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传统不可丢

 逍遥公子123 2011-06-04
类别:针砭时弊 作者:毅杰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1-5-17 21:58:00  按 ← → 方向键翻页
编者按:中国的崛起和复兴,更大程度表现为精神和文化的复兴。文章从广电总局的决定和中国的语言文字法规定角度,指出了中央电视台“CCTV”用语的错误。接着论述了我们对英语的重视,对母语的弱化;论述了我们以龙作为国家和民族象征的问题。论述中批驳了一些错误荒唐的言论,指出了弘扬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去年,广电总局颁布新规定:荧屏禁用英文缩略词。这项规定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从保护汉语的角度出发,这项规定很有必要,因为在如今的中国社会,汉语正面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英语的强势入侵使得汉语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弱势语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项规定又不够全面,既然要禁止使用NBA、CBA、GDP等英语缩略词,那么就要做到彻底,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媒体之一,仍然在使用着CCTV的台标,是不是不合理呢,这项政策是不是治标不治本呢?事实上,根据国家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央视使用CCTV作为台标本身就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这种行为竟持续了几十年,我们却视而不见,不值得思考吗?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是中国改革30多年来,中国社会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在这30多年里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一种不太正常的倾向,盲目崇拜或热衷于外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与之相对的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冷淡和抛弃。看看我们的学校,小学从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在中学和大学校园里,学生为了英语四六级等各种英语考试而在英语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研要考英语,其他的考试和职称的升迁也需要英语,可以说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学生,要和英语打一辈子交道。但是,能够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却不多见,我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培养的却是众多只会应付英语考试的人,真是可悲!英语或许很重要,但是没必要到每个中国人都要去学英语、去说英语。一个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生和英语有多大关系?但是,不行,必须考英语,真是令人费解。不仅这样,某一刊物在对中国和印度进行对比时,竟然“说印度比我们有语言优势,原因是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印度被英国统治了几百年,连自己的本民族的语言都丢了,使用外来语言竟然还是优势,真不知道我们这些学者是怎么想的。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沧桑,仍然在被使用,纵观世界,有哪一种语言和文字比汉语、汉字更有优势呢?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只有汉字流传至今,还不能证明汉字的优越性吗?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人都以龙的传人自称。然而,或许再过几年我们就是熊猫或者其他什么的传人了。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极富破坏力和侵略性的动物,和邪恶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他们的眼里,中国的龙同样如此。于是我们为消除国际误解,便开始逐渐抛弃中国的龙文化。前几年,上海某高校一位教授就曾建议放弃使用龙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熊猫,因为熊猫温和、可爱,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这个事件曾一度在网上被热议,大多数人都反对。其实,西方文化中的龙和中国的龙完全不是一回事。在中国,龙自古以来就是神圣的,它能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我们可以向外国人宣传我们的龙文化,让他们了解中国的龙文化,一来消除了他们对中国龙的误解,二来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益处颇多。然而,我们没有这么做,我们毫不犹豫地将它抛弃了,还美其名曰,改变中国国家形象,促进中外交流。试问,美国民主党会因为驴在中国是个不太雅观的指称而放弃其作为民主党的象征吗?西方人会因为中国人吃不惯半生不熟的牛肉而改吃中国菜吗?绝对不会,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不会因为外国人的看法而改变的。而我们就不同了,我们处处强调与国际接轨,打着促进国际交流的旗号,将中国传统文化一点一点地抛弃掉了。在中国各大城市中,西式建筑或以西方词汇命名的建筑比比皆是。人们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其他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却相对冷漠,以至于端午节也让韩国抢去了(韩国在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上是非常重视的)。西方的文化和节日有其特定的地理和文化历史背景,而在中国却没有,到头来只是不伦不类,“西不西,中不中”。结果,国际的“轨”没接上,自己的“轨”也被毁掉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因为多样性才更加精彩,一个国家和民族正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才能屹立于世界。普世的东西不存在,为什么我们要为了西方国家的认可而丢掉我们的传统文化呢?这不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吗!中国需要与世界进行交往,需要让世界了解自己,中国文化的兼容并包不是要牺牲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代价。外国人不了解,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宣传和交流,不应该一味弃而用他。主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没有错,但类似于抛弃传统文化的做法实在不可取。试想,外国人使不惯筷子,我们就要扔掉筷子纷纷拿起刀叉吗?西方某些国家希望中国在地球上消失,我们就要自己消失吗?
  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只是物质和经济上的增长和提高,更大意义上在于精神和文化的复兴,这也是当然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之一。一个丧失了本民族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民族将会是一个没有根的民族,没有根的民族就没有发展的前途。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历史沧桑,依然流传至今,说明它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为什么我们要抛弃这么优秀的民族文化呢?诚然,中国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孔子学院,国人或许会认为中国文化在国外很受欢迎。但是,假如中国文化在中国失去影响力,我们还去国外开展宣传交流还有什么意义吗?一个丢掉了自己国土的国家还到处征伐能说他很强大吗,还有意义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