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娱乐化和空壳化下的“星光”盖过剧情

 细雨-飘零 2011-06-13
       即将于6月15日公映的献礼片《建党伟业》昨日在北京首映,导演韩三平、黄建新携主演周润发、刘烨、冯远征、李沁、董洁等明星出席。对于《建党伟业》票房要达8亿硬指标的传闻,黄建新也予以辟谣,但仍自信地表示影片票房一定超过《建国大业》。(《新闻晚报》6月9日)

 

          事实上,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的重头戏,《建党伟业》尚未公映,已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关于某个女明星的话题更是引来极大的关注度,这不能不让人反思:“星光”盖过剧情之下,我们是在关注影片的内核还是在过度娱乐化呢?如果献礼片达不到感动和反思、升华的效果,这样的献礼片是不是一种多余呢?

 

       在《建国大业》取得4亿余元高票房之后,《建党伟业》继续沿用了全明星阵容模式模式,采用了108位明星来参演,依旧是全明星豪华阵容。用观众的话说,看电影时上一趟卫生间,就可能错过好几位明星的戏份。我们是该关心错过的明星还是该关注其他?如果全明星阵容仅仅是达到了这样的效果,那么,这不是完全的娱乐化又是什么呢?一个无法让人产生敬畏历史厚重的影片,一个只能让公众去数“明星脸”的献礼片,能达到预先设计的效果吗?

 

              毫无疑问,消除政治化的说教,降低姿态,走向公众是一种进步,但是,当用种种“调料”达成“红色消费”的合谋时,恐怕就只剩下了利益的图谋而无献礼的意味吧?这在笔者看来,就是红色电影“空壳化”的一种表现。

 

          所谓空壳化就是说,只有红色电影的虚假外表,而无红色电影的内核。影片虽有观赏性和话题性,但弱化了电影的表现力,冲淡了观众对影片内容的深入体会,这其实在《建国大业》这就有鲜明的表现。

 

          进一步说,“星光”盖过剧情的忧虑并不止于此。道理很简单,影片人物过多,每个人都有戏,剧情就难免支离,内容流于表面化。对于全明星阵容的推崇,体现了消费社会的时尚美学观念,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和感官享受,使观众易于接受,但在对明星的过度关注中,历史的本来面目却有可能被肢解乃至被戏说。

 

        此前拍摄的《建国大业》中就有一些虚构部分,各种戏说、拼凑、挪用,虽然去除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但却使历史走向了戏说,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这对于那些不熟悉历史的观众就是误导,尤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误导青少年。而对《建党伟业》来说,能跳出这种羁绊吗?

 

            更深层次的观察可以发现,当下的商业片和献礼片早已混淆,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可以说“主旋律”口号成了摆脱羁绊和指责的通行话语,隐藏其后的利益追逐总是若隐若现。一部影片的制作,除了希望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外,对制作厂家而言,更重要的是期待它的市场回报,负载着主流意识形态精神话语的主旋律电影也不例外。但是,不能以政治的名义赚取公众的注意力,同时,行攫取商业利益之实。这在笔者看来,是跳出“星光”盖过剧情陷阱的关键所在。


            娱乐化和空壳化下的“星光”盖过剧情值得注意,而理性对待“星光”盖过剧情背后的双刃剑效应更是一道必答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