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转“质”:学术科研更需拔尖成果

 寒梅儿 2011-06-05

 

“数”转“质”:学术科研更需拔尖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  童珮茹


        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种呈现形式,高校学术论文被转载的情况,也是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侧影。近日,我校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后称“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书报资料中心研制的“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获得佳绩。在按学科排名中,我校“艺术学”学术论文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数量达19篇,从106所高校的322篇中脱颖而出,取得第2名的成绩;另有“新闻传播学”位列第4。该排名在《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公布,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论文采用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经过编辑初选、复选和专家顾问终审等专业化流程最终选定。这种基于“同行评议”的评估方式,总体上可以反映学术期刊界和教学科研单位的一种基本态势,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我校在该排名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各同行、专家对我校科研成果的认可。

        对此,文科科研处处长胡智锋教授则将眼光放得更远:面对已有的成绩,需要保持清醒的态度、认清存在的问题;提高我校学术科研水平,依然任重而道远。

 

        排名背后还需理性思考

       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国内知名学术评估标准之一,根据该体系,能真实反映学术论文质量水平的6个同行评议核心指标包括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难易程度四个主要指标和课题立项、发表载体两个辅助指标,这些指标成为《复印报刊资料》评文和选文的标准。在各学科研究论文的指标权重分配上,“艺术学”和“新闻传播学”都是“学术创新程度”的权重最大,可见要在这两个领域取得科研突破,创新性至关重要。

       创新被誉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灵魂,我校始终将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然而胡智锋教授却表示,从整体上看,目前我校科研方面的创新力度依然有所欠缺。“我们在局部领域的确有所创新,尤其在开发新领域方面比较敏锐。比如动画文化产业和新媒体,因为做的人少,突破的困难也就比较小。但是在传统的学术领域,我们的创新力量还是非常有限的。”

       另外,在按学科排名中,尽管我校“艺术学”和“新闻传播学”取得了不错的排名,体现出我校的特色和优势,但是胡智锋教授指出,我们“沾光还是沾在算总账上”,单项成果的拔尖性依然有待提高。胡教授说道:“我们从事新闻传播和艺术的是整个学校的力量,人数总量大;而一般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做这个事情的可能只有一个院、一个系,甚至只有几个人。总量上超过别人了,被转载的几率也就更大。可是从单项水平上来看,我们的拔尖人才和拔尖成果比较匮乏,国内外的高水平的大师、知名学者还太少。”

       只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才能转化为高质量的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面对总体上的成绩,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态度,在培养拔尖人才和高水平科研上下更大的功夫。

 

        从重视项目到奖励成果

       为了将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我校近几年提出了“科研兴校”的理念。如今进入到“十二五”开局之年,实施一批“科研振兴”计划成为学校科研建设的核心构想。胡智锋教授称,对于创新拔尖人才,学校亟须做的是“发现、培育、创造机会”。

       具体来说,主要从科研政策和管理的以几个层面下功夫:第一,要重视纵向项目的争取,组织团队和人手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外界的承认和资源;第二,是横向项目的拓展,与社会建立广泛合作,和传媒业界保持密切的关系,实现双方的互动双赢;第三,重视拔尖年轻人才队伍的培育,加大人才培训和科研辅导力度,有针对性地提高科研能力和质量;第四,继续加大基地和平台建设,建立新的研究基地,进一步发挥《现代传播》国家级名刊的作用;第五,对项目和成果实施科研预算奖励,这个对各个学院和机构都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可以带动全校的科研热情。

       在科研奖励方面,胡教授特别提到,过去我们关注的是项目预算奖励和科研服务,然而有针对性的重点科研成果还是太少了。现在必须在此基础之上加大对科研成果和团队的奖励力度。据了解,我校即将推出一项新的举措,即设立“中国传媒大学理论创新成果大奖”,对取得重大学术社会影响力的突出理论学术创新成果予以中奖,同时,重新启动校级科研成果奖。这些都是今后几年拿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突破性学术成果的推动因素。“。向将历年的功夫过去解决的是数量问题,今后是质量问题;以前拼的是总量,今后则要靠拔尖、突出成果取胜。”

 

       “传媒影响世界、教育引领传媒”。根据我校在传媒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需牢记时代要求和未来使命,把建设优秀的学术团队、产生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成就学术大师和名师作为学校不懈的追求,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加大科研建设力度是贯彻落实“二次创业”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之一。围绕这个发展追求,未来我校必将朝着一个研究型大学的方向迈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