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医学应借鉴20个中医元素

  键观苍海 2011-06-07
现代医学应借鉴20个中医元素
 2011年4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3495期
     现代医学即是21世纪的医学,必须适应现代人类发展的阶段水平,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对医药的要求。随着人类生活习惯和疾病谱的改变,将使以擅长治疗战伤、感染、抢救、手术等为主的西医治疗系统逐渐让位于有效的心身调治系统。现代社会对医学的要求也将从单纯治疗疾病转为保持健康,增进健康,获得健康长寿。因此笔者认为,在思考现代医学的诸多方面时,应注重发展中医元素的优势。
 
 
    元素1 医学的目的
    医学的目的应该是健康。数千年来中医的医学目的一直都是为了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其本”。中医早就强调医学不能单纯是祛病,而是要在治疗的同时改善体质,使病人恢复健康。
    而近代医学的主要目的是治病,但很多治好病的病人并未恢复健康。据2008年的调查:根据一个21万名美国医生死亡情况的统计资料,平均死亡年龄为70.8岁,(当年美国人均寿命78岁);而根据《名医治学录》、《四川医林人物》、《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三部书416位中医生卒年龄调查,所记录中医的平均寿命为77.5岁。可见,掌握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群体的健康和寿命尚不如没有一点现代医学卫生知识的中医。
    所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治病作为医学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合适,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医学的要求。因此,现今医学的目的应该向中医靠拢,将医学的目的设定为健康。
 
 
   元素2 治疗必须以有效和安全为前提
    首先,如果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则无论任何医术均应被接受。中医学系统是从临床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医学科学体系,其宏观整体反馈调控的方法治疗病人安全而有效。
    西医学强调治病方法和药物的科学实验证据,并且建立了一套相关程序。但人类医学科学技术水平尚未发展到对医疗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出科学证据的阶段。所以,现阶段的医学必须从治疗病人的现实情况出发,首先重视有效和安全,有无科学实验证据宜留待以后的科学研究。
    而中医学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提供了保证。显然,治病首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疗效,对治疗过程科学证据的追究应该相对次要。何况,确切的疗效也是客观的证据呢。
 
 
   元素3 医学必须侧重临床疗效
    《周礼·医师章》:“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自古以来,医学都是以临床疗效作为评价的标准。医学必须侧重临床,并尽量使用简单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取得临床疗效。目前盲目跟随西医方法,着重要求英语水平,发表科研文章,定职称,升工资而“稽其医事,以制其食”是否有点偏离了医学方向?
 
    元素4 自然疗法副作用小
    《老子》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内经》中也有“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通过自然疗法、自然药物取得疗效,显然是较好的选择,也符合现代人的健康取向。再加上中医学整体治疗,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更是达到对具体病人有针对性地治疗,副作用极小。
 
   元素5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是符合人类健康和疾病客观规律的思想。从《黄帝内经》以下,古代医家对此多有论述。如“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爱护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温,禁忌食饮,将饵药物。”这些中医的经典原则,至今仍对现代医学考虑环境和人体的互相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元素6 心身健康
    古代中医有“七情致病”学说,重视心身健康是中医学的特征和优势,也是现代医学处理现代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新要求。西医由于着重于器质性疾病的治疗,因而在治疗现代心身疾病时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向中医学习。而中医学却可以提供大量的行之有效的理法方药和有效处理心身疾病的临床经验。
    如历代中医认为:“气血极欲动,精神极欲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是注重心身健康,防治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同治的医学。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推拿按摩、针灸、中药“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西医则是主要治疗器质性疾病的医学,在现代社会处理人类健康疾病的问题上,中医学的原则和方法显然更符合现代医学要求。
 
   元素7 将医药和治疗融入日常生活方式
    《灵枢·本神》说:“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治病求因,正本清源,既然是从不良的生活方式中来,那就要从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入手。将医药和治疗融入日常生活方式已被证明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日常生活中喝茶、打腰鼓、唱歌跳舞、游戏、旅游等等,均有利于健康和治疗各种疾病。积少成多,多因素合力,可以成就神奇疗效。
 
    元素8 简便验廉的治疗方法减少百姓医疗支出
    高科技往往伴随高费用,同时西医无法治疗亚健康(或功能性疾病),致使疾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器质性疾病)才进行诊断和治疗,造成高费用的检查和治疗。2008年,美国3亿多人的人均医疗费为5440美元,平均寿命78岁;中国13.2亿人,人均医疗费828元人民币(约120美元),平均寿命73岁。2010年澳大利亚约2000万人口,人均医疗费用5000美元,人均寿命为81.28岁。上海也是2000万人口,人均医疗费用约600美元,人均寿命为81.40岁。虽然居住条件、自然环境、空气、水质、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等都是澳洲优于上海,但上海人的中医文化优于澳洲。
    中医的特点是:简、便、验、廉。同时中医能够诊断和治疗亚健康或功能性疾病,如上火,湿热,肝郁,肾虚等等。基于疾病发展的客观规律,公共医疗保健主要费用投放的侧重点应该是预防和治小病。简言之,能治大病不如先治小病。政府应该将大部分的医疗经费投放到中医系统才能达到医疗卫生费用和公众健康效益的最优化。
 
   元素9 食疗胜于药疗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饮食习惯和营养过剩已经成为现代人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历代中医早有论述:“肥肉厚酒,烂肠之食”;“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清淡以养胃,少吃以宽肠”;“若要衍生,肠胃要清”;“谨和五味”等。因此,反其道而行之,将治疗和医药寓于日常食物中,方法简单而有效,费用廉宜。
    如中医所说的“药食同源”。中医食疗药膳,汤水调理,疾病戒口,饮食禁忌长期以来都是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不但要吃出健康来,而且要吃出疗效来。
 
    元素10 变被动医学为主动医学
    被动医学是有病才治,治疗时机延迟,成本高、效益低,是目前西医系统的主要问题。主动医学是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中医学的一贯原则和实践。正如元代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所述:“如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要保持健康,关键就是治未病,主动预防和治疗。这正是中医《黄帝内经》以下一直奉行的医学思想。如《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医学涉及到治病保健问题,要“早从事”为好。因为疾病发展模式是从健康发展到亚健康,再发展到疾病,疾病又从小病发展到大病。因此,保持健康,预防发病,善于治小病,既是中医的主要优势和特色,又是现代社会政府和卫生官员需要充分认识的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
 
   元素11 非药物治疗
    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关键词是"不战"和"全争"。其指导思想与"战而惨胜,治疗局部病灶"的方法不同。
    《金匮要略》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善战者,无需用兵而战。善治者,亦无须用药。若人能养慎,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以上是中医早就提出的并且具有临床实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必须加入到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中去。
 
   元素12 高科技与土办法并行
    医学高科技的目的是提高保健和治疗的效益,但同时也导致高费用,容易造成不必要且无效益的检查和治疗,大量浪费医疗和社会资源,事倍功半。
    明代名医张介宾《类经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利兵家。"又有宋代张杲《医说》记载有道人詹志永用竹管、绳索治疗独脚筋挛缩不能伸者,不费一文的案例。其实,中医的这类临床实例太多了。
    即使在赤脚医生"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的年代,中国也是以最少的医疗经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世界上最多人口国家的人民健康和医疗。只有坚持发展中医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国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说:"健康长寿不需要高科技。"这是实践出真知,与中医的防治原则和方法不谋而合。现代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绿色生活"的观念也为中医在全球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人文土壤,让传统方法与现代医学并行。
 
   元素13 标准治疗与个体治疗相结合
    清代名医叶天士说:"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此病乃外加于身也。"中医明确疾病和体质的关系,既治病也治身(病人)。而西医侧重单纯治病。西医是标准化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医是个体治疗,辨证论治。但治疗病人归根到底是个体治疗。
    比如说治疗胃溃疡,标准化治疗是雷尼替丁(Zantac)或加抗生素。但落实到具体病人,有肝气郁结、脾胃湿热、脾肾阳虚等不同,因此标准化治疗往往副作用大,疗效差,容易复发,远期疗效和整体体质改善不如个体治疗。中医的个体辨证治疗体现了治病和治病人的差别,治好病只是回到亚健康,治好病人才是真正恢复健康。
 
   元素14 有效治疗应该包括体质的改善
    《黄帝内经》论述男女30岁左右"肾气平均","身体盛壮",而老了之后就"肾气衰"、"天癸竭"、"齿发去"等。人类的健康和年龄与中医的肾气强弱存在抛物线样的相关现象,即小孩和老人多病,青壮年少病而且有病容易治愈。亦即是说,不管年龄大小,肾气强体质好者少病,有病也容易治疗。所以病人的体质是治病疗效的关键因素。
    西医忽视体质的重要性,缺乏调理和增强体质的治疗方法。治病与治体相较,治体更重要。治病同时改善体质是中医在治病时把两者融为一体的特点和优势,现代医学应该重视在治病的同时治疗体质,致使少发病和治疗以后不易复发,才能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长寿的较高要求。
 
   元素15 仁术--无创伤治疗
    中医历来奉行"仁心仁术"。不但医生对病人应该怀有怜恤之心,同时还主张尽量采取无创伤治疗,施行"仁术"。有创伤治疗虽然可以治病,但同时有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妨碍病人心身健康的恢复,这是目前许多常用检查和治疗方法的副作用。
    虽然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手段已经大大丰富而有效,但在治愈疾病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采取无创伤治疗。非对抗疗法、非化学药物疗法、自然疗法、整体调理疗法都是有效的无创伤治疗。应该发挥中医体系所具有的有效无创伤的临床优势。
 
   元素16 医患和谐、医患沟通、医患共治
    《素问·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中医早就认识到医疗活动应该以病人为主,医生为辅,若本末倒置,必然"邪气不服",大大影响疗效。而现阶段医生为主导治疗病人(医患为主动与被动关系,互动少)模式的弊病已经显现。其实疾病在病人身上,并不一定等于医生的诊断。但医生往往认为在自己头脑中想的和自己电脑中的信息就是病人身上疾病的全部,并据此而进行治疗。再加上没有中医诊断的参与,因而往往诊断不全面,疗效也不理想。
    医疗的任务是处理临床问题而不仅仅是治病。凡临床问题都需要处理,有症状不等于有病的西医概念必须用有症状就是有病,就需要治疗,也有办法治疗的中医干预方式加以补充。
    另外,临床疗效往往由医生说了算,病人的自我感觉不予考虑,这不合适。病人看病和医生治病,其疗效应该由医生和病人共同评估,互相参考。医患和谐,医患沟通,医患共治的模式在现代医学治疗心身疾病为主的医疗大环境中必然能够大大增强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效益。
 
   元素17 医学并不局限于自然科学
    医学是天地人的综合学科,历代医家早有论述。如南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所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清代医家俞昌《医门法律》:"治不法天之纪,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清代医家吴瑭《温病条辨》:"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西医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动物实验的模式,发展出治疗人类器质性疾病为主的医学,并定位为自然科学。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局限的自然科学医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也无法涵盖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治疗的复杂信息。而文化与医学、宗教与医学、哲学与医学、社会与医学、音乐与医学、系统论、控制论、黑箱理论、仿生学、信息论、模糊数学等传统上的非自然科学已经渗入或成为医学的一部分。使医学成为融合和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真正并且充分反映医学本质和真面貌的大系统现代医学。
 
   元素18 尽可能采取综合治疗
    清代医家俞昌在《医门法律》中所述:"凡治病不察五方风气,饮食居住,各不相同,一概施治,药不中窍,医之过也。"既然现代人的疾病主要是心身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多因素疾病,那就要针对心身和生活方式而进行多因素干预的治疗。尽可能采取综合治疗就是这种多因素干预的最好方法,也是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中能取得最佳疗效的方法。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段本身就是临床上非常有效的综合治疗,如针灸、按摩、拔罐、刮痧、中药、气功、食疗、导引、火疗、外敷等。将在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实践证明:运动、精神情绪调控、合理饮食的保健医疗效益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而单纯药物治疗无法代替前者。如以治疗常见的早期2型糖尿病为例,任何降糖药,胰岛素的疗效都不及运动、精神情绪调控、合理饮食的综合疗效。而医疗在健康中所占的比例只有8%。在以健康为目的的现代医学活动中,其他重要因素如生活方式、环境、气候、饮食、居住、运动、精神心理调控等因素都将会成为治愈疾病、保持健康、延长寿命的有效手段。
 
    元素19 尊重人权和医药的人性化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晋代杨泉的《物理论》:"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唐代医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上面所述,指出目前医生绝对主导的医疗活动是不合理的,病人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应有和全面的尊重。
    病人的权利也包括选择医疗方式的权利。例如,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肯定可以获得比单纯西医治疗更高的疗效,但由于各种原因,90%以上的病人都不知道或没有权力选择这种治疗。即使在发达的西医医疗服务系统下,没有中医药参与治疗,西方国家每天不知道会有多少病人失去治愈疾病的机会。
    所以,国家和医药管理部门有义务将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告知民众。同时,医疗活动不应该像目前大多数医生治疗病人那样,是冷漠的、施舍的、电脑仪器化的,而应该是互相尊重的、沟通的、人性化的。这样才能合理应对现代疾病。
 
    元素20 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公共教育
    实践证明,病人对疾病的知识掌握越多,治疗该病的疗效就越好。公共科普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行为,容易收到使大面积公众受益的效果。所以,应该在医疗改革中,大力推广中医养生防病、治未病、防治亚健康的知识和服务,在培养大批医务人员,建立现代化医院及装备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同时,把中医的元素投放在公众的心中,从而达到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卫生效益。
    总之,现代医学的元素几乎都在中医体系中可以找到借鉴的地方,这是社会进步发展螺旋式前进的又一次回归,是历史赋予中医的一次机遇。人类的心身健康和疾病不能分割,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使中医的原则和治疗方式更加适合于现代人。中医的复兴已属必然,已是大势所趋。(杨伊凡 悉尼中医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