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遗尿177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传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4例遗尿症患儿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7例,观察组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和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中药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睡眠觉醒障碍改善时间,夜尿次数、尿量减少情况,烦躁不安、情绪冲动改善时间及学习成绩提高、自闭改善时间等。结果 对照组中有效162例(91.5%),无效15例(3.4%);观察组中有效171例(96.6%),无效6例(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传统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遗尿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 【关键词】 遗尿/中医药疗法; 中药/治疗应用; 推拿; 穴位疗法; 儿童 遗尿是小儿临床常见病,由于遗尿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儿科医生的关注。现代医学对小儿遗尿有多种治疗方法,而抗利尿激素治疗、报警器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是当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1]。祖国医学采用中医辨证、推拿、针灸等治疗小儿遗尿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本科自2002年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210/200910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收治遗尿患儿354例,其中男196例,女158例,男女比例为1.24∶1;年龄3~5岁100例,~7岁112例,~14岁142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半年。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7例。观察组中男98例,女79例;3~5岁50例,~7岁56例,~14岁71例;对照组中男98例,女79例;3~5岁50例,~7岁56例,~14岁7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学》中小儿遗尿症的诊断标准[2]。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中遗尿的诊断及辨证分型[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遗尿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3~14岁;(3)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等)所致遗尿者;(2)推拿禁忌证,如骨折、皮肤疮疡、创伤出血等;(3)对已知中药成分过敏者;(4)依从性差,影响疗效判定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口服中药健脑灵(哈尔滨儿童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83046;药物组成:五味子、甘草、柏子仁、鹿茸、白芍、酸枣仁、地黄、当归、肉苁蓉、熟地黄、茯苓、川芎、红篸),缩泉胶囊(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1039;药物组成:山药、益智仁、乌药)。服药方法:3~7岁每日早晚各3粒口服,~14岁每日早晚各5粒口服,疗程3个月。 1.5.2 观察组 推拿主穴:肾俞、八髎、气海、关元、龟尾、夜尿点。配穴:板门、脾土、丹田。辨证加减:脾肾阳虚型加脾、肺俞、三阴交、百会、小天心;肝经湿热型:加肝俞、小天心、清天河水、退六腑、百会、倒捏脊;大便干燥加摩腹2 min;肾气不足型加心俞、肾俞、小肠俞、百会、捏脊;心肾不交型:加心俞、肾俞、人中穴、百会、捏脊(从长强穴至大椎穴)捏10遍。每日推拿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0 d,休息3~5 d,疗程3个月。同时加服中药健脑灵和缩泉胶囊,服药方法同对照组。 1.6 观察指标 (1)患儿睡眠觉醒障碍改善时间;(2)夜尿次数、尿量减少情况;(3)烦躁不安、情绪冲动改善时间;(4)学习成绩提高、自闭改善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为自拟。(1)有效:患儿能自控小便,自行排尿,夜尿明显减少,伴随症状显著改善,能正常上学和生活;(2)无效:经以上治疗患儿不能自控小便,夜尿无明显减少,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影响正常上学和生活。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171例(96.6%),无效6例(3.4%);对照组有效162例(91.5%),无效15例(8.4%)。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t=22.52,24.55,51.17,20.18,P<0.05。 表2可见,观察组在睡眠觉醒障碍改善时间、夜尿减少时间、情绪改善时间、学习成绩提高及自闭改善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对小儿遗尿认识较早,《灵枢·九针论》中指出“膀胱不约为遗溺”。《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说:“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谓之遗尿。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金匮翼》论述了遗尿的病机认为“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症治汇补》则认为:“遗尿又挾热者,因膀胱火热妄动,永不得宁,故不禁而频来”。可见小儿遗尿主要与肾和膀胱虚寒不能固摄有关,也与肺脾肝等脏腑功能失常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的发生与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或发育迟缓、睡眠和觉醒功能发育迟缓、神经内分泌因素、遗传、精神心理因素、不良排便习惯及膀胱功能障碍有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遗尿患儿常有家族史,双亲中一方有遗尿史者,44%的小儿出现遗尿;而双亲均有遗尿史者,77%的小儿出现遗尿;且在双胞胎或同胞兄弟姊妹中发病率更高。临床调研中还发现,大多数学龄患儿伴有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不良,不合群或与他人沟通能力欠佳等症状。这些表现与遗尿给儿童造成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压力,影响其生长发育及心理发育有关。 传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是通过经络穴位的推、拿、按、揉、摩、掐等手法,起到益肾固精止遗的作用。主穴中的肾俞、八髎、气海、关元、龟尾等穴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益肾固精。掐夜尿点以清热止遗,理气除滞。配穴中补脾土、板门,以后天之本补先天之本;清天河水、退六腑以清肝泄热利湿;摩百会以安神除烦;捣小天心降命门之火。诸穴共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滋水涵木以止遗。中药缩泉胶囊中山药,味甘、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健脾养胃,固精止带;益智仁,辛、温,归脾、肾经,补肾固精缩尿;乌药,辛、温,归胃、肾、膀胱经,行气散寒止痛,治疗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健脑灵药物组成中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三味药甘、平,归心、脾、肾及大肠、肝、胆经,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且有润肠通便之功效;鹿茸,味甘咸、温,归肺、脾、心经,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人参味甘微苦、平,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等作用;肉苁蓉味甘咸、温,归肾、大肠经,补肾助阳,润肠通便;川芎,味辛温,入肝胆经,可行气开郁,袪风燥湿;当归,味甘辛、性温,补血活血,止痛润肠。茯苓,味甘平,入心、脾、肺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地黄,味甘苦,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以上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强筋健骨,补肾缩尿、镇静安神之功效。综上所述,推拿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遗尿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不仅缩短了病程,避免针药之苦;而且可改善睡眠觉醒障碍、情绪、自闭,提高学习成绩,减少了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儿童的生活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