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被问起:“你是做什么的?”
交互设计似乎是个很难解释,有点”虚、空、玄“的东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交互设计少了些可以借鉴的方法。交互设计这个行业似乎只能靠前人经验、自身灵感、悟性体会,江湖中野蛮发展着。简直就是武林中的内功了得。
JJg在《用户体验要素》中,将交互设计设置在结构层。 一方面,交互设计恰恰处在抽象的战略向具体实现页面的转化过度阶段。从产品开发流程中,交互设计上从产品经理接到需求,分析需求并最终交付网站高保真的原型。要把“抽象”的点子和想法如实贴切用界面语言表现出来。满足公司商业需求。 另一方面,交互设计师的诞生某种程度是为了提升产品可用性。其实就是要满足产品使用者——用户的要求。 说起来简直就是吃饭靠公司,目标是用户的“无间道”。要不断平衡公司“商业”利益(不能丢饭碗),和用户体验利益(专业道德)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在交互设计思考的过程中,考虑用户逻辑+公司的特殊需求两部分内容。 能不纠结么…..
有人问我交互设计难么? 我说“不难,你想,用户的操作行为就俩:点击、拖拽。”:) 其实,我理解的交互设计主要分为两块:信息架构和操作细节。交互设计的产出物(交付物)也应当包含这一静一动两块。 下面从交互设计不同阶段的产出物,来谈谈我自己交互设计方法和思考过程: 1.接需求 这个阶段主要是接到产品经理等拿来的需求,比如FRD文档。和产品经理讨论需求,了解重点。 2.需求分析——>翻译成界面语言 俗话说,Think first,Design next.对于接到的需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仔细分析和讨论下需求的逻辑、内容和目的,而不是马上风风火火的开工。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梳理用户逻辑+特殊需求,最好能高度概括成几点。 忍不住引用臭鱼博客的一个灰常贴切的案例: 一个需求文档。里面描述了页面需要承载的信息。 第一步. 概括信息 •您选择了回邮方式办卡,概括解释这个办卡方式。
•接下来您应该 下载申请表
•回邮办卡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一系列注意事项。
第二步. 排序 1. 您选择了回邮方式办卡,概括解释这个办卡方式。 2. 接下来您应该 下载申请表 3. 回邮办卡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4. 一系列注意事项。 第三步. 翻译为界面语言 对于单一的页面(并非整站,没有操作逻辑)的产品来说,需求分析完,交付物出线框图,后面视觉和开发静态页面足够了。 3.结构框架 实际产品往往复杂很多,在需求分析的时候要对产品结构进行梳理,表达出网站的层级结构。做出类似的站点地图(site maps)。这个除了可以把公司所提供的内容层梳理清晰,为全站导航也奠定基础。
其实流程图分为单个用户流程图和多用户流程图。它不仅是提高可用性的利器,也是信息架构的好工具。具体详情可以看:利用任务角色来做信息架构 举一个购物网站的例子:使用者主要包括购买者、买礼物的人、通过EDM(email营销)进来的人和退货者。 先画出“购物者”的流程图 再画出其他角色的流程图 你会发现不同用户角色可以复用相同的页面。比如:购物车、搜索结果list页、送货地址、确认页面等等。 通过梳理不同用户的行为路径,可以更好地梳理复杂问题。你不仅可以从开始紧盯用户来网站的目的和需求,还可以避免遗漏页面和页面上关键性的操作。
这些表现页面
相关箭头越多,页面承载的信息量也越多。还有一些重要操作(如上图红框)在视觉上应该突出表现(比如button颜色醒目色、高亮度等)。各个要素在页面中的级别其实是不同的。比如: “接受” 更加醒目的引导用户。这里也会对一些企业战略的特殊需求引导。 还有,操作逻辑紧密的按钮要接近。 保存宝贝后,要么结算要么关闭。虽然右上角有关闭按钮,但由于两个操作紧密,应该放在视觉上比较接近的位置。 5.线框图(wireframes):更像最终产品呈现的毛胚。简单来说,就是抛去配色、字体样式、图片等的原型设计。这个阶段包含具体操作细节。 线框图这个阶段,除了把上一阶段流程图需要的要素包含好,最重要的要考虑如何在页面中排布这些信息,积极具体的操作细节、状态说明。 交互体验的一些参照原则:操作前,结果可预知。 操作时,操作有反馈,可停止。 操作后,操作可撤销。 交付物中对交互细节和跳转页面的说明 6.检查check 这个阶段就是再次对线框图进行可用性的分析。第一时间,设计师可以把已有的可用性原则拿出来参照,是否出现问题。 《Don’t make me think》里有些说明,外加偶个人总结的常见排查点:
回头看看,这几个阶段的交付物涵盖了交互设计的内容:信息架构和操作细节。当然,具体思考过程不会那么界限分明。可能兼顾两者,比如在流程图中既有细节又有架构。
交互设计其实让机器“模仿”人和人沟通对话。交互和视觉最终要的是清晰表达信息。 设计师都该有自己的一套设计方法,设计分析思路和习惯。这只是我一个小白设计师对过去一些思考的总结,便于未来检讨。不一定对,找到适合自己和环境的方法才是重点,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算我抄你的。如觉得不好,板砖扔来。求童鞋们分享批评。 不过方法各样,Don’t fall in love with your design,最终还是要做“有爱、有人情味”的产品。干巴得~ |
|
来自: 命運之輪 > 《UI、UX、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