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漂生涯
文:胶澳子
中国人谁不向往首都北京?
1969年9月的一天我因公出差终于实现了走进北京的梦想,。那一年我26岁。
听惯了《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声,我今天站到了天安门前瞻仰紫禁城的宏伟庄严。《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里的绿树红墙和白塔之间也有了我的身影。
我们只是游客。身在北京如同人在梦中。
改革开放的大潮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一次新的转机。十八年后的1987年我第二次来到北京已经成为43岁的中年人。
1993年50岁的我选择了一个很酷的职业——科技研发创业,独闯中关村开始了我的北漂生涯。
我们举目无亲。我们没有家。我们是外地人。 我们甚至没有立锥之地。
城南、城北、东城、西城的地下室我都住过。
我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二手自行车。我曾骑着它在北京一天日行150多里,从北沙滩骑到永定门,从五棵松骑到蓝旗营。古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我曾自我调侃称之为“百里走单骑”。
难忘1993年2月27日的傍晚,这天是我50岁的生日。我独自一人提着手提箱行走在离北京站很近的长安大街上。冰冷的蒙蒙细雨打在我的脸上,我正在为自己的孤单和潦倒而忧伤。 偌大的北京千街万巷,高楼大厦何止万座,但没有属于我的立锥之地。我们是寒士。我们是漂泊者 。我为自己人生身届半百之年,还在过着四海流浪式生活而止不住苍然泪下。
齐白石老先生不也是北漂的先驱吗?他62岁才在北京买房定居的精神值得效法。 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的研究所设在中关村的中国农业大学内。我的科研成果终于转化为社会财富。
十年里我一直在青岛和北京二地奔波。
北京十年,我曾登台领奖,我曾讲坛执鞭。
我曾病在单位,也曾醉在长城。充满苦和乐。虽苦犹乐。
1993年9月29日这一天60岁的我终于在离紫禁城和地铁都不远的地段购置了自己的一套居所。
北京安了家,结束了我十年的北漂生涯。
住进新房的第一天,我和妻子是把被褥铺在地板上 睡的。因为没来得及买床。激动地半夜未能入梦。
从此,北京成了我一生居住时间最长的第二个城市。
我的感悟就是人生不能没有梦。我对北京梦的追逐长达十年。但终于梦想成真。
所以,追梦的过程是美丽的。
人啊,哀莫大于无梦的心死。

配图:极品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