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师生平等

 阿里山图书馆 2011-06-08

浅谈师生平等

 

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平等”常见于各种书刊杂志中,并成为许多师生时常交流的话题。在学校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平等的侧重点就有了不同。在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师生平等也就在教学过程中更体现得多一些。教与学的过程并非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的活动,而其本身就是师生活生生的现实情感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活动,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相互交流和认识的对象。因此教学交往也应该是师生平等的,民主的、而非形式上的人格比较活动过程。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在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自己,“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第一:教师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书育人工作中遵循“人格平等”的原则是打开学生心结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建立信任的基石。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分工不同,角色定位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举个例子:教师在路上遇到学生,为什么总要学生先老师问好?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地和学生打个招呼呢?学生向我们问好是对我们的尊敬,我们主动向学生打招呼那是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啊!记得《简爱》里有一句话:“虽然我很穷,长得也不漂亮,但是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我们的灵魂都将经过坟墓站到上帝面前,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教师虽然不是上帝,但学生的人格在我们心中应该是平等的。

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民主平等思想,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师生成为学生探索发展的伙伴,同时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实践活动空间,多一点个性的张扬,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记得有一次复习课后,一个同学问我一道生物图像题,当时花了几分钟还没做出来,只得很遗憾地对他说:“暂时我也不知道,让我回去想想,你也再去想想。明天我们再一起讨论。”并且把它作为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回家后虽然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还是只能用一种很繁琐的方法做出来,第二天上课后,我问到:“你们有没有解决昨天的那道题?”由于这题分析很困难,没有学生解出,我于是接着说:“昨晚我想了很久也仅仅想出一种很繁琐的方法,我相信你们还能找到更简便的方法。首先我来讲讲我的解题思路……”还没讲到一半同学们的智慧之门就被敲开了,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智慧的无穷,这也深刻体现了建立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我认为在教育中要建立正确的平等关系,使得学生老师都能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平等。

第一: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平等对人。一位西方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学会打架;在充满讽刺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学会指责;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长成起来的孩子一定学会自信。”同样,在不平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学会不平等地对人。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更民主的社会而努力。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还没进入社会就学会不平等地对人呢?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校里享受到平等的对待,民主的生活。

第二: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今的大多数师生关系都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接受的是“服从”教育,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师的、书本上的结论提出质疑,敢于到实践中去寻求真理。

第三: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生益友”,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古来就有“亲其师,而乐其道”的观点。而且韩愈早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都说明我们老师得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有时还需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并且要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智慧,能够勇敢地对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在老师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中,教师要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和选择,并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而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权威。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

当然,“师生平等”关系并不是消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地位,没有消除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没有消除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只是把教师的教育活动建立在师生平等理解的相互交往的基础上,把教育放在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上,使教育、知识、学习真正地与学生的精神发展相关联,使教师在与学生的真诚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