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猕猴桃膨大剂,陕西周至种植猕猴桃使用猕猴桃膨大剂增产8万吨(图) - 每日热点 - 豆丫网...

 鲤鱼山九龙门 2011-06-05
猴桃膨大剂,陕西周至种植猕猴桃使用猕猴桃膨大剂增产8万吨(图)
2011-6-4 10:37| 发布者: lingling|
  猕猴桃膨大剂,陕西周至种植猕猴桃使用猕猴桃膨大剂增产8万吨
  西瓜爆炸因为膨大剂事件未消,猕猴桃膨大剂又现江湖....
  记者近期在陕西省周至县采访发现,被誉为猕猴桃之乡的周至县,果农种植的猕猴桃依靠膨大剂增产。
  2010年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7万亩,总产量25万吨。一些果农按照去年总产量计算,依靠猕猴桃膨大剂能使猕猴桃净增产三分之一,全县产量超过8万吨,而且当地超过90%的果农均采用猕猴桃膨大剂增产,以保丰收。  
   
  周至县司竹乡南司竹村一位果农说,猕猴桃不使用膨大剂,果体小,难以销售,果商也不愿意购买,产量、产值都会下降。而且周至县各乡镇、村落,以及县城的农资经销店随处都能买到四川或杨凌产的猕猴桃膨大剂。猕猴桃膨大剂使一个100克的猕猴桃,净增80克左右。
  膨大剂俗称“大果灵”,也叫“膨大素”,主要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淡、口感差,不利于长时间储藏。同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也有可能造成儿童发育不良、痴呆等。
  目前,周至县猕猴桃鲜果销售及加工占到国内80%的市场份额,也是陕西猕猴桃的主要产区。陕西省果业局2009年曾下发通知,要求猕猴桃产地禁用猕猴桃膨大剂。
  陕西下发通知 要求猕猴桃生产禁用膨大剂
  陕西省下发通知——
  新华报讯 记者3日从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了解到,针对部分果农在猕猴桃生产中使用猕猴桃膨大剂有所抬头的现象,陕西省政府办公厅3日下发通知,要求在猕猴桃生产中严禁使用猕猴桃膨大剂。
  陕西省政府在通知中说,膨大剂是猕猴桃生产中禁止使用的产品,使用膨大剂会导致果品外形畸变,品质下降,贮藏期和货架期缩短,烂果率增多,造成果品市场声誉受损,影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陕西省政府已作出要求,猕猴桃产区各级政府要组织工商、质监、公安、农业、果业等部门立即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农资市场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做到一店(点)不漏,逐村逐园严防、严查、严堵,绝不允许膨大剂流入市场、进入果园。
  省政府明确要求,猕猴桃产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服务指导,积极推广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夏季修剪、定量挂果等技术,引导果农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以生产绿色安全果品为目标,积极推行有机、绿色产品质量认证,通过园艺措施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营养果品。

 
关注膨大剂风波

  膨大剂险些毁灭陕西猕猴桃产业

  接下来要关注的,是西瓜使用膨大剂的消息,前段时间,我们关注了江苏等地部分瓜农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导致西瓜裂开的消息,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究竟应该怎样使用,使用多少才是合理的呢?我们的记者在陕西了解到的最新信息显示,作为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陕西省,在十多年前由于果农盲目追求猕猴桃产量,在生产中使用大果灵一类的膨大剂,使得陕西猕猴桃这个原本充满希望的金色产业跌入低谷、几乎毁灭。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提起膨大剂,果农陶宏斌心里一直隐隐作痛。1996年,陶宏斌栽种了9亩地的猕猴桃,3年后果树开始挂果。为了追求高产量、大个头,陶宏斌和周围的农户一样,开始使用一种叫做“大果灵”的猕猴桃膨大剂。

  周至县楼观镇军寨村果农陶宏斌表示,一支药兑八斤水,蘸呢,就是拿个东西这样浸泡呢。蘸了的个头好像有这么大的,没蘸的最大的是这么大。

  起初使用膨大剂,陶宏斌确实尝到了甜头。成熟后的猕猴头个头大,每个重量都在150克左右,在市场上还是相当抢手,每公斤能卖到5、6块钱。为了能通过贮藏提高猕猴桃的利润空间,陶宏斌在家里建了一个简易的冷藏库,收购了10万公斤的猕猴桃。但是没想到,这笔投入完全没有回报。

  周至县楼观镇军寨村果农陶宏斌说,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那一年赔了十几万块钱,(猕猴桃)蘸了膨大剂以后局部就软了,像脓包一样就坏了。卖不出去,根本就装不到箱子里去,全部都倒了。

  损失惨重的不仅仅是陶宏斌一个人,整个周至县乃至陕西猕猴桃产业都遭受重创,几乎陷入绝境。由于果农滥用膨大剂,导致猕猴桃果实外形畸变,内在品质下降,贮藏期和货架期缩短。猕猴桃产业链条上的农民、企业、消费者这三个环节都受到伤害。

  周至县猕猴桃贮藏协会会长姚宗祥说,2002年我们可以说是基本上全军覆没,我们就是做的比较有规模一点相对赔钱赔少一点,都还赔钱了,全县的冷库没有盈利的。

  陕西:猕猴桃保卫战 杜绝使用膨大剂

  不合理使用膨大剂,原本红火的猕猴桃产业,短短的时间里,就跌落到低谷。这让陕西省的农业部门很清醒的认识到了滥用膨大剂的严重危害,在陕西省各级政府和果业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对不合格的膨大剂、不合格使用膨大剂的产品和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几年时间之后,陕西的猕猴桃产业,才逐渐的恢复,我们再来看记者的调查。

  从2000年开始,在陕西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周至县,当地连续多年开展了禁止猕猴桃使用膨大剂的治理工作,被当地人称作猕猴桃保卫战。

  周至县楼观镇军寨村果农陶宏斌说,当时是各村上、镇上有工作组、巡逻队,不停地检查呢。政府(干部)来看你蘸了(膨大剂)把你树枝就剪了。

  陕西各地在对膨大剂开展“不准卖、不准买、不准用”整治活动的同时,为了使猕猴桃能实现“优质优价”,还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发展订单农业,为优质猕猴桃销售开拓渠道。眉县是陕西省另一个猕猴桃生产大县。近三年来,全县40多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每年6、7月份就开始和果农签订收购合同。记者在眉县齐镇就看到了,齐峰富硒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与果农签订收购合同。

  眉县齐镇村果农陈金龙表示,签了以后我们果农也就放心了,坚决不使用膨大剂,咱这个收入也就有了保证了。

  眉县齐峰富硒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齐峰说,要求果农坚决不用膨大剂,多上农家肥,疏花疏果,晚采糖分好,市场销量也就好。

  在政府多种措施的推动下,陕西猕猴桃从2008开始逐步走出低谷。去年猕猴桃的果园销售价格已经从几年前的每公斤1块多钱,攀升到每公斤7、8块钱,而且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和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高端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成为我国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数量最大的省份。

  陕西:农家肥育出优质猕猴桃

  看着陕西过去几年来实行的这场猕猴桃种植保卫战,今天的效果,的确是来之不易,我们的记者了解到,为了彻底杜绝膨大剂在猕猴桃生产中的应用,目前陕西实施了猕猴桃的“优果工程”,通过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引导果农不用膨大剂,同样能种出好果子。来看看陕西现在最新的情况。

  眼下正是猕猴桃果实的膨大期,前几年,果农就是在这个时期使用膨大剂。但是昨天记者在周至县楼观镇军寨村的一片果园看到,果农们都忙着给猕猴桃上农家肥。

  记者说,师傅,今年还用不用蘸膨大剂了?周至县楼观镇军寨村果农司尚武说, 没有,没有蘸。原来用过膨大剂,这二年三年都没用,人家(客商)来了以后看你这猕猴桃太大不要,价格低,不蘸膨大剂的这个猕猴桃人家很快就卖了。

  今年果农司尚武购买了30多立方的农家肥,这已经是第二次给猕猴桃施肥了。尽管要投入一千多元,但是只要结出优质猕猴桃,得到的收益远远高出这些投入。

  周至县楼观镇军寨村果农司尚武表示,不蘸药用这个农家肥、鸡粪这些东西上了以后,口味好,好卖。去年卖了八万元吧。

  记者: 一斤卖多钱?卖四块二、四块一毛钱。

  当越来越多的果农开始注重使用农家肥的时候,眉县葫芦峪村农民侯长禄已经开始尝到科学管理带来的甜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摸索出了果树疏蕾、定果和抹芽的技术,园子里的猕猴桃不光个头大、而且口感好,3亩果园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

  眉县葫芦峪村果农侯长禄说,我第一年(08年)收入是8000多元,第二年收入是18600多元,第三年我收入就是25000多元,今年估计可能要超过这个两万五以上,可能三万元左右。我这果子有些客商都把我这已经订购了,定果不定价,到时候按市场价格给我翻一番,所以现在我也不愁卖。
 
 
上海:未加膨大剂的优质西瓜销量飙升

  在刚才的节目中,我们看到,陕西省由于坚决抵制滥用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培训果农科学种植,现在陕西的猕猴桃销售已经走出了前几年的阴霾,果农们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无独有偶,在上海最大的西瓜种植基地南汇,由于这里的果农们一直坚持生产规范化标准,没有拔苗助长的使用所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里的西瓜今年个个囊红黑籽,品质好。现在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这里的西瓜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并没有出现一些媒体所说的西瓜滞销的场景。我们来看看上海的最新情况。

  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秘书长朱龙舟表示,我们这些天的销售不是叫直线上升,而是叫直线飙升,为什么?反而好的品牌瓜销量上去,这几天都要预约了,不是说我卖不出去的问题,相反变成了你要来我一下子拿不出,我预约你明天给你,后天给你,这样来。

  情况是否象朱龙舟所说的那样,南汇的优质西瓜销售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呢。记者也进行了实地探访。

  记者艾萍,我现在是在上海南汇的一家果蔬合作社 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有十多名工作人员十分地忙碌正在把今天从地里采摘的新鲜的西瓜进行分拣 然后装到这样一个个箱子里头面运往上海的各个市场 我想问一下 您现在正在贴的是质检单的工作是吗 对的 每一个箱子都贴一张的 一共贴了多少张今天?今天八百多了 记:八百多箱了 昨天呢?昨天大概有五六百箱吧 这几天的销量还是不错的 特别忙碌? 特别忙碌 从早上六点到现在还没停过呢 记问:现在一点钟了还没吃午饭 没吃 中饭还没吃呢

  据了解,今年年初上海农技部门对地产西瓜栽培实行标准化,发布“西甜瓜生产推荐农药品种目录和使用技术规范”,在这份技术规范中,主管部门专门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用品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告诉记者,在眼前记者所看到的这些西瓜田里,都没有使用所谓的膨大剂这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当地的农户按照这一地方性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种植的西瓜,品质和生长周期都很正常,加上4月中旬以来,上海持续晴好天气、昼夜温差大,使得今年上海南汇的本地西瓜产量和质量都好于往年,瓜农们告诉记者,眼下这些质优黑籽的西瓜,很受市场的欢迎。

  瓜农说,现在这几天随着天气开始热起来 就是销量每天大概要七百多箱 八百多箱 大概份量的话大概在两万多斤 两万五左右 估计现在天气在热起来 销量估计还要比往前要好一点 我们这个瓜打开人家说了 全黑籽 这个肯定是没问题的

  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测或有地方标准

  自从财经频道重点关注了今年部分地区西瓜爆炸的事件之后,西瓜使用膨大剂的事件,就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该怎样使?成了各级政府部门眼下重点规范的问题。这几天来,上海市就开展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专项整治行动,来看看整治行动的具体情况。

  这几天来,上海市农委共检查农药经营门店481家,检查到植物生长调节剂208个批次,其中4个批次产品涉嫌擅自修改农药标签,现已要求整改。为强化瓜果等农作物质量安全监管,上海市农委决定将专项检查再延长两周,最终检查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种植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陆峥嵘说,接下来我们还想用两周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对1200多家的销售企业进行地毯式的检查和整治。对检查当中发现的一些三证不全,或者标识不清或者是非法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品进行取缔,然后依法进行查处。

  上海市农委表示,经农业部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使用的,不过,上海市农药检定所的专家表示,目前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有检测方法,但是还没有国家规定的检测标准,这也给执法过程带来了一定阻碍。据了解,目前,国际上不少国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有管理规定,其中重要的一条措施是规定其在果品中的残留限量值。但是,我国目前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规定中,还没有包括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因此,上海的一些农业专家表示,不排除协商制订上海相关地方标准的可能性。

  上海市农药检定所推广研究员汪传柄说,因为上升为地方标准它有一个过程,标准不是很容易随便变成一个标准,这个(检测方法)稳定了以后,看我们中心会通过有关协商,有可能的话形成一个地方标准是可以的。

  业内人士:农户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划算

  的确,滥用或者乱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比如坐果灵、膨大剂等,对于果实的生扎不仅不会带来好处,反而会危及果实的生长,农业部的部分专家曾经在我们的节目里表示,蔬果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滥用或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的“三无”不合格产品,就会带来一定的潜在危害。不仅如此,这种做法对于瓜农来说,还是一笔很不划算的经济帐。

  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秘书长朱龙舟说,农户通常要在早上对雄花和雌花进行人工授粉,劳动强度相对大,而使用坐果灵等植物激素,只要对着植物一喷,就能促进西瓜坐果,提高产量。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看起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费用不高,还能省去不少人工费用,但他并不主张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进行种植,因为农户总收入未必能高出多少。

  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秘书长朱龙舟说,这个账实际上他们没有很好仔细地算 如果算了这笔帐 叫他用激素他也不会去用了(记:为什么?)市场不要白籽壳 它现在的瓜价卖一块钱都卖不出去 你如果说这个籽是黑的 那么最起码现在两块五到三块钱一斤 那你想想看 他省下了一点点可怜的人工费 但是影响了它差价多少

  一些西瓜种植户坦言,今年西瓜种植中使用过膨大剂等植物激素的西瓜的确不好卖。

  瓜农说,我们黑籽影响不大,有几家他们说影响很大,上次电视也放到过(27:(影响大的您知道是什么样的农户呢? )他们可能就是喷药水的 白籽瓜 但我们黑籽瓜影响没这么大 对我来讲是不大的 对黑籽瓜的影响不大 但是白秄瓜确实很大 他们有几家用药水喷的 他们都说卖不掉卖不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前一阵,天气比较凉爽,加上一些地区的西瓜因为使用了膨大剂等植物激素,口感不怎么样,加上消费者已经知道了黑籽西瓜和白籽西瓜的区别,所以某些地区西瓜出现了一时的滞销现象。而这些日子,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后续生长的上海本地西瓜根本无需再使用“坐果灵”,市民可以放心购买。

  花费大申请难 日本企业使用植物调节剂受严管

  看完了国内对于膨大剂的最新处理情况,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国外,来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对这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都有什么样的规范。日本的食品安全在全世界一直很有口碑,而且日本使用农药的历史也不短。从1963年开始农药的注册和生产,到目前,日本可以使用的农药数量达到了4472种,其中就包括8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市场上流通。日本政府对于这些化学制剂的监管,遵循的是怎样的管理模式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日本目前使用的的植物调节剂都要到农林水产省申请注册,并提供相关的详细数据以供资格审查。产品注册合格投放市场后,企业除了接受农林水产省不定期的抽查外,每3年还要到农林水产省重新注册。在此期间如果没有事故发生,则可以直接更新注册。如果产品中增加了新的化学成分,还要追加相关的实验,提交最新数据。农药工协会将根据每家企业的规模给他们提供安全性检查。不存在大企业就一定安全,小企业就不安全的问题。同时,企业要支付安全调查的相关费用,如果增加新药,意味着企业要支付更多的调查成本。

  农药工业会事物局长内田又左卫门说,现在(一项数据的)调查费用从几百万到一亿以上不等,但总体来说一款新药需要50亿到100亿日元。(安全性调查的)费用都是必须的,是为了取得注册资格,所以企业也理解它的必要性,会负责任的看待。

  而认定调节剂对人身影响的过程也相当复杂。如果新产品没有既定的安全标准值,就要与厚生劳动省、环境省以及食品安全委员会等部门分别确认,才能确定最终的标准值。因此植物调节剂申请除了花费很大,注册周期也很长,农林水产省1年、环境省等1年,整个周期最少也要2~3年时间,对每个公司都是压力。但是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考虑,日本的政府和企业对安全审查一直保持谨慎和严格的态度。植物调节剂正式注册后,各地方政府职员和农业协会工作人员会对农户在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上进行具体指导。个人随意贩卖和使用的话,将处以3年以下监禁或100万日元以下罚款。企业将给予1亿日元以下的罚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