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太极拳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昵称7053919 2011-06-01

练太极拳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分享到:

1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支撑身体最重要的关节,太极拳运动虽不是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但由于练习过程中要求身体放松下沉,下肢松胯屈膝,经常有一腿支撑重心,所以对腿部力量的要求很大,膝关节的正确锻炼及对其的保护则更为重要。
膝关节疼痛的原因
一、练功前关节活动不充分
有些人练习太极拳时不做热身运动,直接进行套路练习,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练一遍拳;有些拳师本身就不重视热身运动,这是非常错误的。活动不够充分就开始练拳,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还比较僵硬,做动作不慎就会造成膝关节扭伤,在以后练习时就会出现疼痛现象。
二、练功后不注意休整及保养
由于太极拳是在松胯屈膝的情况下进行锻炼的,对腿部力量的要求较大,通过较长时间的练习,腿部肌肉由于疲劳就会比较紧张。这时在停止练习后,就要注意肌肉的放松。如不充分做好休整活动,就会使腿部肌肉僵硬从而导致膝关节劳损,这就像参加百米冲刺的运动员跑完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而是还要进行一段距离的慢跑使身体有一个恢复的过程。
另外,膝关节除了在锻炼前要充分活动开、结束后做好充分的恢复休整外,还要注意对膝关节的保养,即在练完功后,周身出了很多汗水,全身毛孔都张开了,这时一定要注意避风,俗话说避风如避箭。刚练完功,不能马上进入空调房间,或用电风扇对着吹和洗凉水澡。而冬天在不运动时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不要让膝关节受寒,大风天气里不要在户外练拳,否则也容易让关节受风。
三、练功时姿势不正确
1
、跪膝。跪膝就是膝关节超过脚尖太多,使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到膝关节上,不能顺利地下到脚上,由于膝关节承重太大,易造成膝关节疼痛。
2
、定式时实腿的膝关节与脚尖不能对照。陈鑫说: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由于膝关节与脚尖不对照,使膝关节受力不当,所以易造成膝关节疼痛。如动作懒扎衣定式,右腿要注意膝关节与脚尖对照;动作单鞭定式,左腿要注意膝关节与脚尖对照。
3
、重心倒换时动作幅度过大,两膝造成左右摇摆;同时两脚不能抓地,出现不是外侧脚离地,就是内侧脚离地的现象,这样子扭来摆去,也会对膝关节造成不良影响,容易使膝关节受伤。
4
、动作转换时不能虚实分明。在脚尖外摆、内扣时尽量不要负重,待定好方向后,再将重心转移过去,不要将两脚在地下虚实不分地乱扭乱摆,这样既不能体现出虚实分明,又会在带负荷转重心时,不小心使膝关节受伤,导致以后出现关节痛。
四、原有伤痛练拳后表现明显
有些人在过去从事其他体育运动时就曾经受伤,或膝关节曾因为风湿、受风寒得了关节炎,但由于平时没有大的运动量,腿部不承受大的压力所以表现不明显,而习拳时由于全身放松下沉,下肢松胯屈膝、单腿支撑重心时,致使腿部超负荷承受压力,就使原来伤痛的膝关节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疼痛感。
五、重心过低造成运动量过大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从来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在初练太极拳时就会感到腿部支撑力不足,腿部容易疲劳,这样也容易使膝关节在控制能力差时受伤,致使关节疼痛。
如何防治
由于膝关节疼痛会严重地影响姿势动作的准确,从而阻碍拳艺的进步和提高,使自己对前途失去信心,以至于放弃练拳。这就要求我们太极拳的教练要对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运动解剖学有所了解,要正确地、系统地、科学地去练习太极拳。要做到在练出一身好功夫的同时,练出一个好身体,不能功夫练上身了,身体却练坏了,所以练真功与养生同样重要。只有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才能练出一个强健的体魄,让太极拳成为我们最佳的健身方式,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应有的贡献!



 

0

 

2

练了一段时间的太极拳,膝盖越来越不舒服,有的疼痛的厉害,我想大概是有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
一是由于你可能膝盖遭受过损伤或骨关节有病变,通常情况下,如果膝盖本来有伤,再加上开始习练太极拳时不能掌握正确的姿势,使伤情加重,更加疼痛.如果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生有骨刺或有严重的关节炎,你应该先去详细的检查,认真的听取一下医生的意见,查找原因,根据病情,确定你是否适合太极拳的锻炼.建议:根据医生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传统太极拳高架习练,对缓解关节炎造成的疼痛有特别好的疗效.
二是动作不正确造成的损伤,由于不太了解太极拳规范姿势和动作要求,造成身体扭曲,重心偏斜,立身不正,造成了膝关节扭伤.常见到的如:弓步时,膝尖没有对正脚尖,或膝盖超过脚尖,马步时没有开胯圆裆,膝盖内扣了造成膝关节内侧承受压力过大,虚步时,支撑腿分配的重量没有循序渐进,仆步时没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强行下势造成损伤.建议:对于初学者,一开始就要注意正确的姿势,主要从外三合上下工夫,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要抽出点时间进行单式的桩功训练,如单鞭,或搂膝拗步,检查膝盖是否直立,未超过脚尖,是否歪斜.马步云手,检查是否开胯圆裆.虚步的白鹤亮翅,提手上式,检查是否夹裆.其重心分配应逐渐进行,开始可以四六分,即百分之六十的力量在支撑腿,百分之四十的力量在虚步上,当一段时间的练习自我感觉良好时,可以逐步变为三七,二八,最终形成一九之分,可使虚步收缩自如.而仆步要视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未经过良好的训练或活动准备不充分都可能造成拉伤.
三是不了解太极拳的运动机理,承接转换不当造成运动扭伤.在练习太极拳时,经常看到一些拳友在上步和单腿支撑时那些错误可怕的扭动,孰不知长此以往不腿疼才怪呢,练国家套路的朋友腿疼的居多,这是因为套路中倒动重心多,很多不科学的动作加重了腿疼的几率,以误传误也是没办法的事.还有的朋友是运动中重心不对,如上步时,重心逐渐转移到支撑腿时,应该是尾闾对脚跟,鼻尖对脚尖,然后调腰胯,再出步踏实,重心前移完成动作,而现在动作的完成是脱节加移动,重量都压在膝盖上,加上不断的后坐、外摆脚,扭曲的上步,对膝盖加重了损伤,以至总感到疼痛,而打传统太极拳的朋友腿疼的很少。建议:练习传统拳,掌握正确的重心转换方法,重点是要顺遂,不可强扭。练国家套路的朋友要注意上步时重心要缓慢移动,不要提腿上步快,出腿速度慢,匀速是关键,其意在脚,不在膝盖,上步时是膝盖领起,落步时由脚跟而脚掌,弓步两步横向要有15-30厘米的距离。虚步要注意前腿不要绷的太直,脚踝要松开,后腿要加强腿力训练,不能内扣夹裆。仆步时,蹲腿膝部不能向里裹扣成跪膝,不能下势的朋友不要勉强。丁步时,立身中正,支撑腿承担中心,而另一脚前掌点地与支撑腿内侧,腿部力量不足的,可分配给另一脚一些。独立步时,支撑腿不能过于弯曲。
另外,有的拳友是由于锻炼过度,或运动量过大,造成肌肉酸痛,这些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可以恢复。也可以采取理疗,烤电,按摩等方法减轻疼痛。
总之,要针对实际的情况找出原因,避免我们的膝盖再受疼痛的折磨。

 

 

3

太极拳是武术中健武一体、内外兼修的优秀拳种,因其健身效果极佳而倍受人们青睐,特别是受中老年人的欢迎。太极拳在强身健体、保健延年和却病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不仅响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且早已漂洋过海举世瞩目。太极拳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垂青。但近见报端杂志对练太极拳的人多膝痛的报道深感诧异,甚至有的直接把膝痛、膝关节损伤与太极拳挂钩,更加令人震惊!特别是《人民日报》20031220日的《有腿部损伤的中老年不宜练太极拳》(《广州日报》同年1223日亦同题报道)报道之后,有些地方报纸亦有相同报道,那么,健身效果极佳的太极拳,岂不成了地地道道的损害膝关节的元凶?!!!真是百思让人不得其解!

  
其实不然,任何运动不当都会造成膝关节损伤,不当的运动自然也会加剧损伤的疼痛。正确的太极拳锻炼不仅不会损伤膝关节,而且还会修复损伤的膝关节并使之康复!太极拳的柔缓较之其它剧烈的运动对身体的保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太极拳的以腰脊为轴,呼吸的深长匀静,动作的柔缓随和,是运动中耗能小的最佳的有氧运动,不仅能调和气血,亦能起到自身按摩脏腑和关节的作用,极有利于健康和疾病的康复。笔者即因膝关节炎而入太极,不仅关节炎治好了,还治愈了腰、膝扭伤和坐骨神经痛。我们在生活中造成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是很多的,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和运动性损伤等等。单就膝关节损伤而言,原因也是很多的。即便有个别的人因习练太极拳运动不当而造成膝关节损伤,亦与太极拳没有必然联系,膝关节损伤,乃是由于运动不当和运动过度而造成的,并非太极拳之过!

  
那么,为什么报道者能得出如此偏激而错误的结论呢?主要是报道者不加分析地罗列出了一大堆相关而不相干数字,什么什么多少练太极拳的人有多少多少人患膝痛,其不知,这个膝痛,只是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即便有些人是由练太极拳引起的膝痛,如前所述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也并不能说明就是因为练太极拳而造成的,因为太极拳锻炼有方法的正确与错误之别,违背要领要求的锻炼方法与拳本身无关,膝痛和膝关节损伤更是不能直接与太极拳挂钩。在有众多相关因素相联系的问题之间,没有排除其它因素之前,只是简单地罗列表象,就主观地断定为因果关系而加以盲目定论,不仅不能说明问题的性质,而且也是不科学的,更是不正确的,势必失去客观的公正性而使结论错误,并产生不良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习练太极拳的有几亿人,众所周知,在习练太极拳的人中以中老年为多,而且多数人身体不佳或身染多病,然而,众多的病患者大部分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得到了有效的症状缓解和康复,有的甚至得以治愈。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有人练太极拳膝痛或造成膝关节损伤呢?如前所述,主要是方法不当,运动失偏所致。膝关节在人的身体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节,不仅运动多,负荷也大。所以,人到中年多患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毛病,特别是老年人几乎百分之百均有骨质增生症,因此,骨质增生又称老年性关节炎。人到了老年,由于膝关节软骨面长期磨损退化,滑液的渗透作用减弱,关节面的软骨细胞发生水肿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就会使软骨面承受机械应力的能力弱化,加之在劳动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活动膝关节,致使已经磨损变薄、软化的膝关节面还会出现小的破裂及软骨增生,这些增生的软骨经过骨化后就会形成骨刺,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此外,膝关节骨刺还与关节的软组织损伤,及感受风、寒、湿的侵袭和发胖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也包负荷承载过重)等有关。据有关资料报道,40岁以上的人,60%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60岁以上的人几乎100%有骨质增生现象。但骨刺的症状则是因人而异的,有症状者大约只有20%左右。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症状:初期表现为关节疼痛,酸沉无力,关节内有摩擦音,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行动不便,屈伸不利,下蹲困难等功能性障碍,有的还伴有关节肿胀,积液等。多数为两侧发病,但也有的交替发病。这是老年人膝痛的主要原因。

 

4

要弄清膝痛和膝关节损伤的原因,我们必须先从认识膝关节开始:

  
一、膝关节的生理结构。膝关节外由髌骨(即膝盖)、胫骨上端平台、股骨下端髁及股四头肌相连接而成;关节两侧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关节内有关节囊、滑膜、交叉韧带及两块纤维软骨,因纤维软骨形如半月而称半月板,又称半月软骨,左右各一,位于胫骨平台与股骨内外髁之间关节囊内,关节囊与副韧带相连。半月板中心薄,而边缘厚,本身没有血管,其血液供应主要依靠关节囊和滑膜方面的血管网,半月板中央的营养供应主要靠滑液,因此半月板的自身修复能力较差,极易受损。半月板具有缓冲、减震和稳定膝关节的作用。因关节有交叉韧带而能使膝关节可以旋转(旋内、旋外)屈伸。膝关节在急剧扭转和遭受外力攻击时,会造成半月板撕裂、侧副韧带损伤、髌骨压损等。

  
从膝关节的生理结构看,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主要有:退行性劳损;超荷承载磨损;运动不当扭损;外力攻击和磕碰致损等。

  
二、膝关节损伤的分类及症状。膝关节损伤主要有: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副韧带损伤等。但各种损伤亦可同时发生。

   1.
髌骨软化的症状:髌骨软化是一种常见的劳损性疾病,又称髌骨劳损,多由髌骨遭受外伤、扭转、过度磨损和退行性改变而引起。如长期从事半蹲位工作和膝关节反复做屈伸动作,致使关节软骨面受到挤压、撞击易患此病。髌骨软化的症状:一般起病自感膝关节不适,酸胀无力,继而出现疼痛,上下楼梯时加重,有磨损样的疼痛。其疼痛的特点是:半蹲位痛、单腿支撑痛;运动初期痛,活动片刻疼痛缓解,活动过多又加重疼痛,膝关节有轻度肿胀和少量积液;髌骨下缘压痛明显,以及骨四头肌萎缩。一般无活动障碍。

   2.
半月板损伤的症状:半月板损伤在运动损伤中极为常见,日常生活中也多有发生。受伤后有局部疼痛,走路不稳,下肢无力,股四头肌萎缩等症状,甚至出现交锁现象,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半月板损伤一般由直接打击而引起的极为少见,绝大部分是由扭伤所致。如膝关节半屈时,小腿固定于中立位,股骨突然内旋、外旋、伸直;或小腿固定于内旋、外旋位,突然伸直;或股骨固定,小腿突然内旋、外旋、伸直,均可造成内、外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内、外侧症状不同:内侧半月板损伤,疼痛局限于膝关节内侧,在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有明显压痛,影响膝关节伸直;伤后数小时内膝关节肿胀明显,如有关节积液,可有浮髌感;损伤时可出现清脆的弹响音。在慢性期内,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犹以股四头肌侧头更为明显;膝关节屈伸时亦有响音,患者常可自己做出,走路时关节有时突然被卡住,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伸,即交锁现象。交锁的同时,关节有酸痛感,如将膝关节稍微屈伸活动,有时可发出响声,交锁现象可解除。外侧半月板损伤,一般无交锁现象,症状也不明显,尤其是关节肿胀更不明显,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处有压痛。

   3.
膝关节副韧带损伤的症状:膝关节副韧带损伤,以内侧损伤为多见。多发生在膝关节处于屈位,韧带松弛时,股骨向内旋转,足部固定而胫骨突然发生外旋和外翻位而受伤。如挑重物滑倒、跳起落地或重物砸于膝关节外侧等,使副韧带遭到牵拉性损伤,副韧带的浅层或深层上附着部或下附着部出现部分纤维断裂,造成局部出血、粘连,甚至血肿骨化,影响关节的屈伸活动。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有的局部还可出现轻度肿胀;膝关节处于轻度屈位时,患侧不能负重;走路跛行。
而风湿性关节炎,则与损伤不同,属于痹症,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的侵袭而造成的,常因细菌感染,久居潮湿、寒冷地带或汗出当风、冒雨、涉水及体虚感受风寒等而引起。其症状与损伤比,除疼痛、肿胀外,主要是关节周围发凉。

  
三、把握要领,科学练拳避免膝关节损伤。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膝关节损伤的原因除外伤和退行性病变外,主要是运动不当、违反生理结构扭转和屈伸所致。若要避免膝关节损伤,就必须养成正确的运动姿势和习惯。那么,有腿病和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如何正确习炼太极拳呢?患者和中老年朋要以养为主以健(练)为附,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练养结合。这里根据经验和传统太极拳的要领略述一二,供中老年朋友们习练太极拳时参考:

 

 

5


  
一是姿势不可太低,低则承载加大,负荷加重,不仅运动不便,还会增加膝关节磨损,既不利于健康又会使病情恶化。

  
二是运动幅度不可太大,大则增加屈伸、扭转力度,容易造成肌肉、筋腱拉伤,从而损伤膝关节组织。

  
三是不可太松,松则散漫,失去自然撑合,特别是下肢的松弛,更容易造成扭损拉伤。正确的练法应该是上虚下实、下紧上松的自然支撑。

  
四是要顶膝坐胯,下肢有力,重心稳固,不致偏斜而能使运动轻灵。

  
五是膝脚同向和顺,顺则相随,随则不扭,无论弓步、坐步,还是运转当中,膝与脚的方向要始终一致。在传统拳中,无论太极、行意、八卦都有此要求。如太极的碾步、行意的三尖相照、八卦的掰膝(摆步时膝脚同向)坐胯,都是对膝关节的保护。所以说,太极拳运动中,脚不能死站,步要随身换,所谓的以腰运身即是此理。无论重心在前在后,运动转身时,皆要以足跟或脚掌点地为轴随腰胯运动而转动。

  
五是患者和中老年习练太极拳,应以高架势、小步幅、慢旋转、小角度为佳;运动量以微热不汗不喘为宜。最佳的屈膝角度应掌握在135度左右为宜。这个角度支撑力最大,不仅不会损伤膝关节,而且还会修复膝关节的损伤,增强身体健康,可益寿延年。

   
当然,有些人把膝关节损伤归罪于简化太极拳的动作违反生理规律不无道理,因其自身就存在运动缺陷。窃以为,那些偏离太极拳要领和本质的拳,虽名为太极拳,不过有其名而无其实,所谓的24式简化太极拳及新编的表演的所谓的太极拳,图有虚名而已,其弓步膝过足,坐步撇膝,虚步塌膝,转身扭膝等等,不仅缺乏太极内涵,离拳意甚远,不可与太极拳同日而语,无论其多么花哨、多么潇洒飘逸,已失原宗,无一符合太极拳要领,其危害甚大,简直是对太极拳的戕害。而真正的太极拳,是合生理顺自然,健武一体之拳,修可以养性,练可以强体,用可以御敌。

  
朋友们,大胆地练吧!只要去假归真,方法正确,不失自然,不违要领,合乎生理,太极拳是不会损害膝关节的,膝关节损伤乃是运动不当所致,不过人为的戕害而已,并非太极拳之过

 

6

      太极拳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瑰宝。其动作柔和、节奏舒缓并具有极大的健身养生价值。正因为有这个动作不剧烈、不容易受伤的特点,太极拳运动受到国内外亿万朋友的喜爱。然而任何运动只要不科学练习都会有损伤的风险,太极拳也不例外。膝盖的病痛是太极拳习练者最为常见的现象,与这项运动中腿部长时间处于半蹲姿态、负荷过重有一定的关系。也与训练不科学未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有关。笔者在多年的习练和教授陈式太极拳过程中,针对膝盖痛这一现象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见解,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以求共同进步。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练拳前热身准备不充分都可能造成膝损伤
        
科学实践证明,如果不做热身运动,骤然开始练拳,容易造成包括肌腱断裂等损伤。有些人从来不做热身运动,直接练拳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未发热还比较僵硬,动作幅度稍大一些就会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建议:每次都要在训练前做正确充分的热身运动,如做关节操或慢跑5-10分钟,身体发热出汗为佳。尤其是膝关节的热身尤为重要,可多做一些。

二,膝关节姿势不正确是引起膝损伤的主要原因
        
膝盖超过脚尖导致关节受压过度
        
练太极拳时身法要求做到立身中正,沉肩坠肘,屈膝松胯,这样原先由髋部承受的一部分体重,此时便因为髋胯的放松而全部由大腿肌肉中的股四头肌(股四头肌具有伸膝作用)承担了。相应地加重了股四头肌的负担。髌韧带因为是股四头肌的肌腱延伸,所以会随着股四头肌的收缩而拉伸,股四头肌收缩越厉害,髌韧带拉伸就越剧烈。根据运动学中的肌肉滑丝原理:肌肉被过度拉长和过度收缩时,肌肉处于最无力状态。膝盖超过脚尖时,膝盖会过度屈曲<90°,股四头肌因过度拉长而变得无力。此时连接股四头肌的髌韧带也被拉伸过度,由于股四头肌无力,上身体重的压力大部分被髌骨韧带所承受。当股四头肌猛力收缩时,容易引起髌韧带自胫骨粗隆处撕脱而分离。所以膝盖超过脚尖最容易使髌骨韧带受伤,长期还会导致髌骨软化症(劳损症状)。这也为膝盖最忌讳的错误。另外身体过度前倾,亦可增加膝关节的压力。
建议:上身务必立身中正,在膝盖弯曲时保持膝盖和踝关节垂直,从侧面看支撑腿的小腿垂直于地面。功力强的膝盖可以稍稍前移至脚背上面,但绝不可超过脚尖。亦可采用脚底感受法:在练拳时,重心要放在脚心和脚后跟的中间位置上。即感觉脚掌和脚后跟受力均匀,若感觉脚掌受力超过脚后跟,脚跟又可轻易抬起,说明膝盖过屈了。对于初学者,一开始务必注意膝关节的姿势,检查支撑腿小腿是否直立,膝盖是否超过脚尖。单腿支撑时脚趾头肚可轻微抓住地增加稳定性,但不要屈膝太多。

         
膝盖没有对准脚尖:
        
在膝盖弯曲的情况下,膝盖过度的内扣和外摆会造成膝关节内或外侧承受压力过大,从而引起膝盖两侧肌肉群失去平衡而导致膝关节副韧带和内外半月板的损伤,也会引起膝盖前部痛。在陈式太极拳中有许多转脚、转身的动作。有的拳友只转脚,而膝盖并不随之转动,或者只转膝,不转脚。那么这时力就会过多压在膝盖上。如果膝盖先转动、脚尖随后才动的话,这个时间差也会造成膝盖部位横向受力,这些也是导致膝盖痛的原因。
建议: 无论是定势还是运动中,支撑腿的脚尖和膝盖务必要朝一个方向(髌骨应该和第二个脚趾的方向保持一致),脚尖与膝尖绝不可形成夹角。两膝要有即外撑又内合之意,同时配合胯根撑开撑圆,做到圆裆。缠丝桩要在圆裆的基础上,两膝一个外摆,另一个则内扣。注意两膝之间的距离要始终保持一致,万不可忽大忽小。因为忽大忽小会引起膝盖过度内扣和外摆。

三,架子过低造成慢性劳损
        
根据专家研究:正常人的膝关节平均承重35公斤。 膝关节承受重量越多,关节软骨磨损的机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伤,膝关节退化较快。 躺下来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几乎是0,练太极拳做低架90°时,膝盖的负重大约增加6倍。例如:一个体重50kg的人,每做一个低架的弓步,膝盖约要承受约300kg的压力。
笔者认为,如果不考虑上身及整个人的重心,那么动作屈膝在 90度时,即小腿直,大腿面平时,腿部肌肉应该是最受力了。年轻人身体好,气血盛,喜欢追求功夫增加肌肉,所以选择做90°的低架子。但是伴随的运动损伤风险也会加大了。一味追求用低裆步型,长久练习,容易使得膝部疲劳,并造成疲劳性损伤。一旦受伤就需要休息而停止训练,反而达不到快速增长功力的目的。
建议: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架子的高低。练功要讲科学,要循序渐进,架势逐步由高变低。笔者认为支撑腿膝关节屈曲保持120°最好,此时肌肉爆发力点集中,肌肉力量增长最快,膝关节比较安全,适合腿部力量强的人练习。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