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养生专家心得":你敢照单全收吗?

 zhao501 2011-06-03

【中医养生】"养生专家心得":你敢照单全收吗? 

 

《中医保健网》2011-05-08 20:42来源: 作者:admin

 

“渐冻人就是能量过度消耗,被冻住了?

◆9500元一个的砭石能治百病?

◆吃枣的正确方法是囫囵吞?

◆不用吃药也能治好胃癌?

 

健康养生类资讯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发布,注重糊口质量的人们常常会照单全收,但有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离健康糊口越来越远。近年来,跟着传统中医节目的升温,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离不开健康、养生、保健,关于养生的册本、电视节目等也层出不穷。但是,这些养生内容却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缺乏严格的科学性,一些荒谬而自相矛盾的养生建议经常让人们无所适从。有些养生类图书很是火爆,但一经质量查询拜访,却发现甚至连经络图都是错的。而一些电视节目用“大师”、“简便方式”吸引中老年人,抓住中老年人不愿意花大钱的心理,而事实上这些方式都没有科学依据。

 

马悦凌  “专家”履历以多年的亲身实践为价钱,独创食疗、经络疗法,受众极广,研究民间中医治病、保健方式近20年,已经出书畅销著作《不生病的智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大夫》、《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三本著作,被誉为“健康教母”、“民间奇医”。
     

错误不雅概念:土豆具有和中养胃、利湿、宽肠通便、降糖降脂、美容养颜等功能。           

解析:土豆的确含有一定量的伙食纤维。但就含有量来说,一个人即使每吃一斤土豆也达不到所说的效果;更别说“土豆含有大量黏液蛋白,能够促进消化道、呼吸道的润滑,预防心血管硬化”之类的感化。 

         

错误不雅概念:马悦凌糕即固元膏,高品质红枣、核桃仁、黑芝麻、冰糖(低糖型除外)、阿胶等原料。红枣、阿胶可以补血,黑芝麻、核桃能补肾,冰糖能润燥。所以一般在连吃1-2个月后,红色素城市明显增加,出格适合妇女长年服用,而且也适合老年人补血、补肾,治疗咳喘效果也很好。固元膏对男士们也有很是好的效果,出格是治疗痛风,可以说是特效药。另外,长年吃固元膏对女士有很是好的美容效果,头发乌黑,有光泽,有弹性,面部无斑,皱纹少,而且补血效果好,可以减缓衰老。孩子吃固元膏同样不错,因为补血效果好,利于孩子的发展发育,还能促进脑发育,让孩子更聪明。此外,治小儿哮喘也有特效。         

解析:这种由阿胶、芝麻、核桃仁、红枣、冰糖、黄酒搅拌在一起的工具,成分跟烤蛋糕、冰淇淋相比,并没有什么更出格的处所。阿胶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品质很差的蛋白质,世界其他处所都不认为它有什么营养价值。 

         

错误不雅概念:“渐冻人”这个病名已告诉我们,这个人的身体被“冻”住了,为什么会被冻住,一定是饮食习惯、糊口习惯的不正确造成身体被冻住,一定是这人身体内的能量被过度耗损,导致身体内能量场很弱,抗不住寒凉,身体才被冻住了。         

解析:“渐冻人症”是活动神经元疾病。除了中文语境之外没有用这个名字的。把一个拟态或是形容的文学用法,认定为形容疾病性质,是何等好笑的错误。 

 

杨奕  “专家”履历: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医学参谋、中国名医论坛副理事长、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理事委员、天津河图洛书保健推拿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先后坐诊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知名养生保健栏目,受到泛博学员热烈欢迎。20098月出书《手到病自除》。  
        

错误不雅概念:每人每天要鼓掌1000下,狠狠地拍,不要怕痛。一段时间之后,手指会变长,身体更健康。还能从人的掌声判断健康,手指长度及曲度可以反映人的健康及性格,而且能从人的五指看出其他 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               

解析:鼓掌能养生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它确实能促进气血畅达,能加热机体,但终归只是一种简单常规的健身方式,说到这个能治病,那就没有医学根据了。从掌声判断健康,能比五指判断家庭其他成员健康,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中医尚需要把脉,需要综合地进行望闻问切的,听一下掌声,看一下别人手指就能看病了,岂不是神化。如果此方式可行,现代医院都不需要买那么多先进设备了。 

           

错误不雅概念:砭石能治病,而且推出了9500元一个的砭石。              

解析:砭石在中医来看,确实有调剂气血、疏通经络的感化,但治病这个说法不曾考证,而且9500元一个的砭石,它的感化绝对没有一张自动按摩椅的感化大。把养生和治病混在一起,是很容易误导不雅观众的,这样的做法也很不科学。 

 

 曲黎敏  “专家”履历:著名中医文化专家,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等。著有《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从字到人》、《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等。 

             

错误不雅概念:凡是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的人,一定要注意正常吃饭,因为本来脾胃功能就弱,再不好好吃饭,会加倍地没劲儿。一般环境下,只要饮食纪律,锻炼身体,很快就会好转。糖尿病中期的治疗有一个方子: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多吃黄豆饭、蔬菜和豆成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而且连药都不用服。但是每天要坚持锻炼身体,这很重要。             

解析:糖尿病病人必须合理控制饮食。不管是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还是已经发现了很久;不管是初期,还是已经进入了以后的什么期;不管病情轻还是重,不管是口服降糖药、打针胰岛素还是没有用药的病人,都必须控制饮食。只有这样,才能使病情不变并趋向好转,否则,病情恶化直至呈现并发症,将是无法避免的后果。 

         

错误不雅概念:膝盖是由24块骨头构成,24块骨头跟什么有关?二十四骨气呀!所以早走伤的是肺气,因为正常的骨气转化与肺气有关。24块骨头就是由一年的十二节和十二气构成的,所以小孩子一岁阁下学走路才不伤气。           

解析:照解剖学教科书上的说法,膝关节是由股骨的内、外侧髁,胫骨的内、外侧髁及髌骨的关节面构成,也就是说一共3块。如果书上只是写错了骨头的数目,其他的都没错的话,小孩子开始学走路的春秋应该是3个骨气,即一年的八分之一,也就是一个半月,何等的不成信。 

         

错误不雅概念: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囫囵吞枣”。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中医认为土克水,土为脾,水为肾。枣是甘类的工具,它入脾胃。牙是肾的外现,如果枣吃多了的话,那么就等于“土”侵蚀牙齿,牙齿就会坏。别看牙齿长短常坚贞的,但它很怕甘类的工具。因为甘类的工具主散,而最坚贞、最具收敛气机的工具就怕散。所以,吃枣时要囫囵吞枣,不要颠末牙齿,这是吃枣子的一个法门。                

解析:这是万万使不得的!枣这样的果品,“不要颠末牙齿”,也就是说一下都不嚼,连皮带核“囫囵个儿”地吞下去,可能造成梗塞或食道梗阻。枣越小,越容易误入气管;枣越大,越容易梗阻食道。别说孩子,就算是成人也可能有生命危险。 

 

赵霖  “专家”履历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着“国家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预防保健会诊专家等头衔。合作编著的《中国人怎么吃》、《连队饮食营养新说》、《科学饮食防“非典”》,撰写出书了《赵霖谈饮食和营养》、《首席专家赵霖谈——平衡伙食,健康忠告》。 

             

错误不雅概念:“得谷者昌,掉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得蔬菜、豆类者昌,掉蔬菜、豆类者亡”,总而言之,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解析:这是对中医食疗的错误理解。食疗只是药疗的辅助和补充,不能与药疗等量齐不雅观。所谓“药食同源”,只是一部门食材也是药材,并非所有的食材都是药材。而对于大大都食物来说,只具有营养价值,不具有医疗价值。 

         

错误不雅概念:“食疗万能论”。一位山东老汉因胃癌(早期)住院,一听药费那么贵,顿时要求出院,他对赵霖说,自己家穷,没钱看病,如果继续治下去,那就是“家破人亡”,如果回家等死,人亡家不破。一年半后,这位老汉回医院复查,竟然没事儿了。赵霖问老汉:“回家吃药了?”老汉答:“哪有钱买药,光吃枣。”于是,赵霖告诉我们:“老汉吃了一年枣,把癌细胞给吃没了。”赵霖为了用这个案例说明食疗的价值,就从营养学上找根据。他研究了一下,发现枣里面有一种叫“环磷酸腺苷”的物质,它有抗癌感化,能抑制癌细胞发展,于是把癌症痊愈归功于“枣疗”。            

解析:因为防癌食物很多,科学家们只是研究出了这些食物的某种成分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但不等于吃了这种食物就不得癌症,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食物可以代替药物治疗癌症。另外,癌症致病机理目前仍是个谜,癌症治愈机理就能这么简单地归功于枣吗?这在逻辑推理上有明显的缝隙。 

     

很多受公共追捧的养生明星,都是因为他们懂得把复杂的营养学理论、抽象的营养学术语变成老苍生能听得懂的警句和大白话。但是,食疗与药疗,这两个词仅有一字之差,弄不清这两个概念,那可就有千里之谬了。因此,在养生规模,真理与谬误仅有一步之差,稍不留心多跨了一步,养生就变成了损生,权威专家就变成了下一个伪专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注重科学,摒弃荒谬,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