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高考数学选择填空题技巧——九种武器

 陈康瑞 2011-05-30
本资料由 试题调研官方QQ空间[/url] 整理提供,欢迎大家学习使用!

数学高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较量,而且也是心理素质和考试技术的较量。当一个考生进入封闭的考场之后,他(她)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可以看成一个常数,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阅卷的得分点,这就取决于稳定的心态和答题的技术了。根据数学高考解题和阅卷的特点,我来提供一些正常应试乃至超水平发挥的技术,从“进场前后、答题要领、全局意识、解题策略、分段得分”5个层面组成考试临场20招。
第一部分 进场前后
进入考场的前后,主要是做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体力准备和发挥准备。
第1招:提前进入角色。
具体要做到:
(1)考前调整,休养生息。
考生在考前一两周应逐渐放松,进入静息状态,并进行生物钟的调整,让作息时间安排得与高考的时间同步,在这段时间内,要保持情绪稳定,降低学习强度,增加睡眠时间,进行轻微活动,熟悉考场细则,做好物质准备,在一种宁静的气氛中主要做识记性的复习工作(勿做难题、偏题、怪题)。比如,回想学科的整体结构,舒展脉络,背诵其中的重点内容(如二项式定理、等差、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等)。发现有漏缺是不要焦急,应从容不迫地坐下来翻阅教材和笔记,保持内紧外松。“静能生慧”,经过强化训练之后的静息,是记忆恢复的最佳选择,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脑风暴”之后的冷却期出现的,临考前必要的静息,看似失去,实为获得。
(2)熟悉考场,备份清单。
考生一定要亲临考场(特别是考场未设在本校的考生),熟悉环境,记下来回的路线和行走的时间,认准卫生间和医疗室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消除所谓的“新异刺激”,另一方面也能“以防万一”。
临考当天,应有充足的睡眠,并吃好清淡的早餐和带齐考试用品。
(3)提前活动,进入角色。
应提前半个多小时到达考场,一方面防止路上出现意外,另一方面可以稳定情绪,让脑细胞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让大脑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清点所需用具是否齐全、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特别是一些自己认为难记易忘的结论等。
第2招:迅速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思考亦为进入高潮,此时不要匆忙作答,可以从头到尾、正反两面通览一遍试卷,弄清全卷共有几页、几题?看看页码是否齐全?答卷是否配套?印刷是否完整、清晰?尤其要认真阅读试卷的说明与各题的指导语。
(1)通览全卷的作用。
首先,一份试卷,相当于一份学科复习提纲,有了试卷的全貌认识,可使我们有机会从整体结构上获得积极的暗示,便于从学科的知识体系上产生联想,激活记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其次,可以为实施正确的答题策略提供尽可能多的客观基础。再次,便于统筹安排时间,防止个别小题上纠缠过久,也能有效克服“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毛病。最后,可以提前防止缺页、残页、空白页,也能从根本上避免漏做题。
(2)通览全卷的基本工作。
通览全卷即是摸清“题情”,又是解题的第一个循环,一般可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4件事。其一,填卷首、看说明、两写三涂。其二,顺手解答。即顺手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显然,看完全卷比只看开头两三道题更容易找到熟悉的内容,更容易找到会做的题目;而只要能很快解答出一两道题(每套试卷都会有难度系数0.8以上的热身题),情绪就会迅速稳定下来,并且“旗开得胜”的愉悦感还有一种增力作用,能鼓励自己去作更充分的发挥。其三,粗略分类。其四,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要对题量心中有数、要对题分心中有数、要对题目内容的分量心中有数。
第二部分 答题要领
通览全卷之后,思考逐渐进入高潮,建议掌握好三个答题要领。
第3招:三轮答题。
就是说,完整解答一套试题可经过3个循环(三轮答题法)。一头一尾是两个小循环,各用10分钟左右,中间是一个大循环,用将近100分钟。
第一循环:通览全卷,先做简单的第一遍解答,这是一个小循环。按高考题的难度系数比例3:5:2计算,可以先从那30? ro容易题入手,获四五十分;同时,把情绪稳定下来,将思考推向高潮。
第二循环:全面解答,即用将近100分钟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卷,会做的都做了。在这个大循环中,要有全局意识,能作整体把握,并执行“四先四后”(参见第4招)、“一慢一快”(参见第5招)的方针。
第三循环:复查收尾,即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检查解答过程并实施“分段得分”(参见第16~20招)。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都不可能在第二循环中答全答对所有的试题,因此要对那些答不全或答不对的题目进行技术性处理。这一步的作用有点像足球守门,把住最后一关。即使都做完了的题目,也要复查,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一步是超水平发挥,争取多得分的不可缺少的步骤。
第4招:四先四后。
考虑到满分卷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考生,都只能答对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因此,执行“四先四后”的技术措施是明智的。
(1)先易后难。
(2)先熟后生。
(3)先高后低。就是说要优先处理高分题(解答题),特别是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更要注意解题的时间效益。
(4)先同后异。
第5招:一慢一快。
就是说,审题要慢,解题要快。
其中,审题要慢具体要抓好审题的“三个要点,四个步骤”。即:
要点1:弄清题目的条件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
要点2:弄清题目的结论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
要点3: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哪些数学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步骤1:读题——弄清字面含义。
步骤2:理解——弄清数学含义。
步骤3:表征——识别题目类型。
步骤4:深化——接近深层结构。
再次,书写要快。首先,在宏观上要有争分夺秒的速度意识,因为高考本身有时间的限制,有速度要求。据统计,一套高考数学卷通常控制在2000个左右的印刷符号,若以每分钟阅读300~400个印刷符号的速度审题,约需5~7分钟,考虑到有的题目要反复阅读,实际需要12分钟,书写主要用于解答题,约3000个印刷符号,按每分钟150个印刷符号的速度书写,约需28分钟,也就是说,看清题目后直接抄标准答案都需要40分钟,留给思考、草算、文字组织和复查检验的时间只有80分钟,平均每一问(通常是每卷都有21只22道题,约30问),保证不了3分钟,为了给解答题留下思考的时间,选择题、填空题就只能在一二分钟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先跳过去(被跳过的题目其实还在潜意识里继续思考);解答题中容易的题也不妨边想边写,节省草算时间,一般地,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的时间比可分配为3.5:6.5.其次,具体到每一题,一旦找到解题思路,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罗嗦重复,更别画蛇添足(导致倒扣分),用阅卷教师的行话来说,就是要写出“得分点”,就数学题而言,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要直接考查的过度知识,特别是那些初中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须知,多写一步就是多出现一个犯错的机会,就是多占用了后面高分题的一点思考时间,这就意味着“隐含失分”或“潜在丢分”。为了节约书写,建议多使用数学语言、集合符号、充要条件。
第三部分 全局意识
高考并不是按满分录取的,也没有单科的最低录取控制线。因此,部分题目失分、个别科目未考好并不影响录取,关键是加总分能进入录取线,上述“四先四后”已经体现了临场的全局意识,此外还有3条建议。
第6招: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
应该看到,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计120分),是试卷构成的主要成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是高校录取的主要依据,并且还是进一步解高难度题得基础。我们说“前120分若能稳拿,后30分就更有希望了”。确实,考生若能攻下全部中下档题目,稳拿120分,应该认为这已经打了一个打胜仗。已经获得了一个成功的奖赏,它为后面攻克高难题准备了时间和心理能量,更容易超水平发挥,退一步说,各科的难题都做不了,仅凭80%的得分率(总分可得750x0.8=600分),录取通知书也已遥遥在望了。相反,若因为还有二三十分的题做不出来(满分150分),感到紧张、焦急,总想全做全对,就只会更加发挥不好,甚至忙中出错,把本来做对的地方也改错了(检查中遇到两种解法,没把握时,可优先尊重第一选择,相信第一感觉)。应该知道,高考是加总分录取的,它是依据相对分数的优势从前往后选择的。就像奥运会比赛,关键不是破世界纪录,而是得金牌,当然,既得金牌又破记录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但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要害是“考上”!要确保基础分,拿下力争分,不丢零碎分。
第7招: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
高考的时间很紧张,不可能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答题要立足一次成功,稳打稳扎,字字准确,步步有据,努力提高解题的成功率,最好是每进行一步书写时,都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上下两行,顺便检验有无差错(步步检验)!
第8招:内紧外松。
考试的始终,不宜过分紧张,也不要漫不经心,要有适度的紧迫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又要防止过分焦虑和患得患失,做到坚定、清醒、沉着、从容,叫做“内紧外松”。没有紧迫感就没有最佳竞技状态。这里说的紧迫感主要指考试过程中要放得开,挺得住,精神集中,心态平和,勇于自我鼓励,善于自我暗示,同时还表现为时间观念、速度意识和遇到困难时的信心、勇气、毅力与不屈不挠,应该认识到,个别题目不会做(或来不及做),有的科目未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等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更别惊慌失措),都要以内紧外松的态度坚持考好每一科,坚持做好每一题,坚持用好每一秒(答题顺利时也别提前交卷),绝不能中途泄气。比如,遇到数学解答题较难、思维受阻的情形较多时,就要在心里暗示自己:不是自己一个人不会做,大家都难,拿不下来并不影响录取,“我易人易莫大意,我难人难不畏难”。从全局上看,高考是加总分录取的,不在乎一题一科的得失,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有全局意识,越是要想到“东方不亮西发亮,暗了北方有南方”,必要时可以闭目养一养神,或做一做深呼吸。
第四部分 解题策略
由于高考有时间的限制,因而拿到题目要迅速解决“从如何下手”“向何方前进”这两个基本问题,这与平时做作业没有时间限制是不同的,并且,这些年的试卷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基本上都是不下21或22道题约30问,有较高的速度要求。怎样才能做到两个迅速呢?建议应该掌握解题的一些思维规律。首先是明确解题过程,其次是掌握解题策略(如模式识别、差异分析、层次解决、数形结合等)。当然,最根本的方法是学会分析:分析条件、分析结论、分析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第9招:解题过程。
把寻找习题解答的活动过程叫做解题过程。它通常包括从拿到题目到完全解出的所有环节和每一步骤。
第10招:模式识别。
(1)模式识别的基本含义:
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辨认它属于已经掌握的哪个基本模式,然后检索出相应的解题方法来解决,这是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思考,也是解高考题的重要策略,我们叫做模式识别。
(2)模式识别在解高考题中的具体化。
主要有两个具体的途径:一是化归为课堂上已经解过的题,二是化归为往年的高考题(或其变式题)。
(3)模式识别的三个层次:一是直接用(适用于容易题),二是转化用(适用于中档题),三是综合用(适用于难题)。
第11招:差异分析。
通过寻找题目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差异,不断减少目标差距而完成解题。
第12招:层次解决。
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是按层次展开的,先粗后细,先宽后窄,先对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思考,然后逐步深入到实质与细节。或者说,先作大范围的搜索,然后再逐步收缩包围圈。数学解题也是一个创造性活动,也可以层层深入的解决。
第13招:数形结合。
在解题中,既用数的抽象性质来说明几何形象的事实,又用图形的直观性质来说明代数抽象的事实,在数与形的双向结合上寻找解题思路,叫做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的主要途径有:坐标系、转化、构造。
数形结合应遵循的原则是:等价性原则、双向性原则、简单性原则。
第14招:选择题“小题小做”。
高考选择题承载着全面考查“双基”、广泛覆盖知识点的功能,具有“单、多、广、活”的特点(内容比较单一、数量比较多、覆盖面比较广、题型比较活泼),主要检查基础知识理解不理解、基本技能熟练不熟练、基本运算准确不准确、基本方法会用不会用、考虑问题严谨不严谨、解题速度快捷不快捷,要求学生“熟、准、快”(内容熟识、概念准确、推演快速)。近年其易、中、难的比例约为4:3:1,难度系数约为0.7左右。是考生的一个重要得分来源。从高考临场的角度看来,为了给难度较大、分值较高的解答题留下较多的思考时间,每道选择题应争取在2或3分钟内完成,4分钟还完不成的题就先跳过去,总计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以内。因此,把握选择题的解法,必须包括这样一个战略性的目标:快速求解、小题小做。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求解有六个基本方法,又各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12个技巧解法,现列表参照如下:
基本形式
基本方法
肯定一支
否定三支
求解对照法顺推肯定法顺推否定法
逆推代入法逆推肯定法逆推否定法
特值检验法特值肯定法特值否定法
逻辑分析法逻辑肯定法逻辑否定法
直观选择法直观肯定法直观否定法
特征分析法特征肯定法特征否定法
在具体使用这些方法时,应该认识到求解对照法是用得最多的通用方法。但在求解对照法前,应该先考虑其他方法能否奏效,尽量避免“小题大做”。同时,还应该注意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
第15招:填空题“以快为上”。
填空题与选择题、解答题一起组成高考试卷的三大题型。通常,填空题的题量和分值已接近选择题,而难度则介于选择题与解答题之间(难度系数约为0.5左右)。虽然填空题的平均难度只是中等的,但在三大题型却是最容易丢分的,一步思虑不周,一次细节疏忽,一个心理差错都会导致“全题皆空”。求解填空题必须抓住填空题的特点(没有选择支供你参考、不需要写解题过程、题目设计强调多考一点想,少考一些算、标准答案唯一),做“结论准确、方法合理、过程简洁”,确保成功率。
第五部分 分段得分
一道高考题做不出来,不等于一点想法都没有,不等于所涉及的知识一片空白,尚未成功不等于彻底失败。问题是,如何将片段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从而“分段得分”。
(1)考生“分段得分”的法定依据是高考“分段评分”。
在高考中,由于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的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别这些情况,阅卷时总是按照所考查的知识点,分段评分。踩上了知识点就给分,多踩多给。据此考生答题就应该也必然是“分段得分”。由于平时做作业,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全做全对”,不实行“分段得分”,所以考生在高考时就不习惯“分段得分”,这就把平时做作业与高考竞争混为一谈了。因此,考生必须从高考性质与评分办法上去理解,转变观念,心理换位。教师在模拟训练时也应提醒这一点。
(2)分段得分的基本内容是防止“分段扣分”,争取“分段得分”。
“分段评分”既包括“分段给分”也包括“分段扣分”。因此,考生应做到“能力所及不丢一分,不会的题拿足够分”。
第16招:分解分步——缺步解答。
在数学考练中,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实在啃不动,一个明智的策略是,将它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子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把这种情况反映出来,那就是在高考答题中,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表达到什么程度。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和那些已经程序化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到这一步的满分,最后结果虽然没有得出来,但分数却拿了不少。解答题有好几问,只完成一二问就是缺步解答,应用题“设、列”没有“解、答”也是缺步解答。
第17招:引理理想——跳步解答。
解题过程卡在某一个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它,作为一个中间结论,接着往后推,看能否得出结果。如果得不出结论,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我们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个“中途点”或“引理”。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解题策略,但是由于高考时间的限制,“引理”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先把前面的写下来(保证分段得分),再写上“证实某某之后继续而有.......”,一直做到底,保持整个解题思路的完整,这就是跳步解答。这个攻克下来的“中途点”可能就是关键步骤,理应扣分,但后面部分能加点分,如果这个攻不下来的“中途点”并非关键步骤,那么整题的丢分就很少,这比完全不写或只写前半部分强得多。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了,不要乱七八糟地插上去,可补在后面,写“事实上,某某步可以证明如下”。这样,整个解答就天衣无缝,一气呵成,也整齐整洁了。对于有二三问的题目,若第一问做不出来时,可“跳步解答”先做第二问或第三问。有时,考题前后两问本来就是无关的,先做哪个都无所谓;若前后两问是有关系的,则可把前一问的结论作为下一问的已知条件,帮助解决下一问。
第18招:以退求进——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我们不能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局部,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
第19招:正难则反——倒步解答。
“正难则反”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顺向推有困难时就逆向推,直接证有困难时就间接证,从左边推右边有困难时就从右边推左边。如果从已知条件出发实在无法下手,前段分就怎么也得不着了,那可转而拿后段分,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入手,执果索因。二是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矛盾。
第20招:扫清外围——辅助解答。
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的,既必不可少也不困难。这就像打攻坚战时先扫清外围。
辅助解答是十分广泛的,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并写出相应的代数式,设极值题得变量并用以表示其他量,设轨迹题得动点坐标并用以表示其他条件,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等。除此以外,对于个别选择题、填空题不会做,“大胆猜测”也是辅助解答。猜测是一种能力,解答题有时也离不开大胆猜测;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