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职场“冷暴力”——找对办法,让自己更强大

 吉祥哥哥 2011-06-16
面对职场“冷暴力”——找对办法,让自己更强大
 
 

学会从冷暴力中突围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职场冷暴力,选择忍耐或者正面沟通的,与选择“以冷制冷”或者直接辞职的人数比例不相上下。其实,职场冷暴力,对人对己都是一种精神伤害。

既然冷暴力是一种精神伤害,法律对此有何规定呢?北京市海淀法院专门审理劳动纠纷案件的陈昶屹法官介绍说,由于冷暴力的特殊性,所以无论是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都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因此目前不能作为正当诉由起诉用人单位。但是,如果领导有频繁调动劳动者工作岗位,“故意刁难”导致劳动者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等行为,即领导或同事通过“暴力”手段,表达出了“冷漠”,而且显而易见违反了劳动合同法或者民法,伤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法院就可以受理。

除了寻求法律保护外,冷暴力的受害者自身该如何从职场冷暴力中突围?职场心理学专家王金丽提出“三个理解”:理解环境,理解别人和理解自己。具体来说,理解环境,就是要理解企业对个人的期待;理解别人,即员工要学会换位思考,明白每个人都有压力。若能找到“为了公司利益”这一共同点,也许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最后,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理解自己。员工要明白同事对自己的态度,有时是源于自身的感受。“对于一些‘感到冷’的职场人士来说,希望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温暖自己的心灵,然后去温暖身边的人。这样可以让自己体会到暖意,然后将这种良好的情绪带入职场中。”王金丽指出。

一些职场人士,也用切身体验为化解冷暴力支招:办公室也是一个集体,对于同事组织的活动,要积极参与;首先要让自己心情愉快,才有可能让整个办公室处于愉悦的氛围中;让同事和自己一起分享“领导的褒奖”,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另有心理学专家提醒,团队的领导应该明白,职场冷暴力对于企业来说非常不利。领导应该营造的是一种良性竞争,而不是恶性的对抗氛围。因此,领导应该让下属有表达的机会,了解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员工间的合作。
 

职场新人放下身段更防寒

闯过招聘的独木桥,不少毕业生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进入入职实习期。眼看着即将摘到胜利的果实,半只脚已经踏进职场的新人们面对着日复一日的复印、打杂、跑腿买外卖、无所事事地枯坐,似乎渐渐消磨掉最初的热情。抱怨、失意、不得志……毕业生入职实习的种种遭遇都在诉说着自己与职场的“水土不服”。自视为贵族、好高骛远、傲气十足、能力有限却又想享受格格般的特权,和同事也“格格不入”,面对成为“格格党”的职场新人们,过来人也有话要说。

打杂、加班、琐事一大堆

新人抱怨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打杂的!

去年11月份笔试、12月群面、单面,连闯三关之后,南京某高校中文系毕业生小俞终于得到了录取通知。1月份去出版社实习,眼看着自己的梦想即将进入现实,小俞对职场生活充满了期待。不曾想一周后,小俞即从梦想的云端直跌至地。

“正经事轮不到我,我干的都是些跑腿买饭的活儿。”英雄无用武之地、所用非所学让小俞很受伤。每到中午,订餐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入职辈分最小的小俞头上。“这个要吃盖浇饭,那个想吃三鲜面,把订餐电话塞给我,他们就撒手不管了。”除了打杂,更多的时候小俞是无所事事地枯坐,“主任让个老前辈带我,他分给我一个电脑桌就完了。”除了订餐、打印、整理文件,小俞更多的时候像是办公室里的隐形人。除了打杂没人告诉小俞应该干什么。“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打杂的!”办公室遭遇冷暴力,让小俞很是愤愤不平。

过来人支招放低姿态是入门的诀窍

刘小姐被最近公司进来实习的一批新人雷倒了。某天,刘小姐办公室的打印机坏了,她让一个实习生去找网络部来维修。只见实习生坐在座位上,屁股动也不动。刘小姐又说了一遍,实习生也按捺不住,“我又不是来打杂的!”同事看不惯过来帮腔,“说你呢,去找人来修啊!”谁知实习生油盐不进:“我和我老师在说话,关你嘛事!”

对于公司这批87、88后的新同事,刘小姐的评价是:眼高手低、太过自我。“觉得这也不好,那也看不惯,可真把任务交给他们,最后总是差一口气。”有次,刘小姐让新同事去主任办公室传真文件,结果新同事传真时果断地挂掉了主任的电话,把主任晾在一边。“打杂活事小,可也能看出一个人工作态度和处理艺术。我们当年不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刘小姐提醒职场新人应该本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精神来对待初入职场的每件小事。“大学生别太清高,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放低姿态。”

领导、同事、人际难应对

新人委屈同事吃饭,我成了孤家寡人

从最近到一家网络技术公司入职实习以来,小徐几乎天天都是一个人吃午饭,一个人下班回家,从不主动搭讪办公室的其他员工。每次看到同进公司的几个新人与同事们谈笑风生,他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他只好安慰自己:“我是做技术的,只要工作表现突出,领导总能意识到我是个人才。”

开始去餐厅吃饭,小徐和新人们同进同出。随着其他人逐渐融入了新环境,小徐愈发觉得自己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起来。同事吃饭时说说笑笑,小徐插话总是索然无味。渐渐地,同事相约吃饭渐渐孤立了小徐,一个多月下来,他发现自己被悬空了!

过来人指点联络感情,别把自己当外人

在南京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海燕性格开朗,自称和公司的老同事是自来熟,“同事外出聚餐,我总是跟着去蹭饭。”经常蹭饭,海燕和同事们渐渐蹭出了感情。

海燕在苏州上学、来南京的公司实习工作,待到回校毕业答辩,回来时海燕给办公室的同事带了苏州特产卤汁豆腐干。“东西虽然不值钱,也代表了我的一份心意。”等到正式入职,海燕在新环境中也已经是如鱼得水。总结自己初入职场的经历,海燕表示:“新人要胆子大,脸皮不能薄,千万别把自己当外人!”
 

让心灵成长化解“冷暴力”

“冷暴力”可能是员工的一种心理投射,有的员工内心缺少安全感,特别渴望得到温暖和关注,因此,他对周围的人有更多的期待,如果未能如愿,会感到失望和冷意。

        职场“冷暴力”普遍存在

智联招聘网站一项逾万名职场人士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的职场人曾遭受过职场“冷暴力”。

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张雅认为,所谓职场“冷暴力”,通常是指上司或同事用非暴力的方式刺激下属或同事,导致对方情绪受挫心灵受伤的行为。“打个比方,从前被皇帝抛在脑后长期不理不睬的妃子,遭遇的便是职场冷暴力,如果该妃子甚至被派去打扫庭院端茶倒水,那就是相当严重的职场冷暴力。”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某跨国公司白领郑媛,怀孕后骤然察觉职场冷暖,在她妊娠反应最严重的怀孕初期,老板拒绝了她在家办公的申请,赶紧招聘新人接替她的工作,并催促她及时交接工作,“不着急,生孩子是大事,哺乳期结束再回来上班也来得及!”郑媛二话不说,收拾东西乐颠颠地回家了,回过味儿来后又忍不住念叨:“他们这是为我好呢?还是想赶我走呢?”

张雅对记者表示,跟阅历丰富的职场前辈相比,有些80后职场人显得天真些,普遍心灵成长比较慢。正是这类“很傻很天真”的年轻人,往往更容易遭遇“职场冷暴力”。

调查显示,职场人遭受的“冷暴力”中,以“不受领导重用”达44.5%的比例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拼命工作而升职、加薪总是轮不到自己”,比例为41.2%;排在第三位的是“领导时常给自己小鞋穿”,如安排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例为29.2%.

刚入职的新人常抱怨主管给自己分配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公司里前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汇报工作时上司态度不冷不热等,归结为“职场冷暴力”,典型言论如下:“哎,成天干活那么辛苦没人体谅,白眼倒是没少挨,真不想在这种充满冷暴力的环境中继续待下去了!”

        年轻职工求助心灵成长书籍

余小姐在一次部门会议中发现上司的方案有缺陷,她当即指出。从此,她发现上司对她的态度完全变了,把她视为空气,对她不闻不问。余小姐终于难以忍受,选择辞职。

和余小姐不同,宋先生的苦恼来自于同事。原先,他一直和同事相处融洽,最近,有消息传出,他将是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此后,他渐渐发现,一些老同事开始孤立他。

有专家分析了冷暴力中的“施暴者”心理:对别人使用冷暴力的人,大部分在其成长过程或职业生涯中,遭遇过类似情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实施职场冷暴力的人,会使用一种相对偏激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这种行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他们以为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没有想到这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复旦大学博士后、职场心理学专家王金丽老师谈到,从外在原因看,经济环境、企业业绩、公司内部竞争等可能是职场冷暴力产生的原因;从内在因素分析,职场冷暴力和当事人的主观体验有关,“冷暴力”可能是员工的一种心理投射,有的员工内心缺少安全感,特别渴望得到温暖和关注。因此,他对周围的人有更多的期待,如果未能如愿,会感到失望和冷意。

郝芳也是自感遭遇职场“冷暴力”人群中的一员,由于身边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商量,心情一直抑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在看过一些心灵成长类书籍后,发觉非常适用,很多困惑得到了解决。放下心结的郝芳工作状态越来越好。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流行心灵成长类书籍,主要是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很多职场人士心理压力巨大,精神困惑,于是一些慰藉精神、指导人生类的书籍开始热销。

郝芳对记者说:“过去我常有抱怨,看过一些相关书籍后发现,很多时候,让你做小事是为了奠定做大事的基础,不把你放在眼里是因为你什么都不会,汇报工作收效不佳是因为你没领会领导意图,而不是什么人成心跟你过不去。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抱怨遭遇”职场冷暴力“,不如以开放性的状态加强人际沟通和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尽快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企业应关注职工心灵成长

“现在很多企业员工基本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感情上比较脆弱,看问题比较直接,一旦有事情发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这就需要疏导。工作压力不仅损害个体,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并最终导致经济损失。”心理咨询师谢平对记者表示。他建议,企业应关注职工的精神福利,请一些咨询师给员工做心理辅导。

据了解,90%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提供员工的情绪管理服务,一些企业专门设置了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等,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或者制订员工健康修改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助员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

一些企业家也逐步认识到关心员工心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维护员工心理健康对公司生产效率的提高会有帮助,而且还可以给员工一种人文关怀。一位民营企业家坦诚地告诉记者:“你说公司关心员工,对员工福利照顾得很周到,但不关心职工的快乐,那怎么能叫关心职工呢?怎么体现人文关怀呢?”

谢平认为,年轻职工热捧心灵成长类书籍的背后,凸显了企业对员工心灵关怀不够,今年经济巨大压力,企业应重视员工的心灵成长,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