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美的成语与爱情

 苏行红酒 2011-06-14
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媳娥影,空留明月辉。——徐德言
  1、 我每次重读破镜重圆这个故事,都不能自已,它给人的爱的力量和愉悦感,在充满着不完美爱情的中国古典爱情中,显得另类而罕见,里面的两个男人——徐德言和杨素,在形象不佳的中国男人群里,焕发了从未有过的光彩照人时刻,徐德言的苦寻与坚守,杨素的忍痛割爱与成人之美,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孟棨《本事诗》记载的“破镜重圆”故事发生战事频乃的南北朝时期,当时陈国有一位乐昌公主,是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大妹妹,以才色冠绝天下,又以性情温婉贤淑而为众人称道。长在皇家,却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她自作主张下嫁自己爱慕的江南才子徐德言,当时徐德言不过是陈太子的舍人(一种不固定官职)。在讲究门阀制度的时代,徐德言和永昌公主的结合成了一对当时人人羡慕的天成佳偶。
   可是好景不长。北方的随王杨坚弃“随”取“隋”,取代了北周静帝而成为隋文帝,建立了隋国,之后举兵攻占江南,很快就消灭了陈国。陈后主及皇族被虏北上,一同解往长安。乐昌公主自然也在被虏之列,她与恩爱夫婿徐德言眼看就要被活活拆散。
   临行前,徐德言对乐昌公主说,“凭你的绝世容颜,亡国后必然会被分配到权豪人家,那时我们将永不可能再见到了。可是情缘未断,仍然期望我们有相见的一天,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信物。”于是徐德言把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一半留给公主,一半自己收在怀中。徐德言与公主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你拿着这半面铜镜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我如果遇到,就一定会追问到你的下落。”
   后来陈国灭亡,永昌公主被分配到以风流多谋著称的杨素家,对这位才色双绝的美人,杨素自然不会怠慢。徐德言一个亡国之君,靠一双脚颠簸流离,终于赶在正月十五前,拼死拼活走到京城,夜访长安,果然看到有一个老人家在卖半面镜子,因为大喊高价,引来观者大笑。只有徐德言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把老人带到自己的住所,叫上酒菜招待一番后,便说出寻镜缘由,接着拿出另外半面镜,一起合上,破镜终于重圆!
   当下题诗一首: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媳娥影,空留明月辉。
   老人带回徐德言诗,永昌公主陈氏见到,痛哭不已,继而茶饭不思。对陈氏宠爱有加杨素前来问起缘由,陈氏据实相告,这个破镜重圆的故事令杨素这样的沙场老家都颜色大变,当下召来徐德言,把陈氏还给了他,还给他们一笔厚礼。这是一个震惊朝野的故事,听着无不感叹,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来陈氏应答杨素作了一首诗: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 之后陈氏与德言归江南,直到终老。 这就是破镜重圆的全部故事,也许许多人会像我一样感叹,徐德言没有遇到永昌公主,或者他们面对的不是杨素,这个故事还会圆满吗?这样疑问,来自一种貌似可贵的不相信,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怀疑,我们被欺骗得太久,以至要去怀疑美好的一切。一切尘埃落定,事实俱在,作为男人,我只有再每次的阅读中,为这两个男人加分。
   孟棨《本事诗》主要记载的是唐朝诗人的逸事,却罕见里收录破镜重圆这样的南北朝故事,大约也是深感于心,舍不得剔除吧。
   2、
   古人临水照花,终有所感,由水而制镜,以镜鉴情,破镜能再圆,天大的喜事,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永远是循环往复,人也会活在无限的希望中;鉴与镜本同义,都指的是搬回家放到盆中的水,老子声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庄子补充说“至人之用心若镜”,禅家进而打了个圆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底有无尘埃,要问问每天面对的镜子了,能不能照出个沧海桑田来。
   破镜可圆,明镜之鉴就未必那么美,东汉诗人秦嘉与徐淑故事就令人无比伤感。秦嘉是陇西(今属甘肃临洮)人,桓帝时,为郡吏,后到洛阳任黄门郎,病死于津乡亭。秦嘉赴洛阳时,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守寡终生。
   在即将分开时往洛阳时,秦嘉了妻子见面,在给妻子的信《重报妻书》里说,“车还空返,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
   古人每一次远行,都像一次离别,他们每一次细致的交代,都像料理后事。
   徐淑接到秦嘉的信,回了一封,即《报秦嘉书》。如下: 
  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
  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亦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丰厚之恩,孰肯若斯?
  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
   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设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你不在家,我徐淑还用得着照镜戴钗?还用着弹琴焚香?徐淑最后还是未能把这些物什用上,秦嘉也再没有回来。她后来过激的反抗,是不是印证“明镜之鉴,当待君还”呢?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送的人都不在了,谁来为我打扮,我打扮了,又给谁看?
   古代有个关于镜子的谜语是这样的:“南面而立,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变喜。”说的真是好。冯梦龙在《桂枝儿》里的关于镜子部分,现在读来,真是妙到骨髓啊!
   “结私情好似青铜镜。待把你磨得好,又恐去照别人。你团圆不管人孤零。知人只知面,知面不知心。当面儿的分明也,你背后昏得紧。
   冤家的好似青铜镜。指望你常见面,怎的倒去照别人。纵然见面都是虚帮衬,你当面明白得好,转背又便昏。真是反面无情也,放下了就不见你影。
   又镜子儿,亏你每日看人面。欢喜你,摩弄你,放你在跟前。烦恼你,昏迷了就不容你见。往时相照顾,指望永团圆。有什么不足也,常时要变了脸。   又镜子儿,自梳笼,与你时常相见。想当初同欢面也共愁颜,到如今埋灭我又不明不暗。热气儿不敢来呵你,缘何问你再不回言。想必又有个人儿也,因此上变了脸。  又镜子儿,你忒煞恩情浅,我爱你清光满体态儿圆。那一日不与你相亲面,我闷你也闷, 我欢你也欢。转眼见他人也,你又是一样脸。
    又镜子儿,一块儿,团圆得妙。没来由,跌破了,两下开交,似一钩残月在天边孤照。待要凑合你又凑不上,待要抛下你又不忍抛。还是寻一个铸镜人儿也,重新铸一铸好。”
  
  3、
   喜欢幽静的智者博尔赫斯讨厌镜子,说其让人口无理由增加。李敖说,要找自己的佩服的人,他就要照镜子。这是戏谑之语,不过拉康不会这样看,拉康创建的镜像理论,说到镜子对人的重要作用。人类要通过镜子反复观看自己,在对望中成长起来,也就是说,人总是爱自己要多过别人,因为这个世间,人看得最多的也就是自己。那么情感就谈不上成熟与否,而在于心。
   在希腊神话里,那喀索斯就是拉康镜像理论的神仙榜样。希腊神话里河神的儿子那喀索斯,一出世就被告知:“不可使他认识自己。” 那喀索斯长得异常俊美,受到诸多女神的喜爱和追求,但都被他一一拒绝。某一天,那喀索斯来到水边喝水,发现水里有一位俊美的少年,一见钟情了。那喀索斯并不知道这个少年就是他自己,他只是痴痴地看着水里那个人,直到自己的死去。
   在拉康镜像理论之前,文学上把这样的自恋称为“那喀琉斯情结”,许多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表达过这样的情节。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在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里,也一样诉说了这样的情结要了另一个美少年的命,道连·葛雷看着自己的画像,像那喀琉斯看到自己那样,越看越爱,最后着迷成痴,进而疯狂。他说:“如果我能够永葆青春,而让这幅画像去变老,要什么我都给!是的,任何代价我都愿意付!我愿拿我的灵魂换青春!”如何逃出画中人的摆布,如果摆脱那个完美或者邪恶的自己?道连·葛雷的选择是,亲手杀死画像中,也就是他选择了自杀。
   这是破解那喀索斯式的魔咒的唯一路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叫冯小青的女子也是如此。
   冯小青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女子,著名的扬州瘦马,美艳聪慧,多才多艺。16岁嫁给了一位附庸风雅的富商冯通做小妾,常年被当作金丝雀关在冯通的行宫别院里,郁郁寡欢。一日,冯小青青请人来为自己作画,谁曾像,这副画像一样要了冯小青的命。冯小青日日看着画像中人,慢慢爱上了那个自己,于是作了一首绝命诗后,很快就香消玉陨。其诗云:  新妆竟与画图争,   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   卿须怜我我怜卿。   与西方善于分析不一样,好比拉康总是要去追问故事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他会把人当作实验品来观察分析后,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看过潘光旦先生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冯小青,当然看到的也就是性欲得不到满足之类的话语。
   我不想这么看,用带着科学试验的眼光去看待爱情,显得粗糙而可笑,还蕴含着事实而非的张冠李戴。中国的情感的话语走的是总结的路线,我们留下那么多的典故与成语,使得情感也形成一面镜子,也许你看到的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情感上家,而你会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上家,在情感里,姑且可以称为“情感镜面”,就像常说的“缘分”,或者“情感孽债”之类的,这样的“情镜“不只是是在同性之间,也在异性之间。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这是冯小青写给杜丽娘的,杜丽娘也在作好画像后离开人间,在这里杜丽娘是冯小青的上家,而杜丽娘的上家就是《诗经》里那些“窈窕淑女”。多少年后,冯小青又变成了林黛玉的上家,而林黛玉的下家,散落在尘世间无数的角落里。“情镜”之下,人真是会越来越多了。
   上家往往不只会是一个。苏小小也是冯小青的上家。
   西陵芳草骑辚辚,内信传来唤踏青。
   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情感的上家越多,爱情就会越辛苦,莫不是如此,林黛玉也不会那么辛苦。《红楼梦》又有一番“才子佳人”的议论: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不入贼情一案不成? 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今天看来,你会发现,这其实是“情镜”书写的难题。都有那么多上家了,这小说要怎么写啊?这人物要怎么去安排?要怎么才不落入俗套?这大约也是我写《国产爱情》遇到的困惑,在古典情感话语的迷宫里,多少痴情被安插在不同的地方,迷惑、摸索、又互相探求;迷宫里有暗道,也有陷阱,就像是一场宏大又残酷的游戏。风月无花,流水暗香,虽把迷宫里的危险掩藏了起来,但是硝烟与杀气却又把这和谐给出卖了。
   太宗皇帝说,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要说的是,情感也是。而这面情镜,比历史更令人迷惑,也更令人迷恋。

***********************

 灯火阑珊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说起来,古人说的人生四大快事,倒有三件与灯火有关。
   “他乡遇故知”正印了“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感慨。黄庭坚与黄几复十年不见,江湖漂泊,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友谊需要一盏灯,来唤醒生命之火。“金榜题名”时,就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种得意,面对功名利禄,已经有许多人发疯过,无一不是趾高气扬,金銮殿上的夜晚一定是灯火通明,莺歌燕舞,但从此也多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残酷现实。“洞房花烛夜”则是人人都期待并要经历的普通情事,也就是说人人可以享受这样的快事。但一些文化人可能觉得结婚的这样俗事,要加点料才能显得自己与众不同,于是乎,西晋陆机在《君子有所思行》里为洞房的建筑作了定制说明(“甲等高闼,洞房结阿阁”),北周瘐信有《三和咏舞诗》里则干脆以舞蹈形式闹洞房(“洞房花烛明,舞馀双燕轻”),到了唐朝诗人宋庆馀那里,“洞房”就真的变成大块事了,《近试张水部》说“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宋庆馀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面上问的是缠绵情事,其实问的是锦绣前程。这首诗算是把人生两大得意之事一并办了。因为写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所以千载之下,依旧有粉丝无数。
   灯火,总会唤醒一些沉睡的记忆。有欢乐,也有痛楚。王国维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那段著名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里看到人生的至高境界,李彦宏则看到商机从而做成了中文最大的搜索网站“百度”,但我依旧坚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句洗练至极的情感言说。
   情牵于物,那种失而复得的心情,非当事人不可言传意会。就好比黄山谷说的那样,“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年?又经得起多少等待?纵是真有十年,可三年用来等人,三年等倒酒,欢娱的时间也被大大打了折扣。只剩个“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刚刚还是繁华似锦,转眼就是一片狼藉,曲终人散,灯火阑珊。刹那光芒、绚烂,之后是沉寂的黑,也就分外窒息。所有的力量都是为了那一刻的美丽,这太像人生,这太像真实的残酷。所以,人们需要一盏灯。孔尚任说“人独坐,厮凑着孤灯照也”,灯在诉说着散聚离合,生离死别。
 

灯火阑珊(中)
  
  青灯总是与寂寞有关,那些想了断尘缘的人总会对情人说,“从此青灯相伴,望施主不要牵挂”。是人,总会有牵挂。著名的昆曲《孽海记》讲了个小尼姑的故事,有赵氏女,自孩童之时,为父母舍入尼庵。削去八千烦恼丝,做佛门弟子。可情窦初开,转辗愁思。经书无法消解寂寞,对此半明半灭之孤灯,更难消释。于是逃下山去,找人生小孩去了。
   小尼姑有段著名的唱词,后来被无数人引用过:“孤枕独眠,好不凄凉人也”,“佛前灯,做不得洞房花烛。 香积厨,做不得玳筵东阁。钟鼓楼,做不得望夫台。草蒲团,做不得芙蓉,芙蓉软褥。 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 为何腰盘黄绦,身穿直缀? 见人家夫妻们,一对对着锦穿罗, 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如火,不由人心热如火!”
  
   出家人也是有思念有寄托的,而在中国文化里,最吊诡的是,许多人要去远离尘缘的寺庙去烧香拜读,求姻缘与后代。
   “灯”就是有人(丁)在火边,有火才有家的感觉,有灯说明家已经成个样子了。
   古代那些人家,都在门口的灯上打上自己的姓氏,希望可以指引旁人,也寄托着家丁兴旺。没有灯的时代,薪火诉说着一切。
   《诗经·汉广》是这样写的: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按周的婚礼定制,《仪礼·士昏礼》上说:“主人爵弁,……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婚嫁之日,新郎亲迎,还要执烛于轿子面前(执烛马前),当时的“烛”,其实不过就是涂了油脂的木柴或者其他易燃植物。孔子说到过烛在婚礼中的意义:“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汉广》里说的“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翘翘错薪,言刈其蒌”,都是只为婚礼准备的柴火,除了新郎和迎亲队伍要打着火把外,还要在自家的庭院里烧起篝火,火焰照明,众人聚而欢之,尽显喜庆气氛。魏源在《诗古微》里说《诗经》中的“薪”都比喻婚姻:“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以燎炬为烛”。
  可惜《汉广》不过是一个白日梦,乐中悲从中来,砍柴喂马都白白准备了,汉江横亘在爱情之间,我那个朝思暮想的人,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呢?我的火,我的灯,我的烛要为谁点?
 

灯火阑珊(下)
   也有不计较的。著名的飞蛾扑火,在爱情叙事里大行其道,总有人为了心中所爱,不惜一切。管道升与赵孟頫的爱情,读起来炙热有加。大书法家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夫人,其诗为:“我为学士,尔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陶根,苏学士有朝云、暮雪?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赵女,尔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才女管道升回了他著名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如此决绝,又如此深情,赵孟頫自然也纳妾不成了。有如此聪慧的佳人,赵孟頫算得上是实现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典型代表了。
   管道升相夫教子,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赵氏一门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赵雍、赵麟、赵彦正名冠一时。元仁宗曾将赵孟頫、管道升及子赵雍的三段书迹装为卷轴,“命藏之秘书,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也。”赵孟頫历经翰林学士、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但宋人在元为官,世人多有议论。官也当得不愉快,管道升曾填《渔父词》数首,劝其效仿范蠡一样归去。其一曰:“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后来夫人接着夫人生病,赵孟頫终于得以辞官南归。是年,管道升病逝于舟中。三年后,赵也去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时候,他们爱情之火真的阑珊,直到熄灭,他们需要的只是每年七月挂念他们的河灯。总有些亡灵需要安抚、引导与普度,那是希望,生对死的承诺。
  
   其实《诗经》里另有一篇作品《绸缪》,谈到“束薪”时少了那些感伤,多了诸多甜蜜与缠绵:“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此外,《诗经》中《扬之水》也说到“束薪”,谈的还是夫妻关系:“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薪也好,灯也好,火也罢,都是指引先民走出黑暗,奔向光明。漫漫长夜,总有人无心睡眠,总不至于夜夜如流传甚广的冷笑话那般,每夜都可以做生孩子的运动吧?后来的《古诗十九首》里已经给出了建议:“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关于灯最著名的故事,当属《宝莲灯》。神话剧《宝莲灯》从诞生开始,几乎在每个朝代都被改造过,版本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戏剧版的《宝莲灯》讲的是书生刘彦昌赴试赶考,途经华山,借宿于圣母庙,因爱慕圣母塑像而在壁上题诗。圣母动了凡心,与刘结为夫妇,生子名沉香。圣母哥哥二郎神恨其妹思凡私配,将其 压在华山之下。之后,刘彦昌任罗州知府,娶妻王桂英,添子名秋儿,与沉香共读。在学馆中沉香失手打死仗势欺人的宰相之子秦官保。秦府问罪,王夫人顾全大义,舍子抵命,放走沉香。沉香历尽艰难,寻访母亲并盗得神斧,借助宝莲灯,打败二郎神,救出圣母,母子重逢。
   圣母有段唱词很美:“每日里白云为伴峨嵋为邻,暮鼓晨钟压凡心。空对着鸟飞比翼枝连理,空对着莺啼花落闺楼深。玉女峰愁星月暗,金鼓玉宇波阵阵。今日见到这书生面,一潭死 水起了波纹。更好比仙台山上仙家女,我喜先得遇小刘生。我顾不得仙规管得紧,我顾不得固执的兄长二郎神。不用在姻缘簿上留姓名,我与刘生永定鸳盟。月老你 若是看不惯听不顺,将我华山圣母一把捆。送与哥哥二郎神,问我个违犯仙规的大罪名。”   而从火到灯烛真正使用,当真是斗转星移。想那车胤、孙康萤窗雪案,埋头苦读,是穷到了买不起烧油的灯,断然不会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类的事发生。这样的故事和词语,只有在发迹心闲后才会产生。陆游也才会说“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
   我其实很向往参加先秦婚礼,伐木烧薪,篝火熊熊,大家围而换个舞蹈,是大家之乐。这样的场景,今天就有去少数民族聚集地才可以遇到了,每年的彝族的火把节,是烛火的盛宴,也是爱情的盛宴。今人视烛光晚餐为爱情中浪漫之时,大约也是变相地表达对温暖的心而往之吧。良辰美景,正是“白云劝酒终日醉,红烛围棋清夜深”。只有这个适合,才用不着担心灯火阑珊,所谓伊人,就在身边。
*********************************

两小无猜 青梅竹马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
  
  2004年,我去南京拜访朋友,按惯例,自古是烟花风月之地秦淮河是一定要去的,何况朋友本也是一位绝色女子。逛夫子庙时,我打趣地说,要是颜回之来到这里,估计是做不了柳下惠的,这里的方艳之物太多了。她说,这里留下的故事太多,反倒不怎么令人留恋,脂粉气太重,人心必然浮躁。后来她带我绕过中华门城堡,来到一座桥前。她指着前方说,“你要记住,这里叫长干桥,这里才是纯真的爱情源头,不要再想那些风花雪月的地方和人啦。”
  眼前的这座长干桥,是1975年重建的。长干桥始建于南唐,当时是江宁府城的南门桥。到了南宋咸淳年间时,户部尚书马光祖重建了这座桥,并改名叫“长安桥”。明朝时期,朱元璋修筑城墙时,曾将一只聚宝盆埋于此,长干桥便被更名为“聚宝桥”。太平天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长干桥几乎不存,清末和民国又被修复。
  这座桥与其爱那个有关,是因为唐代的崔颢作《长干曲》与李白作《长干行》之故。
  崔颢的《长干曲》写的清新自然,完全摆脱了汉魏来的靡靡之赋,所道的情事率真干净,蕴藉无邪,一下子回到了诗经年代。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其三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其四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后来,崔颢的崇拜者李白也来到南京,自然也去了长干里一带。这次,他没有像在黄鹤楼看到崔颢《黄鹤楼》一诗时自叹不如、弃笔认输,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干行》,把《长干曲》相见不相识的遗憾缝补完整。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首不足二百字的诗,以女人的视觉讲述了他们从儿童时代的两人戏耍到初嫁、从婚后的生活写到别后的思念,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纯美,忧伤而不绝望的爱情,令后人代代缅怀。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疑猜”四句更是生动描写了童年男女两小无猜、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场景,成为汉语的千古佳句,最后又演变为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遗憾的是,无论是崔颢,还是李白,都是写别人的爱情,他们自己的爱情,被蕴藏在深深的文字里。

******************************

中国最美的成语与爱情(转载) - 薇剌 - 薇剌的博客
  “青梅竹梅,两小无猜”的爱情,要等到宋代才在陆游和唐琬身上才真实上演。茅威涛唱的越剧《陆游与唐琬》,珠圆玉润的腔调与深情无奈的表演、凄凉的意境已经使许多沉浸在故事里的人为这对才子佳人流下不少眼泪,“青梅竹梅,两小无猜”的沈园情事就那样定格在他们共同的词里,凄婉也罢,情怨也好,本以为情之一事,换个时空,会消解得只有审美,可真入了戏,流了泪,才知道,只是别人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罢了:固然我们丢掉了纯真,却割不去那思情怀。
  这一代的人,也许不了解陆游的情事,但他的《示儿》和《一剪梅》却每个人都背诵得出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们自幼被告知,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一个高尚情操的人,却没又想到他的爱情会如此不堪。
   陆游出生在越州山阳一个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乱世,金人屡次南侵,一家人不得不四处逃难。后来来到母亲的老家安居,因为住得近,陆家和亲家唐家交往多了起来。陆游的舅舅唐诚有一女儿,叫唐婉,自幼文静灵秀。陆游与年龄相仿表妹从来志趣相投,两小无猜、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
  一转眼,两人都长大成人,青梅竹马,情愫早暗生。青春年华就在相互赠送的诗词中结了果,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天生地设的一对,陆家用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
  像所有的不幸爱情故事一样,总有人要出来搅局。
  这一次,依旧是不那么慈祥的母亲。陆游的母亲把陆游仕途的不顺归罪在儿媳身上,加之唐婉迟迟未生育,于是陆母开始了一系列让唐婉主动离开的举措,一开始都被聪慧又忍耐的唐婉应付过去。后来陆母出了绝招,硬是找算命尼姑在二人的八字里分析出:“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有证据在手,陆母很快行动,强令陆游:“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在孝治天下的儒家社会,加之礼教盛严的宋代,母亲的话是一定要听的,陆游只有把唐婉送回家。没有任何人可以去探究陆游当时的心情,这个写诗最多的汉人,恐怕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任何词语、先训来安慰自己。
  唐婉去后,陆游还是功名未得,双重打击之下,陆游只有寄情在青山绿水之中,借野寺古幽抒怀,还是放不开,就在闹市狂哭,也许,只有回到精神大方异彩的魏晋,他才能做到怪诞不经而人不以为然。
  是重逢,不是相遇。在沈园,陆游和唐婉重逢。光电火石之间,所有惊愕、错觉、难言与心酸都笼罩在他们的脸上、心里……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已做他人妇,纵有千般柔情、万般委屈,又从何说起?
  即便是故人已去,在心里,思念都还是在,都期望一切还是可以重来;可真的再相遇,已是沧海桑田,情是人非,悲愤心碎的陆游在沈园题下了《钗头凤》,心结从此被打开。他知道,从此,他是再也见不到唐婉了。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爱情无望,陆游只有功名可挣,他的努力得到回报,朝中启用他出任宁德县主簿。
  

中国最美的成语与爱情(转载) - 薇剌 - 薇剌的博客
  第二年春天,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两人自幼相处的情景一一再现,情不能止,于是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主事宁德之后,仕途颇顺,得了御赐进士,后官至宝华阁侍制。陆游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勤政、忧国、忧民。
  75岁,陆游光荣体面地告老还乡。他再次来到沈园,斯人早已香消玉殒,一个垂暮的老人,还能做什么呢?他剩下的就只有回忆了。
   他晚年的系列沈园之作,已经洗练之极,对唐婉的深情,跳跃舞蹈在那些生命力旺盛的万物之上了。
   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其三: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四: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做最后一首与沈园有关的诗时,已经85岁了。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怀着对表妹最后的思念,陆游溘然长逝。
  
  西人纳博科心里有一个水池边戏耍的洛丽塔,陆游心里有一个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唐婉。
***********************************8

相濡以沫
  周重林
   相儒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1
  我知道有一种爱情,只存在于江湖。
  这样的爱情,有许多人解释过,不能相濡以沫,就相忘于江湖。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被金庸古龙带到一个江湖的世界里,那个世界里,有失传的高义精神,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也有令人的动容的爱情。所以,我几乎是对周边的女生毫无兴趣,我深信,我所爱的那个人,在江湖之中,她在那里等我,等着我去救她,我们会有一段江湖之爱。
  我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能拉女生的手,不能轻易对女生说轻薄的话,因为,按照武侠小说里的说法,这样会导致爱情的产生。多年之后,回想一些细节,会令人哑然失笑,仗剑走天涯,既不热血,也不浪漫。我也没有找到江湖,也没有找到江湖爱情。
  那么,江湖和江湖在哪里呢?
  江湖是一种职业。江湖有江湖的语言,有江湖的言行举止。
  “这个人不是周淮安,周淮安不是这种江湖武功。”在《新龙门客栈》里,东厂高手从武功路数上来判断蒙面人邱莫言的身份。八十万卫戍部队的首领周淮安即便是丢了官,上了通缉榜,还是被东厂视为庙堂的同僚。
   周淮安离江湖还很远,他正带领两只骆驼往江湖路赶。
   确切地说,那个江湖在贺兰山下,在大漠中,在一个叫新龙门客栈的地方。这个地方,“全球通”再能也不会有信号,显然,google星球也找不到它的标示。
   踏进这个江湖,周淮安第一眼看到的不是邱莫言,不是他要护送的2个孩子,甚至是他根本没有看,而是听到了。事情就是这样的,江湖是从声音开始。多么常见的情景,有人硬闯别人包场的二楼,有人在听外邻桌一席对话后拔剑而去,有人要销赃,有人要嫖娼……。
   但从未有一种情景会像周淮安与金镶玉相遇那样,会令我如此动容,10多年过去了,那熟悉的歌声一直在我耳边响起。
   “八月十五庙门儿开,各种蜡烛摆上来。红蜡烛红,白蜡烛白,小妹我一把攥不过来……”上屋顶的叫春的不一定是猫,她可能是金镶玉,赤裸裸的金镶玉。
   王子也不一定非要骑着白马,他可能骑着骆驼。
   一见钟情,然后始乱终弃,会这样么?金镶玉说,八方风雨比不上我们龙门山的雨。周淮安回答,“龙门山有雨,雪原虎下山”。不是革命同志,却是江湖通道。
   金凤玉露一相逢,便甚却人间无数。有先前的“巫山云雨”,才会有后来的“洞房花烛夜”。金镶玉不是林仙儿,周淮安也不是李寻欢。他们的江湖相遇,如此相同,如此不同。
  林仙儿貌若天仙,神圣不可侵犯,骨子里却是一个荡妇。李寻欢身在江湖,却有着庙堂的傲慢。
  金镶玉风骚到发稍,却把羞涩留到了脸上。周淮安刚别皇家,内心流淌的却是江湖的血液。
  这甚至是古龙与金庸的区别,也是他们与徐克区别。江湖与江湖之间,区别太大。有些人本是江湖人,却找不到江湖。
   那么,爱情呢?你虽然没正眼看我,但却在心里看我好几遍,这是金镶玉的自信。我虽然点遍了天下的蜡烛,但你却欲拒还迎,明明知道你不是真心与我共享花烛,还是一样满怀喜悦……。
   人的悲哀,就在于身处江湖,却恪守着江湖之外的礼节。但快乐又何尝不是?
  唱高歌回顾热血岁月,任痴情人肝肠寸断,却耳语相忘于江湖,转身投向山林的怀抱,那是金庸的世界。我不这么看,江湖还是那个江湖,金镶玉选择相濡以沫。
   “烧了龙门客栈,去找姓周的。”金镶玉坚决说,不要相忘,不要相思,我要的是相濡以沫。我以为,那是徐克在弥补几代人的遗憾。因为,我们拥有最多的就是相忘于江湖。
  
  2
  一部《神雕侠侣》,因为有杨过与小龙女相濡以沫,让人记住了超凡脱俗的爱情是这样令人刻骨铭心,也因为有其他人的对杨过的爱恋不得,而让人记住了相忘于江湖的无望之爱,是多么令人痛彻心扉。
  杨过与小龙女是患难与共,与陆无双是两小无猜,与公孙绿萼是为情而死,与郭襄是非君不嫁,与程英是一见杨过误终身。以前看过林燕妮的一个文章,名字就叫做《一见杨过误终身》,写出许多人的心声。道出杨过的人格魅力的同时,也说出了那些单恋女子的悲凄际遇。
  小茅屋中,是程英、陆无双、杨过三人第一次共同相处,虽然身处险境,面对李莫愁这个心狠手辣的强敌,三人却有互依为命的亲密:
    李莫愁道:“……我先杀一人,瞧你悲不悲痛?”
    杨过笑道:“我三人今日同时而死,快快活活,远胜于你孤苦寂寞的活在世间。英妹、双妹,你们过来。“程英和陆无双走到他床边。杨过左手挽住程英,右手挽住陆无双。笑道:“咱们三个死在一起,在黄泉路上说说笑笑,却不强胜于这恶毒女子十倍?”
     林燕尼说,杨过这几句话,可要了这两位姑娘的命了!杨过紧握她俩的手声言同死,又岂是她们这辈子忘得了的?也许程英和陆无双根本不想李莫愁离去,她多留一刻,她们便可以和杨过一起久些。杨过这个激情的人,在对死亡时紧握两女玉手,掌中传过去的情感自不止保护她们那么简单,更不会是不了心神俱醉。在小茅屋的日子,也许就是程英和陆无双。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再后来,他们三人又在一起。
  杨过道:“两位妹妹,我有一个念头,说出来请勿见怪。”陆无双道:“谁见怪你呢?”杨过道:我们自三人相识以来,甚是投缘,我并无兄弟姊妹相称,意欲和两位结义金兰,从此兄妹相称,有如骨肉。两位意下如何?”程英心中一酸,知他对小龙女之情生死不渝,因有十六年遥遥相待,故要定下兄妹名分,以免日久相处,各自尴尬,但见陆无双低下了头,眼中含泪,忙道:“咱两人有这么一位大哥,真是求之不得。”
     能做又什么呢?陈陆二人,剩下的时间,只有不断去忘记了。只一句话,情郎变兄长,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后来,这些人隐居的隐居,死得死,只剩下了个郭襄。深爱杨过的郭襄知道此生不可能和杨过在一起,所以削发为尼创立峨眉派,了断情缘。但是郭襄的出现,却影响了张三丰、何足道这两大高人一生的命运。要说,张三丰、何足道哪点比杨过差啦?换言之,郭襄在许多看来,也许更适合杨过,但感情就是这么一回事。
  神雕在郭襄的故事里结束,让这样的遗憾在《倚天屠龙记》里得到放大。张无忌的面对的爱情问题比杨过更棘手,四女同船,你会选谁?多年前,我怀着对小昭的喜爱,做过一首诗歌。现在想来,也许离开是最好的。那个时候,我太年轻。金庸说自己最喜欢小昭,所以藏起来,其实我以为他喜欢的是周芷若。谁知道呢?
  网络上有个人做了个一个程序,报上生辰八字,就可以知道你是金庸小说的谁。我测得一个张三丰,我当时很感慨,难怪我一直单身,原来把心早给了郭襄。江湖终究是江湖,选择最终还是要选择,江湖之爱,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是一个人生道路的问题。
  就像郭襄说的;“便是刻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后也须磨灭,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却是时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忘记是忘记不了的。
  
  《小昭》
  你必须学会
  周姑娘那般的心机,制造假象和陷阱
  懂得嫁祸,支开所有的情敌
  在爱人的心里
  埋下一根线,从此后
  即便砸碎凤冠
  即便刀刃相见
  即便相隔千里
  只要轻轻一动
  他就痛楚难安,无论烈日当头
  还是深夜
  
  小昭
  你要像赵敏一样
  通缉你的公子
  叫那些官兵,在城墙、树林、沙漠、大海中
  张贴、散布他的画像
  放出狗
  嗅到他所有快消失的气息
  把他放逐到孤岛
  宣布他罪不可恕
  每天去砍伐、捕鱼、栽种、修茸
  为你修建一座花园
  用驯化的狮子为你看门
  你要练习箭技
  小心翼翼地观察
  天空每一只飞鸟,说不定就是信鸽
  你还要注意
  不小心到来的船只
  
  这一切
  没有谁比你的张公子更熟悉
  没有囚禁
  就没有爱情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牡丹亭》
  
   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算不算得最上乘的爱情?
   在爱情有关的誓言里,总会有那么一句,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爱情不会因为肉身消失嘎然而止,而是死生契阔,跨越阴阳两界。既然活着要受家庭、礼教管制与束缚,死了同样有地狱判官拷问,倒不如不去计较这些,只选取真与痴,留得光芒万丈的执着。
   这也几乎是爱情还魂术的全部意义,在于感天地、泣鬼神、羡煞人。很多人都读过《上邪》这首令人颤抖的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女人狠起来,当真是无数男人色变。
   恢复一些现场,借用侦探般思维与眼光,不难发现,爱情不是故事,而是故事本身。汤显祖说起自己的《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很入戏,有惊叹:“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汤显祖进入到杜丽娘的梦境,当了一回弗洛伊德式的解梦医生,他为病人杜丽娘的诊断文字写得缠绵悱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道理可以讲,情感却难说。
   说故事不是证明其有,而是为强调其真。杜丽娘可以为情死,同样可以为情再生。
   杜丽娘,女,16岁,南宋人,出身官宦之家,貌美如花,是个好读诗书的自恋型文艺女青年。待字闺中,有才子佳人情结。记得以前看这出戏,教书先生一边模拟关雎的叫声,一边教杜丽娘《诗经•关雎》时,一边的小姑娘的表情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都是《诗经》惹得祸,说什么“思无邪”,我倒觉得邪得很。看过闻一多写的《诗经的性欲观》,只能说我们古人的情感热烈得很。伴读的使女春香,偶然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下课后领杜丽娘偷偷游了花园。杜丽娘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是这样的人,才能做那样的事情,不入梦,怎知情爱煞人?
  杜丽娘回屋后,做起了春梦。有一个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她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里的人景。梦毕竟只是梦而已,失望之下杜丽娘害了相思病,一天比一天瘦。某一日照镜子,看到自己形容枯槁,便急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了画像。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境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
   中秋之夜,丽娘天逝。死前,嘱咐春香把画像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后来,父母为杜丽娘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并托付人照顾。
   广州有个秀才叫柳春卿,有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后来他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柳梦梅。
  柳梦梅去临安考试,经过南安时刚好借宿梅花庵。他游花园碰巧拾到了杜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
  杜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之后柳梦梅挖坟开棺。杜丽娘还魂复活。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出处。
  后来的故事有了波折,柳梦梅这么为情事折腾,错过科考时间,却补考得了状元,本想去见见未来的岳父,却被当作盗墓贼,遭到杜家一番毒打。莫说现在,古人也不相信神鬼恋,最后请到了人间级别的最高的裁判皇帝,明镜照不妖怪,情事方得以圆满。杜丽娘少女时代羡慕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人家有《题红记》和《崔徽传》,她得《牡丹亭》,结局更为完美。而牡丹花在古代一直被当作女人的生殖器,也特别用来指处女。
 

再后来,杜丽娘灵魂附体到林黛玉身上,只是做春梦的换成了宝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黛玉听《牡丹亭》听到脚酸手软,心动神摇,一样的如花美眷,一样的似水流年,可惜天上人间地狱的神人鬼都届满换了,无法满足这些络绎不绝的怀春少女心头愿望,只有任凭其心痛神痴了。同样是两世轮转,同样是痴情女子,一个做鬼还魂终得爱情,一个仙子下凡饱尝悲楚,奈何?非曹雪芹笔力不逮,实在是形势比人强。
   但凡拉仙子下凡的都无甚好结局,董永、牛郎之流便是。相反,向死而生的爱情却被一代又一代书写者不断修正为果,叹息生命的有限,只有不断延续爱情的长与厚,执着与真诚。后来蒲松龄做《聊斋志异》,尽挑些痴情的妖精,爱情也由妖向人过渡,而自此爱情在天地人三界游走完毕,进入长时间的冬眠期,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再难觅到。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爱情生死场,是中国文学母体最为惊心动魄一章,汉有《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魏晋有《韩凭妻》中韩凭夫妇,加上梁祝等等,无不是生前被拆散,死后相聚,或连根树,或双翼蝶,其真情不为世俗礼教所摧毁。
   杜丽娘的前世是一个叫紫玉的姑娘,干宝的《搜神记》里有一篇《吴王小女》,说的是夫差有一个叫紫玉的女儿,才貌俱美,16岁时喜欢一个叫韩重的人。她给韩重写信,想嫁给他。要学道的韩重临行前托父母前去说媒,结果被夫差拒绝了,紫玉气结身死。
  学道三年归来的韩重,得知紫玉死了,便在墓前恸哭。紫玉从墓中显身与之相会,诉说衷肠。韩重的唱的歌很凄凉:“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恐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lú)。命之不造,冤如之何? 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尝暂忘!”之后,人鬼相守三天,行了周公之礼。紫玉送韩重明珠,要他去拜访岳父。夫差不信,把韩重当作盗墓贼,后来紫玉现身于父亲前,陈述事实。这些不过是要求家人承认他们相爱并给予夫妻的名分。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文学里很多很多,著名的《倩女离魂》其实是以《离魂记》为蓝本,一样沿袭神魂水乳相交的爱情,臭皮囊留给不容于真情的社会。
  生死场是爱情天平,只存在相爱两人之间。即如被破坏了呢?李碧华有尝试,《胭脂扣》里,名妓如花与钟情自己富豪子弟陈十二少相爱,却遭到家族的阻扰,他们不能接受一个妓女做媳妇,陈十二少因此和家族决裂。两人在贫穷中挣扎,约定阴间重见之约,吞鸦片自杀。先去的如花在阴间久候不见十二少,借七天还魂期,来到了阳间寻觅,才发现,那个要和自己同生共死的郎君居然还活着!
  李碧华谈到《胭脂扣》时说:“这便是人生:即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就是化不成蝶。”
  在黄泉路痴痴等了50年,连鬼魂都等得没有耐心,折回人间,她怀疑是不是时间不对,从来没有想到另一半会那么珍惜自己的那只翅膀,想飞也也单翅难行了。《胭脂扣》再次令天地换了人间,鬼等人而不得,终究还是把人性中不真的那块遮羞布给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