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

 zcm1944 2011-06-08

    □刘伟  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二十世纪之初,济南开埠,德国人费舍尔在此建造起一座火车站。异国格调的建筑式样,一度成为老济南一景。百年之后,费舍尔后人按照当年的契约,远赴异国,践行对火车站修缮的承诺,只可惜,人犹在,老车站早已铅华洗尽,荡然无存。听完故事,让人唏嘘不已,既为逝去的老济南,也为一诺千金的费舍尔后人。在德国人眼中,诚信的契约已升华为一种善,是对前辈的尊重,以及对历史的敬仰。

    西方人的诚信,源于传统的契约精神。但如果不具备善,契约也只能是徒劳。在善的原点,诚信才有价值。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墓碑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1797年,一个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伤心欲绝,于是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几经变故,孩子墓地的所在需要转让,孩子的父亲向墓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希望把孩子坟墓永远保留,而这个条件也得到允许,并被写进契约。

    百年之后,土地数次易手,不过孩子的坟墓完好无损。再后来,这块土地成为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但孩子的坟墓被完整保留了下来,成为将军的邻居。又一个一百年过后,纽约市长来到这里,缅怀总统的同时,不忘重新修整孩子的坟墓。关于坟墓的故事,也被世代流传了下来。

    诚信的契约,绵延两百多年不绝,重要的不在于契约的约束力有多大,而在于契约在人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高。现代社会,契约普遍存在着,诚信也已变为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杆。不幸的是,转型中的中国,诚信建设却步履维艰。

    最近,沸沸扬扬的“染色馒头”、“瘦肉精”、“塑化剂”事件接踵而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着食品安全的底线,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民以食为天,食品中频频出现的安全问题,无疑是诚信缺失的恶果。

    多行不义必自毙,破坏契约者,不讲诚信者,自然必受严惩。正如孟子与荀子性善与性恶的争论一般,诚信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善之外,对破坏契约者的严惩,也是诚信驻足的必要保障。

    善是一种美德,更是人最基本的一种情感,在善的动机之下,诚信才有用武之地。而从诚信出发,履行契约精神,才会有更高的善,辅成之间,善与诚信相存,当真正用一颗善之心,看淡利益之争,诚信才会回归本源。

    (刘伟,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同年8月进入齐鲁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