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指津 一、议论文的特点在于它的论述性
议论文的种类很多,有立论文、驳论文,有评论、杂感、讲演稿……但无论哪一类议论文,都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通过证明或反驳来阐明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在说理的过程中,也穿插着记叙、说明等成分,但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说明,是为了交代写作背景、提供议论对象、陈述事实论据,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为说理服务。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多数议论文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的。 议论文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行文,因而在结构上便形成了议论文的三部分,即引论、本论和结论。 议论文论述性的特点,决定了它语言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有些议论文在抽象的议论中,语言虽也具体生动,但主要还是它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二、议论文三要素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把握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此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阅读不同类型的议论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步骤,比如有的可以先寻找论点,有的可以先分析结构。下面就立论文、驳论文以及杂文的学习方法作一点提示。
先说立论文。 1.找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或文首,或篇末,或论述过程之中,有的文章标题便是中心论点。辨识中心论点的方法是:一看能否统摄全篇,切不可把某个分论点误作中心论点;二看是否明确的判断,是否完整的句子,因为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有的文章没有把中心论点明确地表述出来,或者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靠读者自己归纳了。 2.理出文章结构。把握了论点,立论文的结构也就十分清楚了,除了一些杂文、讲演稿之外,一般立论文章,多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这是很容易划分的。 3.辨析文中论据。辨析论据首先要分清两类论据:事实论据主要指事例、史实、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经典著作、名人名言以及科学原理等。辨析论据还要明白每个论的作用: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还是证明某个分论点的。对于连续列举的向个事例论据,还应当分析它们排列的次序和叙例的详略。 4.分析论证过程。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分析论证段的层次。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段之间、分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或并列、或对照、或总分、或层进的关系。如:设问句表示开启下文,展开下一层的论述;"无独有偶"表示引出相关的材料;"诚然"表示转入相反的内容;"再说"表示推进一层;"总之"表示由分到总或作出结论……论证段一般可分为三小层(也可分为四小层,即将中间一层分作两层,即将中间一层分作两层):第一层为小论题或分论点,第二层或正反事实对比,或引名言作阐发……第三层或归纳或引申。 5.体味论述语言。论述语言由于较为抽象概括,内涵丰富,需要反复琢磨。有的关键性语句,要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来理解;有的长句子,可结合语法分析来弄懂。 阅读驳论文,除了参照阅读立论文的方法外,还有几点需要指出: 驳论文一般都在开头摆出敌论。要能分清敌论论点和敌论论据。 作者的正面观点(即中心论点)是和敌论论点针锋相对的。有的驳论文在亮出敌论后就随即提出正面观点,如《俭以养德》,有的驳论文非但开头不提,甚至全文都未用一个完整的句子加以表述,如《"友邦惊诧"论》,这就需要自行归纳。 反驳的方法,从反驳对象看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从表达方法看有归谬法、反证法、矛盾法等,要能在阅读中辨明类型并理解其作用。 驳论文的语言逻辑性极强,感情色彩极为鲜明,常用反语、反问、摹拟等修辞手法增强驳论的效果,这些都必须细细体味,用心理解。 阅读杂文要重视对结构和语言的分析。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常常借用民间传说、寓言笑话、历史典故等,夹叙夹议,把抽象的道理蕴涵在生动的形象之中,因而是其结构往往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三大块。我们须从段与段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剖析它的结构层次,透过"叙"的现象,理解"议"的实质,然后悟出它的中心论点。杂文的语言寓庄于谐,蕴涵哲理,要咀嚼,要领悟。 其他类型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大同小异,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应当指出的是,阅读方法不是固定的、刻板的,须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阅读方法示例 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人说"愚昧比贫穷更可怕",难道富有了,愚昧就不可怕吗?无数事实证明,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改革开放后,确有一些贫困者,侥幸富了起来。富了起来之后,又怎样呢?我的见闻较偏狭,接触这类富人的机会不多,不过,在别人口中,从电视里、报刊上,从对社会上种种现象的观察,总可以管中窥豹,略知一斑的。 目前,社会上流行一句时髦的话,叫做"过把瘾就"。死不死我没见过,然而有的人每天在那里"过瘾",似乎倒是的确的。过什么瘾?曰:吃喝瘾(摆豪门宴)、赌博瘾(一掷千金)、玩乐瘾(泡歌厅、夜总会),个别的还有吸毒瘾(吸食鸦片、海络因)……诸如此类,沉溺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享乐"之中。不以为非,反以为富有就该如此。岂但如此,有的人还养狗、修坟、建庙宇、烧香、拜佛、卜卦、算命……搞封建迷信活动。据说只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温州市每年造坟都在三万座以上,并以造豪华、新奇坟墓扬名于世。许多城市养狗为患,据说一只所谓"西施狗",售价从几万到十几万元。有位女士养一只狗,平时喂肉,某日主人外出,这只狗饿了,竟把主人的亲生小儿咬死了……这些行为、现象,均为某些富有者所为,那么,它所表现的是聪颖、文明呢,还是愚蠢、愚昧、愚不可及? 有位海外华人回来,看到类似现象感到十分震惊。他说:"海外许多爱国华人愿意资助祖国经济建设,造福家乡父老,而对此感到痛心。"是的,一面是无私的捐赠,一面却是荒唐与奢侈,怎不令人震惊?长此以往,将如这位海外华人人所言:"一个人如果挥霍浪费,奢侈腐化,他的产业早晚有一天会葬送在他的手里!" 其产,纵观生活中,物质上富有了,人却处于愚昧状态的事例,恐怕还多。比如,富有起来的父母,无端地给自己一无疾病、二又健壮的小儿喝什么"人参蜂王浆""小聪聪母液"之类的药品,把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弄成早熟的小大人;有的人暴殄天物,管它什么生态环境,滥捕乱猫珍禽异兽,然后去换取销票以发家……对这些人来说,"富有"岂不是变成可怕?何以会可怕?愚昧所致也。所以说,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于是我想,治贫固然重要,而治愚更是当务之急。 看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实在是一个又艰巨又迫切的任务! [阅读指导] 1.先找论点。此文标题是个明确的判断,可以断定为中心论点,再将全文通读一遍,便得以验证。 2.理清结构。文章开头用设问句,引出中心论点。据此便能很快地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第一段为引论,二至五段为本论,六、七两段为结论。根据是:首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十分显豁;第二段是总提段,显然是了开启的论证;六、七两段总结上文,回应开头,深化论点。 3.辨析论据。论证部分多用事实论据。第三段"岂但如此"前概举一些富有者沉溺于"享乐"之中例,"岂但如此"后又举大搞迷信、养狗为患两例,这段的三个典型事例一个比一个荒唐,说明这类富有者的愚昧实在可怕。第五段"比如"后再举给小儿吃补药和捕珍禽猎异兽两例,这两?quot;处于愚昧状态"的事例更具普遍性,与前三例一样"可怕"。 4.分析论证。从论证方法看,三、五两段用例证,第四段用引证。第一段列举三例后,末句用选择问代替分析,第四段则用海外华人的话作引证,指出富有者愚昧的严重后果,第五段分三层:每句为第一层,提出分论点;二至五句为第二层,先举例后分析,论证分论点;末句为第三层,本段结论。第五段的论证拓宽了范围,比三、四两段的论证进了一层。 5.体味语言。用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来对照,此文无疑是体现了的。例如,"个别的还有吸毒瘾"?quot;个别",不很有分寸;愚昧的富人是"侥幸福了起来"的,显示了逻辑的严密性;"治愚更是当务之急",态度何期鲜明……此文语言也不乏生动之处,"弄成早熟的小大人","弄"含贬义,极富讽刺意味;"死不死我没见过","似乎倒是的确的"。幽默诙谐,饶有意趣。 6.综观全文。此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层次清晰,语言严密,针砭了社会上某些现象。 ---本文来源: 我爱语文[ / ]欢迎光临最大的语文公益网站!---http://www./Article/Class40/Class45/200409/1697.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