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非遗”的端午如何传承?

 河湖闲人 2011-06-06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说起端午,人们便联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吃“五黄”、熏“五毒”的传统,可是到了今天,端午等传统节日却大有演变成为“送礼节”、“吃喝节”、“消费节”之势,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些人文氛围。

  记者在论坛和微博上看到,选择“去划船,还要包粽子”过端午的网民为数不少,但也有不少网民选择了端午节给自己放一个假,“宅在家里上网”,更有不少网民准备好了小长假出行的计划,拥抱大自然。网民“19lou股东”感叹:现在的人对民俗传统节日都已淡忘,而是对洋节趋之若鹜了。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韩端午之争”瞬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

 

  四年之后,中国端午节终于成功登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跻身“世界遗产”。当端午节已经成为“世界遗产”,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传扬这一传统文化,使其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

  网民“天纵七星”认为,韩国的“端午祭”经过当地人们的传承发扬,才会有今天在世界遗产里的重要地位。我们的两千年来的端午节,内涵其实更为丰富,“一个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需要今人更好地发扬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