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造保健植物王国

 昵称317021 2011-06-09
营造保健植物王国




  杜福祥

  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引起众多学者专家
的关注。

  下面这篇文章,重在论述如何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
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即所谓“一箭三雕
”。

  作者是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的一位专家,近年来曾一再呼吁以
中国的独特优势,参与世界竞争。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及广大读者
细心品味作者在下文中所进行的思考和提出的计策。———主持


  在笔者着手撰写本文时,正好见到几则令人高兴的消息:“
宁夏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农民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甘
肃省将投入近500亿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使全省育林面积达8
000万亩,大大改善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等等。这充分说明
西部人已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经济大发展必不可少的条
件。

  那么,可否把西部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
经济项目对待,以便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取得巨大的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呢?

  笔者认为,如果根据国内外需求,在西部因地制宜,通过绿
化立体发展以保健植物为主系的方针政策,是完全可以达到一箭
三雕的目的的。

  营造西部保健植物王国的可行性

  “一箭三雕”是否可行的关键是有没有市场需求。

  现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与19世纪相比差不多翻了一番。但人类
重视生命质量的程度却是空前未有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原
因何在?这就是人类的生命虽然延长了,但并没有活得更好。其
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污染和食物质量的下降。以食物为例,人们为
了增加谷物、果蔬及肉鱼禽蛋的产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
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药物等化学品,不但使食物受到先天
污染,无法消除,而且也使其营养素的含量全面下降。抛却食品
污染不说,仅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即可使人引发多种慢性病———
这就是世人慢性病(所谓富贵病)愈来愈多的原因之一。

  生存环境的改善是长期的,且个人对此也无能为力。而吃什
么能改善生命质量却是绝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这就是世界
性的天然保健食品热的最根本原因。

  诸多中外专家学者也一致认为:21世纪将是保健食品大行其
道的世纪。

  ●国际需求

  “用食补代替药补,用食治代替药治”是中外古代科学家在
2000多年前提出的主张。但这一至理名言被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认
同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在美国则是近几年的事:“‘现代医学之
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曾说过:‘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
以药为食物。’两千多年之后,医学界终于承认他所言不差;食
物的确可当作有效的药。”(见美·艾尔·敏德尔所著《天然食
物药效圣典》)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于1994年批准中草药可以入食。在其
后的1995年这一年间美国就有2万种新的补品问世,数量十分惊人
。之后,每年则有上千种此类产品推出。近年,美国这类保健食
品的年销售额达750亿美元,为食品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那么,这些补品是以什么为原料呢?其中有相当多的产品以
中草药为原料,诸如刺五加、人参、虫草、亚麻子、甘草、银杏
叶、葛根、茶叶、荨麻、刺菜、蒺藜、接骨木、麻黄、蒲公英、
苜蓿等许许多多为中国人所熟悉的草药、野菜,以及大豆、大蒜
、芦笋之类,均被美国人作为补品开发出五花八门的片剂、胶囊
之类。其有关专家对十四五种疾病患者建议服食银杏制品;对五
六种疾病患者建议服食紫花苜蓿制品;对六七种疾病患者建议服
食甘草制品;对九种疾病患者建议服食亚麻油;对五六种疾病患
者建议服食蒲公英制品,等等,或建议到当地华人开的草药店、
杂货店去购买此类草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而这些中草药,诸
如人参、刺五加、甘草、石松等等均需进口。

  日本则深受中国药食同源文化影响,自古即重视中医中药。
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研究保健食品;到80年代初,其厚生省即明
确提出“变药物保健为食物保健”的政策。30多年来,保健食品
已增加50多倍,品种达3000余种,仅利用野生植物叶开发的保健
食品即达数百种。保健食品年销售额达15000亿日元,日本的人均
寿命也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还大力开发中药产品,雄霸国
际中药市场。尽管他们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骄人
业绩,但大量原料必须从中国进口。

  西欧各国利用中草药开发保健食品多早于美国,一些国家政
府对开发保健食品相当重视,发展也相当迅速,品种不下2000多
种。西欧一些国家往往从其它国家进口转手中草药等原料。

  亚洲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这
类保健食品早已认同。就连非洲一些国家也与我国合作,引入中
草药。

  总之,更多的保健食品需求必然需要更多的保健食品原料。
如果我们利用西部这片巨大的净土发展此类植物,那么,在数量
、质量和生产成本等各方面均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

  ●国内需求

  中国有七千年药食同源的历史,有极其丰富而宝贵的药食同
源文化遗产,更有极其普遍食用草药原料的饮食习惯。在美国人
看来(事实亦如此),我们天天食用的大葱、大蒜、生姜、花椒
、大料、茶叶,以及不时尝鲜的野菜之类,无不是药,无不是保
健食品原料。所区别的是:中国人以原料入食;美国人则将其制
成胶囊、片剂之类作为补品;而日本人往往取中美之长折而中之
。其实,按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能有今日70岁的人均寿命,中草药
可谓功不可没。

  不过,要说起当今中国的保健食品,生产者、消费者、经营
者,乃至专家学者,无不摇头感叹:至1999年,批准上市的保健
食品仅有2000种,而市场上见得着的还不到40%,年产值仅300亿
元,不到食品总产值的十分之一,不及美国此类产品销售额的20
分之一,人均则仅及其1/95———这当中还有500多种外国保健
食品的销售额。至于失去许多国际市场机遇之类就更不必说了。

  那么,是不是中国人不怎么需要保健食品呢?我国的亚健康
人口达70%:仅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糖升高者即达2亿人;带病的
老年人口上亿;骨质疏松症患者8400万,学生营养不良者不少于
7000万,许多统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凡此种种,无不需要大众
化保健食品,以改善生命质量,并减少社会负担及医药费支出等
等。

  笔者认为,按中华民族药食同源文化传统和国人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保健食品消费完全可以占到食品总消费量的50%以上
。因为国人进食植物品种是世界各民族中最多的,其中有许多即
为药食兼用者。只需将其中有保健功用的加工成一系列方便实惠
的大众化食品即可达到目的。倘若如此,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
提下,单靠野生原料是根本不够用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保健食品会出现今天如此尴尬的局面呢
?其中原因很多,这不是本文要探讨的———不过笔者还是不得
不说句大不敬的题外话:去年某报发过《保健食品如何定义》之
文,并言及“我国对保健食品尚未下定义”云云。在什么是保健
食品尚不明确的国度,如何规范其生产开发?如何管理?又如何
引导消费呢?如果我们完全按着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发美国式
的保健食品,不但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且还会将中国的保健食
品开发和消费引入歧途———声明一点:笔者绝不是反对高科技
,但没有数量焉有质量?为了说明笔者的观点,不妨举个例子:
车前草是中草药,可治多种病症,不少国人也将其作野菜食用;
美国人则将其做成胶囊、片剂类补品;而日本人则将其添加到面
粉中做成保健面条食用(我国大多数食品厂均可生产这类保健食
品)。这三种食法的优劣可谓因国而异,因时而异,哪一种更适
合国人?当然,消费“车前胶囊”的国人虽没有美国多,也肯定
有,更何况“车前面条”既难出口,又卖不出好价钱呢!因此真
正有实力的企业生产“车前胶囊”,绝对正确。

  西部原本就是我国保健食品资源的最大最佳基地。但也是食
品工业和保健食品工业最为薄弱之地。如果通过西部大开发,充
分发挥资源或原料等优势,使西部成为中国最大的保健食品生产
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保健食品原料基地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西部是否具备通过改善生态环境而发展此类资源的优
势呢?

  营造西部保健植物王国的三大优势

  也许美国西部片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也许媒介报道
我国西部贫困的文字太生动了,一提到西部便使人将两国的“西
部”混同起来:无际的黄土,满目的荒凉。

  其实,我国西部在古代也曾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之地,为
中华文明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如今的许多荒沙大漠都曾是先人
的美好家园。其生态环境虽大不如昔,但也绝非美国西部可比,
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至少有三大优势:

  ●土地资源优势

  如果把陕西、贵州、广西、内蒙古西部及其以西的12个省区
均划作西部的话,即使不计经济较发达的四川、重庆,也有九个
半省区。其土地面积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0%,且多为未利用或
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具有发展生态经济最广大的舞台。此其一也


  这里的人口却不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以土地资源吸引人
才和资金乃又一大优势也。

  中国人口过多是客观存在的严酷现实,而东部沿海地区人口
拥挤不堪却是可以人为改变的。21世纪的世界,最吸引人的条件
将不是繁华的闹市、现代化的工厂,而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因此,如何借助于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将东部高素质人群(包括
部分流动打工族)和人才大批吸引到西部,无论对于西部大开发
还是中国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
说,如能吸引大批高素质人群,特别是能吸引带有一定资金的创
业者,则远胜把大量资金投到没有人才的地区。

  因此如何把土地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经济优势,西部无疑
有大手笔可发挥。

  ●环境优势

  西部大多数地区少人烟,少耕地,少工业,是我国最少人为
污染的大地域;自然也是发展野生、半野生保健食品资源的理想
地区。

  长期以来,由于追求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已
使许多东部地区的土地严重退化,连东北三江平原的黑土地也失
去了往日的风采。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品质大大下降
,连许多治病救人的药材也难以幸免。这不仅使我国传统农产品
出口不断萎缩,而且也危及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美国媒介曾报道说:“从中国进口的药草质量不好,甚至受
到污染。”———须知,这个保健食品大国每年要大量进口草药
等原料。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农业领域最有希望的出
口强项之一即保健食品原料。如近年食用菌、野菜等的大量出口
便是明证。

  这是营造西部保健植物王国的又一大优势。

  ●物种优势

  西部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上地形地貌、气候最为复杂
的地区。从热带雨林到千年积雪的高山,从寸草不生的盐湖到一
望无际的戈壁,从低于海拔的盆地到世界屋脊,可谓应有尽有。
这就决定了其物种的多样性,且存在许多世界稀有物种。这无疑
是营造西部保健植物王国的最有利条件之一。

  如在有“植物王国”之誉的云南省,仅高等植物即在万种以
上。其中可食用、药用和药食兼用的野生植物即不下千种。如松
茸、块菌、假、紫萁、大果榕、酸模叶蓼、牛膝、刺苋、落葵
、羊蹄甲、罗晃子、腊肠树、铁刀木、积雪草、鸡蛋花、木鳖叶
、刺芋、菝葜等等,均为药食兼用之品,有的富含钙,有的含超
量维生素,有的富含铁等等,其中至少有一二百种可用来加工保
健食品,或有出口前景。

  在甘肃省,仅有一定分布面积或产量的野生药材即不下300种
,还有大量药食兼用、营价值很高的药食兼用植物。如蕨菜、紫
萁、黄鹌菜、百合、枸杞、沙枣、沙棘、野豌豆、当归、党参、
黄芪、七里香、苜蓿、锁阳、肉苁蓉等等,其中至少也有百余种
可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开发。

  陕西秦岭也是我国的保健植物宝库,仅山阳一县即有此类野
生植物111科、1000多种,其中有一定采收量和开发价值的也在百
种左右,如桔梗、黄芪、连翘、五味子、沙苑子、天麻、苍术、
野山桃、杜梨、花椒、蕨菜、香椿、野蒜、山葱、藿香、苦菜、
蒲公英、水芹、车前、冬青等等,无不是加工保健食品的上乘原
料。

  广西、贵州等地的此类资源也异常丰富。即使在青海、西藏
、新疆、内蒙古那些处于高寒、酷热的高原、沙漠、雪山、盐碱
滩里,也不乏此类植物,如蕨麻、苁蓉、锁阳、雪莲、虫草、刺
蜜、红景天、委陵菜、碱蓬、沙蒿等等。这些生于恶劣环境中的
药食兼用野生植物有许多是开发保健食品的珍品。

  因此,合理利用西部这些用金钱买不到的优势,做好生态经
济的大文章,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业绩,造福西部人民和整个中
华民族。

  如何在营造保健植物王国中取得三大效益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对国土绿化愈来愈重视,经济投入也愈
来愈大,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其原因之一即投入与产出不相称
,难以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特别是社会投入的积极性。在向市
场经济过度的今天,这一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如何解决西部大
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关系重大,意义深远。

  如果西部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纯粹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不但国家投入太大,恐怕也难以奏效。如作为生态经济项目对待
,或考虑到经济回报,那么周密的整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立项与规划

  能否整体立项不是笔者可说三道四的。但西部大开发的生态
环境建设已经拉开序幕。如何规划则已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历史
的教训是深刻的———多少个回合的重复建设使我们浪费了许多
资财,失去许多机遇。各地的生态建设未必非称什么“保健植物
王国”,但肯定要考虑到经济回报。因此,如无规划,互不通气
,就必然面临着许多地区栽培同几种植物的结果,接下来则是原
料过剩,再下来即毁而改种———后果不言自明。

  因此,凡绿化要回报就应考虑下列规划:

  一是品种规划:因地制宜,选择经济价值较高、有开发前景
的品系。如,仅可用来开发食用油的乔木、灌木、草本野生植物
即不下150种,可供食用开发的野果不下几百种,花类200多种,
至于可作为各种保健食品开发的其它野生植物品种尤多,大多可
在西部生存,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因此规划合理需多学科专
家“会诊”。

  二是地区规划:各地绿化栽培品种有科学的配额,不搞重复
建设。如仅限于一地,尚易,如若在整个西部避免此类重复建设
,规划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是加工和市场规划:限于西部的地理位置,把任何东西变
成商品都涉及到资源的粗加工、精加工和终极产品的市场问题。
因此就需要对国内外的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和科学预测。只要这类
工作做到家,那么,就很可能数年后方可收获的原料,在你下种
时就有了定单,甚至和国内外的投资建厂者不期而遇。

  四是规模经营规划:没有规模的经济在现代市场的汪洋大海
中不过是一片叶子。因此如何东西结合、内外结合,产供销一条
龙,尽早形成联合舰队等等,是事半功倍的必备条件。

  倘若如此,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建设一定能取得可观的环境
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大特
色生态经济行业。

  ●如何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

  西部大开发中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声势很大。在这一历
史性的大举措中,各地一定会考虑到应用高新技术,发展高附加
值产品,并使之形成劳动力密集型的新型产业。但如何达到这一
目的却并非易事,笔者对此略谈一二,以抛砖引玉:

  1.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品种

  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理环境较优越地区和西部其它退耕
还林地区,让大地变绿要比沙漠、盐碱地等地区容易得多。

  在这些地区发展高附加值植物品种可从两点着手:一是选择
经济价值较高的主体植物品种,二是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中短期
附属植物和寄生植物。对于前者各地较容易解决,对于后者,除
了选择有价值的灌木、草本植物外,寄生植物尤可考虑。如:块
菌是经济价值非常高的寄生植物,在美国的批发价达每磅260美元
。法国为块菌产销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也是该
国的一大产业。他们就是在植树造林时有目的的发展块菌的。且
这种食用菌可一次培植,收获25年以上,并且不影响主体树木的
生长。此外,诸如松茸、羊肚菌、灵芝、猴头及其它食用、药用
价值较高的树寄生植物等等,均可考虑用此类方法发展。这样即
可一片林子多种收获;乔木未大却已收获年年有。

  2.应用高新技术向不毛之地要三大效益

  西部改善生态环境最具重大意义的莫过于使沙漠变绿洲,让
高原、雪山长出金花,令盐碱荒滩生出钱来。这才是西部通过改
善生态环境而创造三大效益、造福中华民族的绝妙之笔。

  其实,在这些令人生畏之地恰恰能生长许多名贵或有价值的
保健植物。如高原红景天、雪莲花、肉苁蓉、锁阳、发菜、沙芥
、沙葱、沙棘、沙枣、沙蒿、碱蓬等等。其中绝大多数尚无人工
栽培。但要达此目的(包括前述的块菌、松茸之类)的前提是需
要新技术和科研投入。中央为西部大开发投入一千多亿,甘肃仅
为改善生态环境即要投入500亿,如果能从中拿出千百分之一作为
科研投入即可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说明其可行性,不妨举几个例
子:

  发菜被奉为“宁夏五宝”之一,但此“宝”仅为少数人带来
了可怜的利益,却为不少产区及其民众带来了灾难。据有关报道
,仅涌入内蒙古地区搂发菜的人累计已达190万人次,涉足草场2
.2亿亩,为此被破坏的草场达1.9亿亩,相当于全国草原退化面
积的24.6%,如要恢复需十年时间,后果无需多言。仅阿拉善地
区每年为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180万元;而各地为此付出的
代价不知是所采发菜的多少百万、千万倍,如果我们采取积极对
抗措施,即大力人工繁殖发菜(已有科研人员进行过尝试),即
可取得保护生态环境、安排人力及经济效益三大好处。如果发展
到年收获发菜百万公斤,售价仅及野生发菜的三分之一(每500克
百元左右),即有2亿元的收益。而那些搂发菜者无利可图,草原
也就保住了。

  再说说“沙漠人参”肉苁蓉。我国人民千余年的药食实践和
现代研究均已证明,此物有明显的益寿延年、抗衰老等功用,颇
有开发前景。据报道,日本以其为原料研制出的“养命酒”已风
行多年。此物仅有野生,一旦掀起肉苁蓉热,必将又有大片的沙
漠植被被破坏。

  那么,可否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发展人工栽培?因为繁殖肉
苁蓉的前提是首先在荒漠、盐碱地等处栽培供其寄生的白刺、盐
爪爪等灌木。这样一来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有大收益。如果年
收获百万公斤肉苁蓉,其市场价即为5000万元,若加工成保健食
品收益则可为其十倍。

  沙漠和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但很大,且危害也大。
能在这部分地区繁殖的植物也很多,如沙棘、沙芥、沙葱、沙枣
、沙蒿等等,均为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原料,除沙棘外多无人工
栽培。如沙芥,在内蒙古等地有“家有千万,不如沙芥伴饭”之
誉,足见其味美和对人体的益处。

  西藏、新疆的红景天、雪莲等也均有很高的药用、保健价值
。红景天仅有个别企业有人工试种;雪莲则已遭到破坏性采收。
因此研究此类物种的人工栽培,不但可保护生态和物种,也必有
很大的经济效益。

  青海、新疆均有大片的盐碱地,沙蓬、碱蓬、猪毛菜等适于
这类土地生长的野生植物,有的可作蔬菜;有的种子含油量高,
可作为食用油资源开发;有的可保健,如猪毛菜即有降血压之功
,如能利用此类廉价原料开发出降压保健食品,其经济效益自不
待言,社会效益更无法用金钱计算。

  我国既不乏上述技术的科研部门,也不乏此类科技队伍,更
不乏有识之士,需要的只是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工作。

  3.向综合开发要效益

  综合开发是事半功倍的捷径。其关键是宏观协调和微观指导


  以枸杞为例,我国此物的蕴藏量不下40万亩。但长期以来仅
用其果,而果实的年产量也不过千万公斤,其产值按市场二级批
发价也不过1.5亿元。其实枸杞嫩茎叶的营养价值等不亚于果实
,既可作菜食,又可开发一系列大众化保健食品,如能合理利用
,枸杞的产值翻一番当不在话下。

  又如沙棘,是世界公认的保健植物和绿化沙漠的最佳物种。
我国的蕴藏量世界第一,达2千万亩。但其加工品的总产值才一亿
多元。不用说综合开发了,连其果实都未完全利用,不少损失令
人痛心。其实沙棘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百克含340毫克)等
营养成分,无论是用来提取某些成分,还是用来加工绿色饲料,
其经济效益均不可低估。沙棘完全应当成为我国千万人就业、产
值近百亿的一大产业。沙棘现象既值得国人反思,又值得西部大
开发借鉴。

  此外,诸如猕猴桃叶、红花茎叶、桑叶、柿叶、松叶、黄芩
叶、罗布麻叶等等,无不可综合利用,均是开发保健食品的原料


  综上所述,只要作到周密而深层次地规划,发展、利用高新
技术,通过营造西部保健植物王国而达到一箭得三雕不会是天方
夜谭。

  总之,西部拥有许多东部不具备的优势。如能在西部大开发
中充分发挥优势,那么西部的繁荣、中华民族的昌盛是不会太远
的。

  结语

  我国青藏高原面积230万平方公里,西部沙漠近40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40万平方公里,柴达木盆地20万平方公里,全国宜林
宜牧荒地18亿亩(大多在西部),如果想办法花上十几年或几十
年的时间能让其十分之一的面积变绿,那么仅生态经济及其深加
工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即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发达的省份;还可安
排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人口。不但西部能大发展,还可大大改
善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并造福于子孙万代。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0年第五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