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孙瑜导演喝彩

 红瓦屋图书馆 2011-06-12
为孙瑜导演喝彩

许朋乐


  清明期间,正值人们沿袭传统、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日子里,我们为著名电影艺术家孙瑜先生举行了诞辰111周年纪念活动,活动虽简朴,但气氛之热烈令我们始料不及,中国早期电影的魅力又一次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折服。

  孙瑜,这位早期电影前辈中为数极少的“海归”,以其唯美的风格、浪漫的情怀和诗化的语言,在中国影坛独树一帜,被誉为“诗人导演”,他的作品,无论是《野草闲话》《故都春梦》,还是《大路》《武训传》等等,都是国内外公认的经典,被永远载入了史册,频频出现在各类国际影展上,为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赢得了尊重和骄傲;他的人品和艺品,也在电影界广为传颂,真诚宽厚,乐观豁达,温文尔雅,是许多同辈人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在《武训传》遭遇厄运后,他没有一蹶不振,没有杯弓蛇影,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依然活跃在影坛上,依然耕耘着自己的艺术领地,尽管有羁绊有困难有坎坷。他的这种艺术良知和创作精神,被同侪尊为楷模,为后辈敬若典范。能为这样成就卓著、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举办纪念活动,应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学习他研究他,我们可以挖掘出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在筹划这项活动时,我们有点犯愁。孙老毕竟是属于已经逝去的那个时代的人,看过并喜欢他作品的观众或已离去或垂垂老矣,对这么一位已经告别这个世界二十多年的老人,还有多少人会惦记着他,谁还会专程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担心,届时会出现老的来不了、小的不愿来、冷冷清清的局面。因此我们特地选择了影城比较小的影厅和会议室作为活动场所,然而,没想到纪念大会还未开始,整个影厅就已经座无虚席。上影的一批老中青艺术家来了、北京上海的电影评论家学者来了、艺术院系的老师和学生来了、影迷们来了,最令人惊喜和欣慰的是来宾中不乏80后90后,不见了以往此类活动常出现的“白发皓首大聚会”的场面。简短的纪念仪式结束后,放映了专门从北京电影资料馆调来的电影《大路》。虽然这部七八十岁的老拷贝道痕累累、画面模糊,放映效果比较差,但所有的观众都看得津津有味、十分投入,即便中场时拷贝还断了一次,但没有人离去,也没人喧哗,大伙像朝圣一样,怀着崇敬,带着虔诚,追寻着大师的梦路和足迹,直至影片放完掌声响起,许多人还沉浸其中。

  更没料到的是,原本在影片放映结束后安排了一个小范围的研讨会,事先也落实了发言人,但结果让我汗颜,整个会议室被挤得满满的,足足加了40多张椅子。研讨会上发言十分踊跃、精彩纷呈,会议一直开到下午6点多,大伙言犹未尽,连在《大路》中饰演重要角色的郑君里、张翼的儿子郑大理和张云立想说点啥都轮不上。最终,主持人只能“强行”打住。

  出现这样的场面,不能不说是孙瑜老的作品、人格魅力以及他在影坛的地位和影响,吸引了大家,大家从心底里为他喝彩为他鼓掌。同时也告诉我们,艺术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们的作品及作品所包涵的艺术魅力会无限制地延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无法割断的对历史的尊重对先辈的敬仰,成全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愿景。因此,孙瑜老若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我们的真情而快乐,而快乐正是他老人家一辈子苦苦追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