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克沙砷造就了“砒霜鸡”?-郝凤桐的搜狐博客-搜狐空间

 悠游馆 2011-06-14

洛克沙砷造就了“砒霜鸡”? 该日志已被收录

分享
2011-06-12 17:40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1年6月8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近日通报,美国可能有部分鸡肉含有微量的砷。报道称,部分鸡被查出肝脏有砷残留,而食品安全新闻网9日消息称砷残留是由一种名为洛克沙砷的禽类药物引起的。就此,国内媒体作出报道,称美国出现了“砒霜鸡”。

洛克沙砷也称洛克沙生或洛克沙胂,早在1964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就允许洛克沙砷用于鸡的饲料,目前被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及拉丁美洲等许多国家列为动物用药品,具有抗生素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洛克沙砷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50mg/kg左右,对鸡可增重约7%-8%,产蛋率和成活率分别提高5%和3.5%以上。

    洛克沙砷不仅用于鸡的饲养。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1983年正式批准其用作猪和鸡的促生长剂。我国农业部1996年批准了洛克沙砷的应用,之后我国逐渐开始了批量生产,并广泛用于养鸡业和养猪业。添加后仔猪日增重提高10.18%- 27. 96%,生长猪日增重提高2.4%-15.39%。

洛克沙砷能够产生“砒霜鸡”、“砒霜猪”吗?洛克沙砷属于有机砷化合物,通常来讲,无机砷化合物毒性大于有机砷化合物,三价砷毒性大于五价砷。毒理学试验证实, 洛克沙砷是一种急性毒性很低的化合物,毒性试验表明,鼠经口给药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55毫克/公斤体重, 鸡经口给药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10- 123mg/毫克/公斤体重。虽然洛克沙砷急性毒性很低,但是在鸡和猪的生长发育阶段摄入是否能产生砷的毒性作用,尤其是体内残留剂量,总让人不大放心。国外学者进行了洛克沙砷的慢性毒性试验, 在两年的时间内给予狗和大鼠口服50mg/kg饲料和100mg/kg饲料的洛克沙砷,未发现任何可检测到的毒性影响。相关的研究也没有发现洛克沙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但是,也有研究者以标准饲喂量( 50mg/kg饲料),150%标准剂量和200%标准剂量给肉鸡饲以洛克沙砷,每天断水4小时且使其处于热应激状态,观察到外周神经轻微损伤。甚至有研究人员认为,大多数砷化合物都有较大的毒性,洛克沙砷有导致家畜砷中毒,乃至死亡的可能。

    洛克沙砷具有种属选择性毒性。我国学者在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0、25、50、75毫克/公斤)洛克沙砷, 研究其对肉鸭生产性能、组织内残留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肉鸭生产效能随洛克沙砷的添加量增加而下降,各试验组的肉鸭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尤以75毫克/公斤组为最低; 试验组鸭患腿病数及组织中砷残留量均随洛克沙砷添加量增加而明显提高;50、75毫克/公斤试验组,鸭肉和鸭肝砷含量超过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规定的允许残留量;洛克沙砷显然不适用于肉鸭生产。

    批准洛克沙砷作为饲料添加用药物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其使用有严格的限制。除了限定饲料中砷含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使用含有机砷饲料的动物规定了屠宰前必须有5天的休药期,动物产品肉、蛋和肝、肾脏中的砷允许残留限量分别为0.5和2毫克/公斤。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中砷含量应该小于0.1毫克/公斤。有学者认为,只要严格按规定添加量使用洛克沙砷,并遵守休药期,就不会产生畜禽中毒和肉品中砷残留超标。问题是饲料生产者和养殖者是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我国研究人员曾经对鸡和猪的饲料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样品砷含量超标,当使用剂量过大时, 休药后期砷不能全部排出, 就会造成肉品中砷的残留。而且,畜禽如果屠宰前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可能使砷的残留情况更为严重。

畜禽摄入洛克沙砷后, 绝大部分以原形随粪便排出体外, 然后随粪便进入环境。有研究人员报道,长期使用洛克沙砷的养猪场周围的土壤,以及用饲喂过洛克沙砷的猪粪作肥料的土壤存在砷污染问题。由于我国部分地区水源、土壤中含砷量偏高,部分产地的煤炭含砷量偏高,导致地方性砷中毒。当畜禽饲养形成规模后,长期累加的砷污染,增加了环境中砷的危害。1999年,欧盟已明令禁止使用洛克沙砷作为鸡的饲料添加用药物。本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披露鸡肉、鸡肝砷残留问题,美国辉瑞公司已经决定暂停在美销售洛克沙砷。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谷物人均占有量、人均肉、蛋、奶的占有量也较低。因此,加快畜牧业生产,合理利用有限的饲料资源,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成本,有社会需求,也是畜牧业生产者利益追求的核心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时常出现矛盾,但是,食品与环境中的砷累积到一定程度,对人体的损害是确切的。洛克沙砷,用还是不用,能否开发更加环保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替代品,以及如何规范地使用,这是个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