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国学论坛』 - 地藏缘论坛 佛教人气社区 佛友网...

 功夫宝贝 2011-06-06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孔子的这三句话,已成文化人皆知的名言。但为什么是这样,历代无人解得清楚,就像马到成功,几乎人人会说,但为什么不说“虎、豹到成功”?无人说清。譬如钱穆的解释:孔子说:“智者不迷惑,仁人不忧虑,勇士不畏惧。”来可泓: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没有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智者不会疑惑,仁者不会忧愁,勇者不会畏惧。”

“知者”,即有智慧的人,不是聪明。其区别是:聪明,是当下反应灵敏;智慧,不但当下敏锐,而且能准确把握成功的方向和目标,具有成功的方法,心想事成,马到成功。“心、马”,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火”,“火”代表智慧。即智慧具备了,就能“事成”、“成功”。没有智慧“想”死也不会“事成”、“成功”。既然方向正确,方法高明,成竹在胸,果实在握,还有什么怀疑、迷惑呢?“疑”者,不敢确定能否成功也;“惑”者,心中有多种选择,即拿不定主意也。

“仁者”,是通过利人才能利己的人。“忧”,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也。为何不能心静?“愁”也。“愁”,由“秋”和“心”组成。“秋”,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如果颗粒无收,怎能抵抗风枪雪剑?何能度过漫长的冬天?民以食为天,任何凡人处在此境,“愁”字,必然缠身;心情,无法平静。

“仁者”,为什么通过利人才能利己呢?因为“仁者”,首先是自立自强,早已解决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及人生的各种问题,没有个人的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相反他只能通过帮助别人,才能证明自己存在有多大的价值,否则他活着就没有意义。这就是无众生就无佛的含义。“小人靠大人而成长,大人助小人得永生。”如果“仁者、大人”不帮助别人,他多余的能力发挥不出来,必然走邪路发泄,这就是贪官的路子和下场,当然是害己、家破人亡。所依她只能通过利人才能利己。试想这样的“仁者”还有忧愁吗?

人之所以有恐惧,是因为想到,做不到;说道,办不到;看到,得不到。因为没有力量啊!“勇”,由“甬”和“力”组成。力大无比,源源不断(涌)也。自然能“言必信,行必果”,还哪来的恐惧?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实实在在,真实不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