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ndroid软硬件的未来性可能有多少?

 TOPOKdesign 2011-06-14
现在的Android平板正走向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期,而每个人心中的平板也有所不同,有些人认为,平板就是单纯的辅助工具,只要易于浏览网页,那也就够了;但有些人希望,平板是更大一号的智慧手机;更有人希望平板可以取代笔电,成为生产力工具。而平板不仅在消费市场成为新一代的潮玩物,更在工业、物流、军事、医疗领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以平板而言,这些愿望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只是,该怎么实现?在不同的需求下,界面的要求会是相当大的一个挑战,如果有使用过Windows Mobile 6.5以前的微软智能手机,或是使用支持触控屏幕的Windows 7计算机,就会知道将过去以鼠标与键盘控制的PC界面,强制结合触控的下场,并无法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然而同样的道理,以触控为出发点的界面,也不见得适合鼠标与键盘的操作逻辑。

Android 3.0的出现,对于平板计算机市场也是一项重要的宣示,基于手机平台的成功经验,Google正式针对平板计算机市场推出一套官方版的界面,并且加入GPU运算辅助,让应用处理器的各核心能够分摊系统运算需求,更彻底发挥新一代应用处理器的整体效能,并且让负责运算的ARM核心能够更专注在运算领域。

而目前的一个新契机,就是微软已经嗅到ARM架构效能方面的提升,并且平板市场产品主导权在短期内仍会是ARM架构的天下,早已在下一代Windows 提供对ARM架构应用处理器的支持;另一方面,Intel也取得Android 3.0的原始码,也许也意味着未来Android与Windows双开机的平板可能会成为一股新势力。

TI亦针对多系统需求提到一项关键,就是应用处理器芯片商对于多元OS的支持,尤其在行动运算、超级手机、一机多用的概念出现,为了因应不同的使用情境下使用不同OS也许是将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多重引导或是利用虚拟化的方式游走在不同的OS之间,都是可能的发展方式。

不过这样的产品真的符合市场需求吗?双面平板固然有存在的价值,尤其对于商务使用,更能够藉由双系统分割不同的身份,让平板的娱乐与商务使用获得分离,例如VMware就着手开发Android上的虚拟化软件,提供Android平台可以同时安装自用以及商务用系统。反观平板计算机,如果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情境需要多重引导,似乎就显得相当的不合理。

    举例来说,若是拿着运作Android的平板搭车,刚好看到一些与工作相关的题材,到公司后接上底座后,又为了不同的作业习惯,重新启动进入Windows,那先前已经找到的数据又需要重找一遍;以方便使用的前提,多重引导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案。而Motorola Atrix已经示范了一个Android平台上的优势,就是利用整个界面的切换,让一款装置能够不须重新启动切换系统,还能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境。

而Google原本就有一套针对平板与小笔电的系统,也就是以浏览器界面设计为架构的Chrome OS,虽然目前多数的厂商在平板仍以Android为优先开发,不过Chrome OS却留给外界许多遐想的空间。Atrix给了一个很好的启发:Google Android其实是可以透过界面的切换,在不同的需求下改变整个界面。

这不是没有可能,尤其随着用于这些装置的ARM架构应用处理器效能的提升,已经渐渐追上入门等级笔电,虽然不至于能够挑战高效能与主流的PC,但用在一些文书以及网络浏览的体验已经足以担当大任,为了因应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界面,想想似乎也理所当然,只是怎样的操作界面才是平板、怎样的配置才适合桌上使用,恐怕这又会回到多数使用者已经被养成的习惯。

2011年度的Google I/O,Google推出代号Sandwich的新Android计划,就是让装置针对不同的使用情境自行切换界面的新架构,但是无论是哪个界面,还是基于Android的基础,也就是虽然界面截然不同,但是不需要重新启动就能够继续先前的作业流程。

"平板不仅是平板,手机也不仅是手机",这个概念将会继续延烧,NVIDIA也从合作伙伴像是华硕的EeePad Transformer与Motorola Atrix嗅到契机,平板与手机透过扩充外围,提供近似目前PC环境使用体验的日子已经不远,过去传统的桌上型运算也会因此逐渐转移到行动平台。

然而这些手持装置的出现,并非把高效能的x86架构处理器逼入末日,实际上,由于整个业界走入云端计算,大型数据储存中心、私有云甚至未来家庭云的出现,反而是另一块仍x86不可的舞台,而平板、智能手机等装置则是成为新型态的端,与云共荣。

而有许多人在质疑,为何ARM直至今日仍未跨入64位架构,实际上,这仍是业界需求的问题,相较于传统PC厂商自己拥有技术与制造能力,ARM是一家以技术授权为核心的公司,重点在于推出合作客户所需要的架构,而非先行研究出结构,而后才迫使厂商采用,这与ARM一直以来追求与客户共同成长的主旨是不同的。

为何还未推出64位架构,还是要回归需求问题,目前在手持装置上还未看到64位核心的舞台,主要的软件商还未推出64位的版本,另外,手持装置系统也与PC市场某部份是为了拱新硬件不断提升硬件需求的现况不同,手持系统也还未走到非64位不可的阶段,当然Windows for ARM的出现,也许会加速ARM投入64位架构也不一定。
ARM的新一代架构,也就是代号Eagle的Cortex-A15,仍是在与合作客户多年讨论下才订定的规格,而非一时冲动单纯为了提升效能所制定的。不过目前Android平板已经开始走向一个微妙的现象,虽然硬件效能持续提升,然而软件与系统的优化目前仍无法赶上硬件发展的速度,导致空有规格上的提升,却感受不到实质的升级感,在平板的发展方面,也许采用Android的厂商仍需更专注在软件调校层面,而非一味的导入新硬件。

平板的再兴,对传统笔电市场有着一定的冲击力道,最重要的是影响12吋以下产品的市场,尤其在Atrix 4G、Transformer等跨界产品的带领下,加上Google Android Sandwich计划推出,平板酝酿的风暴,不仅是手持终端型态的革命,更是让手持终端走向行动运算之路的关键。



编按:读者 OverInfinity 也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论点,相当有趣,在此补充在内文中

引用《不过目前Android平板已经开始走向一个微妙的现象,虽然硬件效能持续提升,然而软件与系统的优化目前仍无法赶上硬件发展的速度,导致空有规格上的提升,却感受不到实质的升级感》《平板酝酿的风暴,不仅是手持终端型态的革命,更是让手持终端走向行动运算之路的关键。》 

与编辑的看法相反,我认为未来不管软件方面是i系统还是a系统或是w系统,平板装置软件或硬件最后都不会越来越深入强大的『行动运算之路』,而会是越来越广泛的『信息统合呈现之路』。

依Android及Apple目前的产品走向,未来的蓝图应该会发展成这样:大多数人第一款入手的第一款3C装置不是smart phone就是tablet,然后再依每个人不同,需要一台家庭运算中心的就买计算机主机/游戏机 要在上面灌几个OS随便你、需要打字的机买键盘、需要音乐的就买喇叭、需要照明的就买电灯、需要运动的就买跑步机、需要保全的就装电子锁、需要XX的就装OO家具...然后这些周边通通以无线的方式与tablet连接,人在tablet上面远程控制一切。﹙yeah我也知道听起来很危险的感觉,不过大家似乎都很有兴趣往这方面发展,像Android?Home、AirXxxx系列﹚ 

《空有规格上的提升,却感受不到实质的升级感》在我看来其实正说明了,手持装置规格(在CPU运算上)的重要性根本不是那么地高。 

平板装置的定义,本体就是一大块又要轻又要薄的触控屏幕,加装键盘或各种周边等等都不是其主要的需求,而且也与其它既有的电子产品功能重迭,但作为一个信息呈现/控制的装置来说是再适合不过。所以我大胆猜测等到行动CPU的运算达到一个基本上网系统接口不会顿的程度之后,规格就不会再有什么重大的进步了,要进步也是由新开发的GPU﹙为了3D游戏app、webGL﹚或是3D屏幕、甚至未来立体投影等等新的『呈现技术』为主导,CPU速度只要够配合他们就好(并将产品价位维持在特定区间)。而需要更多运算、更多oo更多xx的人,自然会有可连接的周边选择。 

更何况如果未来云端架构成熟可靠,网速大幅提升,搞不好大型/图形运算真的通通都直接交给服务器中心来做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