一周准备练习90分钟。按说,我们对七八岁孩子在学琴以前的这种许诺

 

不可认真,因为他们甚至没有准确的时间观念,未必知道45分钟是多长时间。但是,这一追

 

踪调查的结果却十分令人惊异:当大家的实际练习时间是一样时,第三组长志型的孩子比第

 

一组短志型的孩子进步快400%。长志型孩子每周仅练习20分钟就胜过短志型孩子练习1.5

 

时。而当长志型孩子保持高水平、高强度的练习时,和其他组孩子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立志带来了动机,动机决定你将调动多少心智资源投入你的事业。你不

 

能对自己的大脑进行强迫劳动。“我要练”和“要我练”的态度比练习的时间更重要。你在

 

立志时,实际上就是在决定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日后的行为,也会被立志时所进行

 

的自我界定所规范。用哲学的语言说:你选择了自己。
 

    所以,在转入学习英语单词、攻克《时代》周刊这个细节时,我不妨讲一些更大的背景。“

 

深练”如同前几章所讲的,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天才成功的秘诀,其实不过是个笨功夫。“深

 

练”所涉及的是目标确定、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努力、努力的失败以及由此而来的挫折感、

 

重整旗鼓再次冲击目标,乃至把达到目标的过程和所需要的技艺分成几段、几块,然后用近

 

乎“慢动作”的方式完善每一个细节,等等。你必须对所有这些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经过

 

得起各种挫折,下定决心走完每一个过程,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立

 

志所决定的。
 

 

    首先谈目标确定

 

    学英语必须有长远的大目标,知道你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预期。作为“过来

 

人”,我经常对后辈说:学英语对于如今生活在快节奏的大众传媒时代的年轻人而言,最大

 

的难处在于其“慢”。你学习其他技能,读了几本书,或者上了几门课,一年之内就有脱胎

 

换骨之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即使不是个专家,也算懂了很多了。悟性好的人,通过一次交

 

谈,就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似乎我们所谓天才成功的十年定律也可以被

 

轻易超越。有些简单的技艺,比如开车,则10小时就让你觉得自己换了个人,在很短的时期

 

就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学外语则不同。你也许把所有时间都投入进去,但是,5年下来你

 

似乎还是什么也没有掌握。苦读10年后,跑到讲英语的大学者那里准备“听君一席话”,却

 

可能什么也没有听懂,10年书白读了。比如,我1989年夏天开始学习英语,四年多以后,即

 

1994311,我在纽约的肯尼迪机场下飞机,想买张车票去纽黑文,居然半天没有人听

 

懂我讲的是什么!那时我不禁沮丧地想:“我这四年多没日没夜地努力都算干什么了?”这
 
样的沮丧,会导致许多人放弃。
 

     但是,如此慢的进步不应该遮蔽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外语不可能学不会。每当我面对这样

 

的挫折想放弃时,都想起一位朋友安慰我的话:“你看看那些轻度智障者。他们没有正常人

 

的智力,无法胜任正常的工作,也不可能完成学校的学业。但是,他们的症状只要不是太厉

 

害,则都能讲话。他们能行,你难道就不行?这是个时间的问题、耐心的问题。”所以,你

 

要相信,只要有持续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拿出生命中的五、

 

六年时间,什么也不干,专门学习英语。当时几乎周围所有的人听了我的计划都摇头。这反

 

而坚定了我的信心。我想得很清楚:那么多人想进美国的名校读书,他们中有许多人不仅比

 

我的训练好,人也更聪明。凭什么那么有限的机会能轮到我?回答是:我要得到这样的机会

 

,就必须做别的人都不做的事情。现在既然所有人都说我的计划不现实、没有人会做这么蠢

 

的事情,那就正好证明我正在从事一件别人都没有做的事情。我离成功就近了一步。也许你

 

可以说这是人生一大赌博。那么我就要赌到底!正是这种自我界定,决定了日后的收获。
 

不过,仅仅下了决心是不够的,还必须现实地、精确地界定自己的目标。让我们回归到前几

 

章所讨论的学习过程:“认知期”、“贯通期”、“自动期”。学外语时,掌握基本的语法

 

和发音规则的时期都可以归于初学的“认知期”,此时进步是很快的。只可惜在这个阶段所

 

掌握的那点语言,很难派上什么用场。第二阶段“贯通期”,则是通过天长日久的积累把所

 

掌握的基本规则和词汇不断丰富深化,融会贯通。遗憾的是,这个过程,特别是对我这种快

 

30才起步的人来说,几乎长得永远也走不完。我写作此书是在2010年,距离我开始认真学英

 

语已经有整整21年了。其间我在美国生活了近16年,工作生活全用英语。但我相信自己仍然

 

处于第二阶段之中,还远没有达到第三阶段的“自动期”。也就是说,我的运用英语还没有

 

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且我相信这个境界我此生永远也达不到。毕竟,我是从

 

28岁而不是8岁开始学英语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虽然这是事后的现实,但也是我事前想到的),我在确立目标时就必须有

 

所选择。比如,现在学英语大家都讲究所谓“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我则正好反其道而行

 

之,以读为主要目标。我知道,我离讲一口纯正的英语相距太远,即使有那个可能,也不值

 

得我花那么多时间,毕竟生活和事业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目标,我不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而

 

是利用英语吸收我渴望得到的信息。我的事业是学术。所以,口语方面我只要能达到最低限

 

度的沟通能力就可以了。对我来说,读写是学习和创造的最基本的手段。而这方面的技艺训

 

练,年龄又相对不是那么大的障碍。还有,我头几年的学习主要是关在屋里自己学,听说的

 

机会也少,没有语言环境的优势。在读写之间,写作没有读者、没有老师指导,也不妨暂时

 

放一放。但读则不同:你读同一本书,在美国读和在中国读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作了一

 

个决定:不要追求听说,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缺乏语言环境的劣势,以读领先。这样,我在国

 

内的起步阶段就最大限度地回避了语言环境的劣势。在听说方面要等人到了美国、有了环境

 

后再“跟上”。这大概也是我学了四年多后、人到了肯尼迪机场居然什么也说不清楚的原因

 

之一吧。
 
 

      目标被界定得如此具体以后,则要把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分成几段,一步一步地完成。如上

 

所说,我那时学习英语的具体目标是出国留学,是留学这一大目标的第一步。为此,我绝对

 

不在没有走完第一步时走第二步。20世纪90年代初的“出国热”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人们

 

只要有机会就出去,而很少考虑在什么条件下出去。许多人英语不行就出去了。没有奖学金

 

和经济来源,找个人担保也出去了。我则我行我素:在学习的头几年不考虑托福、GRE等考

 

试,也不去找门路出去。我认的只是一点:在英语环境中求学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如果

 

我的英语阅读达不到一定的速度、完成不了最低的阅读量,出去有什么用?我绝不会这样盲

 

目地出去。我从来不相信所谓“一出去就自然适应了”的神话。结果,许多条件比我好、出

 

去比我早的人,出去后并没有我这么顺利。我想,这是因为我遵循着“深练”的原则,慢慢

 
来,处理好每一个必要的细节。我宁愿一开始作慢动作,把基础打好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