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认识

 诗书之华 2011-06-15

生理需要或者说生存需要,包括吃饱、穿暖、居有定所。作为生命,存在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这种需要即使对一个年已古稀的老人也如此,生存的愿望是无比强烈的。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抗争是必然的。因此,满足这一需要是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基础与必要条件。

性的需要应属于生理需要,但由于满足途径有多种,自己可以通过自慰的方式很容易释放饥渴,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性不是必须的。然而性是种族繁衍的根本,不可或缺,而且异性尤其是美女俊男的诱惑是无比强烈的,驱使人的行为,甚至愿意冒生命危险。由此可见是非常重要的,难怪有心理学家把性看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本动机之一。

健康的需要,我认为也应属生理需要,是生命存在的前提,这种需要在健康时不表现,所以感觉不到,但处疾病时则异常强烈,成为高于一切的首要需求。
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生理安全包括身体不受攻击、迫害,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的安全保障等。心理安全指承受的各种压力适度,精神健康而不压抑,彼此友善,社会稳定有秩序等。物质安全包括财产不受侵犯。

情感、社交需要,人是社会性动物,喜欢群居,这主要源于人的生理、安全需要,在地球上,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下,作为猛不如虎、快不如豹、游不如鱼 ,既不能飞又不善爬的人绝对是弱者如果没有智慧,不懂得创造各种工具、分工协作,那么种族消失也有可能。

地球环境、种族特征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性,人类社会是人的选择与推动,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时刻与人交往,这种交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演变,更具多样性、复杂性。社交成为人的基本的、日常的、个性化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交往的形式更具时代特征。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的今天,社交的内容、方式、工具、地域、人群都发生了巨变。

情感需要,表现为爱,爱人、爱动植物、 爱物,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被爱,被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关心爱护,人的情感既有人类共同的情怀也有个性的表达。

    归属的需要,包括家庭、组织、群体的归属。

人性认识之四

    尊重、归属、

自尊、、他尊、力量,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要,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团体和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体会自身的价值。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一般来说,社会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人们常常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而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则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不然,无论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还是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都不会必然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究竟会产生哪种效果,取决于具体的情境。

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众人面前说自己认识某位知名人物,或说某位名人与自己是同学或朋友等,以此来提高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辐射效应,即比较目标的优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消极效果。例如,一个长相中等的女性与一个她不认识的漂亮女性走在一起时会显得难堪,并降低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对比效应,即感觉到与比较目标的差距,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他尊是指个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希望自己的工作和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赏识、重视和高度评价,也即希望获得威信、实力、地位等。他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潜能与价值,从而进一步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反之,缺乏他尊会使人丧失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可能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实现的需要。

力量是由自尊、他尊激发的心理表现,其本质是人的知识、能力、智慧的展现。

 

认知需要,好奇心、求知欲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秉性,是内心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驱动人类不断地观察、研究自然与社会。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认知的过程,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审美的特征为直觉性、愉悦性、情感性。

体验,是一种生命活动的过程,体现为人的主动、自觉的能动意识。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客体融为一体,人的外在现实主体化,人的内在精神客体化。在人类的多种体验当中,审美体验最能够充分展示人自身自由自觉的意识,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追寻,因而可以称之为最高的体验。人在这种体验中获得的不仅是生命的高扬、生活的充实,而且还有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对于客体世界的认知和把握。因而,我们不仅应把审美体验视作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命活动,而且还应该将其视作一种意识活动。

 

自我实现,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审美活动的形象性、无直接功利性、超时空性、主客体交融性,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审美与完美的紧密关系,使美具有真的、善的和内容丰富的性质。这样,通过审美活动,包含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人格形成了,审美活动成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

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完美人格的典型状态。高峰体验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以外的知觉印象的寻求获得,只要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觉印象的活动,都可能带来高峰体验,如爱的体验、神秘的体验、创造的体验等等。高峰体验中主客体合一,既无我,也无他人或他物;对于对象的体验被幻化为整个世界;同时意义和价值被返回给审美主体;主体的情绪是完美和狂喜,主体在这时最有信心,最能把握自己、支配世界,最能发挥全部智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