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诚信缺失动摇社会心灵秩序

 七彩云霓 2011-06-13
在这个财富时代,在财富领域占有强势地位的企业,有责任为社会作出榜样——失利是小,失信是大。失去诚信,不仅企业最终将失去立足之地,而且国家也将失去立足的根基。
  • 发布日期: 2011-06-12 00:00
  • 作者: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说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最先联想到的是生产经营能力,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多寡。

没有人否认中国企业为中国经济腾飞立下的汗马功劳。中国企业是社会的有功之臣,企业家是时代的宠儿。

然而,时至今日,当我们从炫目的经济成就中冷静下来,当那股席卷神州大地的市场经济大潮消退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些同样令我们瞠目的丑恶和狰狞——赖账违约、价格欺诈、假冒伪劣、垄断暴利、财务造假,以及这些见利忘义的斑斑劣迹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严重污染。

不能说这些丑恶完全是企业所为,但在一个高度经济化的时代,作为社会重要元素的企业,它的行为无疑具有示范作用。企业诚信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的物质生活,也必然对时代精神起到负面的引导作用。

企业诚信缺失的不良记录,像是附着在社会机体上的疮疥,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灰色记忆——

赖账违约,曾经危及许多企业的生存,也是最早让中国社会陷入信任危机的企业不良行为。清理死账、烂账、三角债曾经成为下至地方政府上至国务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时至今日,中国企业的坏账依然是发达国家的6至8倍;

假冒伪劣之风延续至今,并且从鞋帽、衣物、被褥、箱包,发展到老百姓天天饮食的烟酒、饮料、大米、奶粉、肉食。

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纳税诚信缺失,对社会的损害表面上没有“黑心棉”、“毒大米”、“毒奶粉”、“毒馒头”那么直接,但其掠夺社会财富的贪婪和胆大妄为却十分惊人。

5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17家央企的财务审计,17家央企,有14家的资产、负债和利润三项重要财务指标,几乎都是假的。

第二个惊人之处在于,此次被国家审计署查出的造假财务报表的央企,占此次抽查央企的82%,如果以这个比例计,现有121家央企,有将近100家的财务报表是虚假的。

为什么要造假?为了欺骗消费者,以谋取暴利,为了诱骗投资人,以侵吞公众财富;而最主要的动机是,欺骗国家,以少纳税收、少缴国有资本红利。

本来,人民的国家,人民养。纳税是供养国家的主要形式。企业偷税漏税,等于将它的社会责任推卸给公众。因此,企业财务造假,表面上是在骗取国家钱财,实质是在偷窃我们每一个公民。

企业的诚信缺失,让一部分人因暴利、侵吞而暴富,另一部分人则因被偷窃、被涨价而贫困。

据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然而,6000亿这个数字,远远不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更加严重的是——企业诚信缺失严重地破坏了我们民族的心灵秩序。

首先是中国传统的商业之道“失利是小,失信是大”,被见利忘义所颠覆;商业道德底线,被违约、造假、欺诈屡屡突破,业界对此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造假已经走出企业,向社会扩散。在今天的车站码头,听到最多的一句问话是“发票要吗?”走到街头,见到最多的小广告是“办证……”

造假者众多且肆意妄为、毫无忌惮。看到过一张照片——那是潇洒地书写在警车引擎盖上的“办证:139……”

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假”,充斥我们的生活,不仅使我们的财富缩水,使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受到毒害,还让我们的民族心理变得脆弱:我们惶惶不安地询问: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可以相信的?我们从此不再信任。

一个什么都不相信的民族将如何生存?

孔子谈及立国之本,说了三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当子贡问,如果不得已要去掉一条,孔子回答“去兵”;再问,如果在剩下的两条中再去一条?孔子曰“去食”,因为没有了信用,人和国家都无法立足。

孟子也说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在这个财富时代,在财富领域占有强势地位的企业,有责任为社会作出榜样——失利是小,失信是大。失去诚信,不仅企业最终将失去立足之地,而且国家也将失去立足的根基。

或许,这才是当今中国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