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与骑象人(八):逆境

 诗书之华 2011-06-13
只要不被逆境打倒,我们就会更坚强。

 

    逆境假设:人需要遭遇逆境、碰到挫败、甚至身心受创,才能把个人力量、潜力整个发挥出来。

 

    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遭遇重大变故者事后产生的焦虑不安,及过度反应的身心消耗的情况。这样的人,有的个性和行为一时间会有所改变,有的则是从此改变了一个人。

 

    创伤、危机及悲剧发生,人们从中获益的方式主要分三类:

    1.一旦你能挺身面对人生的挑战,便可激发自己原本潜藏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会改变我们原本对自我所秉持的观念。无论发生什么事,你的心脏还是会继续跳动,你还是得面对这个世界,而且这些反应会自动进行,不受你的意志控制。我们其实比自己以为的更坚强。

    2.人际关系。逆境不仅让我们知道谁是酒肉朋友,谁是患难之交,还会强化人及关系,让人们打开心扉。我们会对自己关爱的人表示出爱意,也会对患难之时给与我们关心的人心存感激。

    3.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及对当下和他人的看法,充实地过着每天的生活。生命其实是老天赐予的礼物,但人们都视为理所当然,不知珍惜,老实把钱看的比自身还重要。

 

    人格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特质、个别性调试、人生故事。人们在个别性调试这个人格层次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大抵可以分为四类:工作及成就、人际关系及亲密关系、宗教及精神生活、对社会的贡献。心理健康快乐的人,其不同层次间追求的人生目标基本一致。基本上不管追求什么目标,对我们本身都有好处,但并非所有目标都能给我们带来同样的快乐。

 

    逆境之所以是人类追求完善人生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因为逆境迫使我们停下脚步,让我们有机会注意到其他歧路,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人生终点。

 

    当人们说他在面对逆境之后成长许多时,他们可能想说的是,其内在不同人格层次间已变得更连贯、更一致。他们的朋友不间的看得出这种改变,但当事人却能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力量、成熟与智慧。

 

    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能从逆境中胜出。他们有比较高的快乐设定点,他们习惯展望人生的光明面,也很容易就发现事物皆有光明的一面。快乐的人会更快乐,这跟有钱的人会更有钱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面对危机的方法基本分为三种:

    积极面对: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重新评估:先把自己的想法理清,再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做法;

    逃避:否定或逃避事件的发生,或借酗酒、毒品等麻醉来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

    具备基本乐观人格特质的人,会在积极面对与重新评估之间做出平衡选择。相反,负面思考的人是生活在一个饱受威胁的世界,对自己面对逆境到底能耐也不太有信心,所以他们会发展出一套以逃避及其他心理防卫机制为主的逆境应因之道。他们将努力的重心放在如何控制自己内心的痛苦,而非解决外在问题上,所以问题只会更恶化。

 

    逆境后能否成长,关键不在于乐观的心态本身,而在于乐观的人很容易便找出事件的意义。

 

    任何人都能从逆境中获益,只是悲观的人多费些劲。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步骤:

    1.碰到逆境之前,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

    2.珍惜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3.精神信仰;

    4.一旦出了问题,事件发生几个月后,一定要记得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感受,每天坚持写15分钟。

    最后,从开始到最后的过程中总结,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自己能从中汲取到什么好的教训。

 

    孩子碰上重大逆境时几乎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对于单一事件的伤害,孩子会表现出惊人的复原能力,即便是性侵犯这种伤害,孩子也大都可以坚强面对。反而是长期的挫折与伤害对孩子影响比较深。

 

    30岁后才碰到第一次人生考验的人,不仅事后复原能力差,也不太可能从经验中获益。逆境在十七八到二十出头出现,对当事人的益处最大。

 

    人生最重要的道理,是不能直接用“教”就学的会的。智慧不是别人给的,一定得靠自己去发现,走过无人的荒野,无人可依靠,无人能卸除我们的责任,只有自己的智慧才是最后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唯一观点。

 

    知识可以分为两种: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的、有意识说出口的、不受时空条件所限制的事实。不管我在何处,我都知道保加利亚首都是索菲亚。学校教的就是显性知识。

    智慧来自默会知识。默会知识讲的是过程,强调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知其然。要取得这类知识不需要别人帮助,而是跟个人价值观有关,

 

    智慧是一种能让我们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的默会知识。

    第一,有智慧的人能在自己及他人的需要以及非当下人事物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有智慧的人能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也能了解世事并非非黑即白,中间有深浅不一的灰色地带。

    第二,有智慧的人能平衡地采用自我调试、塑造环境以及选择这三种方式回应发生的一切。就如祷文所说:主,请你赐给我坦然心境,去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勇敢改变我所能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认清。

 

    父母没有办法把智慧直接传递给孩子,父母最佳的应因之道,就是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可以在不同生活领域得到默会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