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国学之源--用“观象”构建通向和谐世界的思维通路

 拈花如雪 2011-06-14

回归国学之源---用“观象”构建通向和谐世界的思维通路

    

一. 世历三古,人更三圣

    《易经》是中华民族“群经之首”,它不仅居儒家“五经”之首,还位道家“三玄”之冠,中国本土化的佛学——禅宗与之更是关系紧密。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援易为说,古为今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易学文化的本质——易道所构成的核心思维是中华文化最稳定的内涵,是国学的灵魂。易是儒道禅三家共同的源头活水,故体认传统文化当自《易经》始。
自从伏羲“一画开天”,世历三古,人更三圣,始出《易经》,这三圣便是:始创八卦的伏羲氏,演六十四卦的周文王,作易传的孔夫子。
   为追溯国学思维的源头活水,亲身领略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三位圣人留给子孙后代珍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将循着三位古圣的步履,探访易道之源,寻究国学之根。所幸历史,我们所能说者,确实在三位圣人曾经活动过的地方留有遗迹而又与现实相联。下面就让我们到易道文化的发祥地——天水,淮阳,安阳,曲阜四处实地考察,深刻体认圣人赋予我们的东方智慧,获得易象感悟,修炼和谐思维,证得元亨之乐!

二. 伏羲氏创八卦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天水位于黄河支流渭水上游,取“天一生水”之意,又有“天河注水”之说,是创世英雄伏羲氏的诞生地。天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卓越地位,可以让我们领略民族之根、文化之源的无穷魅力。
    据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所引,太昊伏羲氏姓风,他的母亲华胥氏踩在雷泽的巨人脚印里而孕育了他。他诞生在成纪古城,就在今天的天水一带。伏羲氏生而有圣德。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通人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创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是华夏文明的始祖,居三皇五帝之首。
    卦台山,又名伏羲画卦台,为甘肃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伏羲氏始创八卦之地。此台山势奇特,形若龙首,渭河水由西向东,蜿唌流过。南北两山,若抱若合,恰似一幅天然太极图。伏羲氏于此,入静观象,妙悟八卦。史载古台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大地湾出土文物证实我们的祖先生长于斯,中华民族有八千年文化史已毫无疑问。而传统所说的五千年华夏文明史,是从炎帝黄帝算起。伏羲文化向世人宣告:华夏文明史增加了三千年。
    天水市内现存有建于明代的全国最大最早的伏羲庙,越来越多的龙的传人来这里体认华夏人文始祖伏羲氏“一画开天”的哲学之思,这里是国内外华夏子孙祭拜伏羲氏,寻根问祖的圣地。卦台悠悠,渭水流长,羲皇古庙,翠柏苍苍。纪念伏羲文化的卦台山、伏羲庙是天水的两大名胜,也是先秦文化发祥地,被称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成纪古城之美,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在籍河水边,也许是由于伏羲古易的功德感召,儒道禅三家合流,伊斯兰教、基督教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副世间少有的由伏羲庙、孔庙、学士古民居、玉泉观、南郭寺、清真寺和小教堂共同组成的“和谐”景象。

回归国学之源--用鈥湽巯筲澒菇ㄍㄏ蚝托呈澜绲乃嘉回归国学之源--用鈥湽巯筲澒菇ㄍㄏ蚝托呈澜绲乃嘉回归国学之源--用鈥湽巯筲澒菇ㄍㄏ蚝托呈澜绲乃嘉
    如果说天水是不朽的“羲皇故里”,淮阳则以“羲皇故都”而闻名。当年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从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在这里择水而居。伏羲女娲于此正姓氏,取火种,定官制、造契书、创乐器,教民做渔网,习渔猎,以充民用,养六畜,以充庖厨,定男女婚嫁之制,革男女无别之俗….这里是伏羲氏治理天下,开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伏羲氏在此建都,后人建陵以祭之,曰太昊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河南淮阳,现存中国最大的古帝王陵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帝王陵园,此处可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赏历代帝王称为“开物成务”之风水宝地。亲游中华民族的母亲湖--龙湖,感悟华夏文明及龙的图腾,探源中华民族称为“龙的传人”。
    相传被称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淮阳古称),在这里著书讲学长达四年之久,为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留下了“陈蔡绝粮”的千古佳话。有人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淮阳。
    今天游览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你会感到那巍峨雄伟的古建筑群太昊伏羲陵,不仅是河南人民的自豪,更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奇迹,更是世界文明的奇迹。
    倘若淮阳风情餐后夜游龙湖,碧水倒映出中华民族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里有蒲有荷有灵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俯拾皆是。画卦台、弦歌台等名胜古迹散落在湖滨,仿佛步入了伏羲文化的长河。
    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这是一泓历史之水、文化之水、神奇之水、和谐之水。《易经》用源头的那一泓清泉,聚成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悠悠八千年的中华文明。

三. 周文王演六十四卦 

    奠定易道基础,推动易学发展的“三圣”,指上古时代的伏羲氏,中古时代的周文王和下古时代的孔夫子。伏羲氏所创八卦,由周文王推演成六十四卦,而他当年演易的地方,称殷墟,既今之安阳。
    殷墟是商朝古都,甲骨文的故乡,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地,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在羑里城(当时的国家监狱)七年,他效法天地之道,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河南安阳古迹众多,漫步羑里城,缅怀周文王的人们会转“八卦阵”。八卦阵是按照文王八卦方位图设计的。相传是姜太公按照九宫八卦方位和五行生克原理布成的作战阵。或许您还可以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象思维中感悟到文王拘此而演周易的奥义。
    周文王所演周易,展现了易经在周朝的原貌。周易发祥地---羑里城里文物修缮之后,文王演易台,文王易碑,演易坊遗址,吐儿冢,姜太公封神馆,八卦阵等古迹成为举世闻名的吊古凭今的著名遗址。
    历史是消失的过去,又是没有完全消失的过去。因为历史还与现实千丝万缕地发生着联系,还在一定程度上隐身地活在现实之中。正如演易台上发愤治学的文王塑像,好像在无言地传递着一个讯息:周易不是江湖的街头算卦,他痛惜自己潜心研究的成果地被僵化为算命工具,而其中蕴含的宇宙的大规律大法则正期望别具慧眼的后代子孙,能够穿越历史迷雾,还原易道的原创性哲思罢。
    微风中,徜徉于以周易卦爻辞作为家训的“中原皇都”马氏庄园,实在给游人一个巨大的惊叹。在这个建于清朝的深宅大院中,主人用了整整一面墙等宽的屏风来展现周易第三十七卦“家人”卦的原文原貌。它以宏伟的气魄及丰盛的文化装饰,再现了随着时代变迁,易道文化明理而致用的功效。流连殷墟原貌,尽揽古都风情,莫不在低声缅怀周文王的丰功伟绩。难怪孔夫子说“道”在“日用而不知”,如果我们今天能够通过了解圣人的事业而从中观见了易道,正是以知日用而知“道”。这个道正是“易”之“道”。
回归国学之源--用鈥湽巯筲澒菇ㄍㄏ蚝托呈澜绲乃嘉回归国学之源--用鈥湽巯筲澒菇ㄍㄏ蚝托呈澜绲乃嘉  

四. 孔夫子作易传

    提起大哲学家和大教育家孔夫子,人们会联想到有部名冠儒家 “四书” 的《论语》,记录了他的思想。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儒家“五经”系统之中,孔夫子撰写了《易经》的传文部分,这就好比给《易经》插上了翅膀,使它由一部卜筮之书升华为哲学著作。
    狭义的《易经》仅指文王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周易古经)。广义的《易经》不仅包括经文部分,还包括传文部分(周易大传),即孔夫子所作的《系辞传》(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又称十翼。
    《易传》为孔子晚年所作,并亲笔为上古时代的圣人伏羲氏作传以叙其“观象”方法。
    夫子超拔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停留在《易经》的卜筮功能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其道德因素,并为自己一生弘道生涯上升到儒家形而上学体系的建立。孔夫子五十以学易,乐天知命,参透人生。应该说,正缘于这一部《易传》,儒家最高终极的本体得以显现。因此儒家修养的形象,一下子丰满起来,与道家的修炼,禅宗的修行一样,以一种诉诸内心直觉的“象思维”,予后人以笃定的信心。
    曲阜是中国古代东方文化中心,儒家文化发源地,上古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动踪迹。孔子在此为《易经》作十翼加以诠释,《易传》中揭示的“弥纶天地”的易道为儒家的性命修养提供了最终的形而上学依据。
    在山东曲阜,孔子出生地尼山,依旧保留着“夫子洞”,流连于林野丘峰,这里风景独特,可逐一观看"尼山八景"。
    到此地者,必参拜“三孔”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感悟孔子作易传的易道之思。杏林前传来阵阵诵经声,“假吾数年,五十以
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犹如孔夫子再现,在精讲孔门义理,教授体证孔门心法的功夫。孔夫子之道尽在易传矣。
    在孔府南临,有全国唯一的四星级儒家文化主题酒店(阙里宾舍),可观赏儒家六艺表演。你还可独步半壁街,览古建风情;穿“陋巷”,体颜回之乐。这里向人们展示了儒学文化发源地的风貌。
    曲阜之旅,是珍藏和缅怀古圣先贤的留给子孙后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的悟道之旅。
回归国学之源--用鈥湽巯筲澒菇ㄍㄏ蚝托呈澜绲乃嘉回归国学之源--用鈥湽巯筲澒菇ㄍㄏ蚝托呈澜绲乃嘉回归国学之源--用鈥湽巯筲澒菇ㄍㄏ蚝托呈澜绲乃嘉

五.观象:会通儒道禅医武的思维通路——我的国学观

 

    首先,以一颗殷重、虔诚的心深深地感恩将东方的智慧赋于我们的历代古圣先贤,我的感悟主要有三点:

 
(一)、学习传统文化的入门处是体认"象思维" 


    《易经》是中国人的第一经典,第一哲学,第一智慧.来自不同时代的三位圣人的同一缕思维曙光为悠悠八千年华夏民族的文化点燃了薪火。这缕曙光就是易道的独特思维--“象思维”。它,开启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灿烂文明。
    易道之思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原创的心智模式,其显现的“象思维”智慧构筑了中华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和最本原的方法!
     我们的古圣先贤,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夫子从不同时空维度创立和丰富了易道的精神, 对易道之象作直觉体悟之观,妙悟易道观象心法,留给后人以“象思维”视野下的中国智慧。“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是《四库全书》对它的评价,那么“易道”到底是什么呢? “象思维”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又能带来多大的帮助? 在今天,对我们的社会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要想了解“易道”从而掌握并运用它成就我们的事业与生活,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回归到东方的“象思维”中来,开启潜藏在每一个中国人意识深处的智慧密码,而非凭借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

     “象思维”作为动态整体直观的悟性思维,最富于原创性并且比概念思维更为本原。用概念思维可以透彻解读西方形上学经典,却未必能透彻解读中国诸家经典. 中西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主要表现为最高思想范畴,其性质根本不同。西方是理性的逻辑概念思维方式;而中国表现为悟性的隐喻的“象思维”方式。

    重新打开被西方中心论长期遮蔽的"象思维",是把握中国传统经典本真的需要."象思维"是人类最本原的思维,是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又是富于原创性的思维.语言逻辑都经过"象思维"孕育而产生. “轴心时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中国语言文字与西方语言文字在符号化中走着不同的道路。西方拼音文字表现为左脑优势。中国的汉字仍然保有象形性根基,表现为左右脑均势。所以“象思维”是人类所共有的本原性思维,人类后来文明中的一切创造都萌芽于其中。对现代国人而言,“象思维”不仅可以激发灵感,还是创新的源泉.


(二)、“观象”是回归国学之源的修炼方法


    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在于语言文字和逻辑产生之后,由于其语言文字在符号化中仍然保留象形性根基,以及在国学源头《易经》中,把中国成熟的思维方式显示为"观物取象"和"象以尽意",这就使得中国易、医、武、儒、道、禅经典都主要是"象思维"产物.“国学”始于“象”,源于“象”,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维------观象(右脑潜意识训练)的体悟,就无法升起对传统文化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换而言之,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古圣先贤实证的境界,无论是儒家的,道家的,医家的,武家的,还是禅宗的经典,在那个时空状态下,我们的祖先是在高度右脑“象思维”状态下因感悟而创造的,仍依靠我们有限的左脑思维方式(非中国人之特色,实西化教育后天而为)去诠释我们的原典,不仅不可能回归和真正把握经典的本真,反而会与古人之心相隔千里,而且这种对西方主流思维方式的依赖会分裂我们的“天人和谐”之美.我个人的比喻是,这就好比是让中国人用刀叉吃饺子一样别扭,那个饺子,从馅到皮,它是和合的,无需用刀叉去分割.而基于这样的"内容",最完美的形式是用筷子,一阴一阳去合住它.保和,太和的思维是我们培育悟性和推进原创的动力。

       观象---用象的方法来思考(象以尽意)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方法.国学乃内省、内证、内修、内观之学,直觉、动态、整体、感悟,用象的思维观察世界,用象的思维解决我们身心灵的问题:只要循着洗心->养心->正心->静心->明心的次第去修炼,就不会入国学之宝山却空手而归.

 

(三)、“观象”具有融贯古今,会通中西的品质

 

    “易道”是“易贯儒道禅医武,道统天地人心灵”的简缩。这个“道”是“易”之“道”,落实在“修心开智”上。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夫子三圣穿越时空,以观象思维汇通易道,是中华民族修心开智的点灯人。
    “观象”的修炼是要我们开智慧,即修心开智,修证中华八千年历代古圣先贤流传下来对世界,对社会,对家庭的生命哲学。《易经》本具的智慧是引导所有有缘接触它的人亲身实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易道精神,真正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实践生命的修炼:健康——快乐——智慧,要达到这个境界,知易行难,需要我们效法古圣,以身心性命的修证,在自己内心的最深处点燃光明,照亮我们本具的潜能!
     如果说儒道禅医武互补的结合点在“象思维”,那么易贯儒道禅医武的贯通点就在于“观象”的修炼方法!
    “观象”指开发中国人主流文化基因,回归原创的、动态的、整体的、直观的悟性思维的方法.在这里,现象和本质是完美的结合,时空一体,心物一元,是超越了思维的“象”。我们在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同时,可通过自身努力打破中西的思维界限而求得会通。

     西方形上学理念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显示为实体性、对象性、现成性.而中国的太极、道、心性、禅则显示为动态整体的非实体性、非对象性、非现成性.把握实体,需要把握主客二元,用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如定义、判断、推理等;而把握动态整体或非实体的太极、道等,则需要天人合一,用悟性的隐喻的诗意联想的"象思维"。
     历史的经验教训是,在我们打开逻辑概念思维这扇窗户时,却错误地关闭了"象思维"这扇窗户.今天,在我们重新打开"象思维"之窗时,决不是要把逻辑概念思维之窗关上.我们应记住明代哲人徐光启的箴言:"会通以超胜".

     "象思维"的研究不仅对于中国思想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融贯古今与会通中西以推进思想文化创新的广阔前景。易和书院以 “国学管理,修心开智”为己任,专注于开拓、发扬东方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融会贯通中华传统智慧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以深具实效性和持续性的产品服务于快速成长的个人、企业、政府部门及非盈利性组织。
      中西思想文化核心问题是“象思维”与逻辑概念思维会通的问题。“会通以超胜”的文化观,不仅适合中国,而且具有普遍意义。会通不是一方取代另一方,而是促使两种思维方式、两种精神境界有机地连接起来。我们所为正是帮助人们开放身心,体悟真理,实践道法。一旦我们通过调伏自心而止息概念性的思维,才有可能回归原创性的象思维,我们才会本真地体认到心性。惟如此,所有修持和创造才可能趋于正道。  

 

(四)、“观象”思维的修炼,是构建通向和谐世界的思维高速通路 
 
    "象思维"的渊源上溯到古代三圣,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夫子都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在现实中我们似乎在疑惑——我们现在已不存在圣人们在过去经历的那样一种高度(右脑)象思维发达的状态,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到我们现在体认国学的精神与作用!通过体认国学的精神,古圣显现的是一个完满境界,如以两字统之或可谓“阴阳”,如以一字统之或可谓之“和”。这种信息无时无处不存在。所以我们读经研经的时候那样的一种虔诚,对古圣先贤的那样的一种尊敬,逐渐的我们的身心会远离浮躁与粗猛。对国学修炼的认识和感受,随着内心的清静,我们愈接近“洁净精微”(孔夫子语),愈可以接收到这种微妙的信息,直至超越现象存在的感受,开启本质境界的感悟,这也许就是“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境界吧。
    在诱发回归生命潜能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坚持作“观象”思维的训练,我理解依据象思维的生命潜意识良能与人相处,来指导自己的身心,把我们身心灵上面那些负面的信息全部去掉,即是用功。“观象思维” 训练的收益首先表现在自己的身心是十分和谐快乐的,也就是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直至开启生命的智慧,能够产生实实在在的力量和作用。易经有卦象洗心(圣人以此洗心)之说,直至修炼至“洁净精微”的高能生命体,就需要借助象思维的独特表达系统,也就是要依据国学的思维去表达,而不是用以往左脑的逻辑思维判断推理。
    易为国学之源,和为民族之魂。愿我们大家都能通过修炼国学之象思而明慧。寂然不动常观自在,感而遂通永放光明. 
    以"易"之“象”的修炼来和谐身心,和谐社会,以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进步,和平发展,这是国学的历史使命.

 

原文发表于全国性学术内刊《和谐中国》杂志2008年第一期,

 

修改于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期间,彩色文字部分为修改时所加

 

                               作者简介:马仙蕊(明心居士),2004年创办易和书院,是“国学培训”事业的首创者.通过英国商务部组织的“项目管理王者认证”,她还是国际行为解析职业培训师。被称为当今国内唯一兼具国学实修体验与国际权威管理认证于一身的国学管理培训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